[研究]策論中國職業裝
在論壇上,中外專家對相關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積極為中國職業裝的發展出謀劃策
職業裝未來市場將有怎么樣的格局?有什么樣的趨勢?產業發展將有什么新特點?在2011年4月19日舉辦的“耶莉婭·2011中國職業裝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中、日、韓等國家的行業領導、企業家進行了探討。
中國新增長點
中國服裝協會顧問 蔣衡杰
十年前,我去美國拉斯維加斯考察休閑裝,開始了中國休閑服裝的發展。十年過去了,休閑裝在中國發展迅猛,成為我們服裝產業的一個亮點、增長點,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使中國服裝產業向現代化、國際化靠攏。
未來中國服裝產業新的亮點、增長點又會在哪里?我們調研發現,職業裝市場大有可為。職業裝產業未來會成為新時期中國服裝產業的優秀、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市場潛力巨大,少說也有3000-5000億。除了國家的軍隊、公檢法、消防武警外,改革開發以來,中國企業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職業裝需求也日益旺盛,石油、金融、航空、IT、化工生產等各行業的企業,都希望定制自主品牌的職業裝。
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新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追求,職業裝將是未來幾年中國服裝產業的主打領域。
職業裝發展與高科技發展、服裝產業鏈發展、品牌運營價值的追求相輔相成。以前職業裝只是簡單的工作服。如今,職業裝既要注重安全、衛生、顏色等功能,也要融入時尚元素,不僅是功能性服飾,突出職業標志,更是一種人文關懷。
2010年6月29日,中國服裝協會職業裝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一年來的調研實踐表明,中國職業裝市場巨大,但生產基礎還很薄弱,與職業裝市場成熟的日本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page_break}
而要完成職業裝的發展使命,要做好幾個環節:
注重新技術研發。組織全國優秀的機構、專家聚集,進行技術攻關,爭取在一年的時間內,就職業裝的功能性、高新技術、人文關懷等領域相關的概念、內容等形成共識,打好基礎。
做好配套產業鏈相關工作。與功能性面料、高科技面料產業以及相關市場的開發團隊,多互動,多方協作。
以市場為基準,有明確細化的計劃,要有系統的目標和要求。引導、規范職業裝市場操作程序,防止職業裝市場亂象叢生,實現職業裝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與國際接軌。
中國職業裝的發展是新的挑戰,任務是現實、艱巨的,在服裝強國的指導下,在服裝同仁的努力下,未來5-10年,職業裝的發展將為整個服裝產業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結構變化的韓國
韓國西服協會會長 鄭根昊
2010年韓國服裝市場的規模達到了32兆8千億韓幣,比2009年上升12.6%。2011年上半年仍然是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緩慢,從經濟趨勢和市場動向來看,今年的上升幅度會是6%。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開始,銀行、通信、航空公司等機關單位的團體服裝有巨大的增長趨勢。
2011年韓國服裝及時尚服飾行業中團體服裝高品質要求比起去年增長5%,上升要因是:第一,男性勞動人口比重比女性勞動人口更有優越性;第二,過去的傳統思想和不變的觀念隨著時代的趨勢有了很大的變化;第三,服裝企業對于團體服市場的革新變化滿足了新一代團體服的需求。
2011年韓國服裝行業進入新的競爭領域,正裝、休閑、運動、內衣的競爭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多年上升的休閑服市場暫告一段,職業裝的市場份額快速上升,讓許多職業裝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并從中受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夠正確理解并順應市場變化的企業會占領未來市場。在職業裝高品質需求迅猛增長的大環境中,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職業裝企業能正確掌握市場的趨勢并用于變革,不僅在中國,還會走向世界成為超一流的企業。{page_break}
日益環保的日本
日本IRUKA CO.,LTD社長 松崎吉則
從1970年大阪世博會開始,日本的職業裝市場急劇擴大,1993年達到了頂峰。在1993年泡沫經濟過后,從頂峰時期到今天的18年間,市場逐漸縮小了,但是,最近幾年由下降趨勢逐漸轉為穩定期。
在1970-1993年的成長階段時期,日本職業裝功能性設計全面成熟,男、女西服主要采用毛料,毛混紡的面料,工業企業的職業裝大多采用100%棉或者50%以上棉成分的面料。
1986-1993年時期,職業裝行業普遍采用高價格面料。1993年以后,突然轉變為以100%滌綸及含滌綸成分多,價格便宜的面料為中心,這個趨向一直維持到今天。
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社會非常注重環保效果。日本1995年開始推廣以PET塑料的纖維原料作為滌綸纖維進行再生利用的面料,大多數行政機關的職業裝,都要求必須使用這種面料,而且隨著環保意識在日本的普及、深入,再生利用的面料在日本普通企業中也日漸受寵。{page_break}
不斷創新的行業標準
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許鑒
為了適應我國職業裝產業的發展,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工作認為:職業裝發展到今天,有必要建設職業裝的標準體系,制、修訂職業裝相關的標準。
在制、修訂標準的過程中,標委會將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職業裝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將部分技術要求(如環保性、安全性、功能性等)編寫到職業裝標準中,從而提高我國職業裝標準的總體水平。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職業裝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將國外一些先進的技術要求融入到我們的標準中,便于我國職業裝行業與國際同行之間的技術交流,有利于推動我國職業裝標準化工作的管理與開展,這樣既能體現我國服裝標準的自主性,促進我國服裝民族品牌的健康發展,又能充分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推動我國服裝生產工藝升級換代,提高服裝產品的質量水平。
充分對照國內外標準水平制、修訂我國職業裝標準,提高我國服裝標準的采標率和技術水平,促進國際合作和貿易,使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充滿信心,將會對規范我國職業裝銷售市場,促進我國職業裝的質量水平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page_break}
先進的制造模式
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聞力生
職業裝是社會分工的標志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遠古時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近代社會和現代社會的更替,在不斷變化、發展。職業裝是服裝科技文化的載體,是科技、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職業裝也是社會團體和階層按照法律規章和制度的產物,具有標志性、舒適性、功能性、國際性等功能。
中國現有6.5億的產業大軍,1.5億個固定崗位,還有六千萬的產值在增長。職業裝是最完整的服裝體系,市場潛力十分巨大。而要滿足市場,需要先進的制造、管理模式。
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職業裝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可以通過靈活性和快速響應來實現多樣化和定制化,可以開發、生產、銷售、交付買得起具有足夠的多樣化和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幾乎可以實現人人都能買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產品。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是在網絡化、自動化、信息化基礎上形成的,是職業裝定制迫切性、全球性的要求,是完整職業裝體系的必備要求。
網絡動態聯盟制造模式:網絡動態聯盟制造是企業通過與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結合,達到確保合作各方的市場優勢,尋求新的規模、標準、技術或定位,來應對共同的競爭者或將業務推向新領域的目的,企業間結成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聯盟成員可以是同一行業或一個產業鏈各組成部分的跨行業企業。聯盟是動態的,可以是暫時的、非永久性的,也可是長期的。各企業地位平等,獨立運行。
云制造模式:服裝產品生命周期制造分三個階段,即:制造前階段(如論證、設計、加工、銷售等)、制造中階段(如使用、維護、維修和運行管理服務等)和制造后階段(如拆解、報廢、回收與再生等)。從“制造產品”向“制造服務”延伸,職業裝企業要學會以服務為主導的MRO管理,以實現企業的“云制造”。MRO是英文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on的縮寫,即維護、維修和運行管理的意思,是一種面向服務、高效率、低能耗和基于知識的網絡化制造新模式。
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網絡動態聯盟制造模式和云制造模式,是中國職業裝“十二五”、“十三五”要努力的方向。{page_break}
品牌時代的來臨
耶莉婭集團常務副總裁 袁文坤
站在世界經濟的角度看中國,從發展的眼光看市場,未來十年中國職業裝將走向成熟發展的壯大期。
多年來一直以職業裝生產為主業的企業,在職業裝領域的摸爬滾打中,積累了雄厚客戶資源、生產資源,有較寬的銷售渠道和品牌信譽,他們將成為行業的實力派。中國職業裝不僅在客觀需求上有發展的空間,在主觀操作上,也有其快速發展的必然,職業裝的品牌時代已經來臨。
今天的市場是品牌的市場。同樣的原料,以優質的質量,完美的服務完成的品牌服裝,市場差價巨大。打造品牌職業裝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有效途徑。一是媒體宣傳,二是提高工藝水平和設備檔次,三是嚴格內部質量管理,四是完美的售后服務。
經過多年實踐,職業裝的生產、銷售與商場品牌服裝銷售有很大的區別。在保證產品質量、工藝的前提下,除時尚、流行性以外,商場銷售只針對某一人群的適合穿著,顧客試穿合適就可。而職業裝的生產和銷售還要更多考慮到老中青各年齡段人群適合穿著,它要根據客戶的要求,結合職業特征、團隊文化、年齡結構、體型特征、穿著習慣等,從服裝的色彩、面料、款式、造型、搭配等多方面考慮,提供最佳設計方案,為顧客打造富于內涵及品位的全新職業形象。{page_break}
由此,職業裝的銷售是一種更復雜、深入的銷售形式。
首先,除公檢司法等職業裝國家統一標準之外,其他職業裝的設計、版型、生產,必先要深入了解行業特點。如在金融行業,員工伏案工作時間較多,所以服裝要求在合體的基礎上,后背要有適當的松量,便于工作。
其次,深入調研各地區的人文特點、穿著習慣及氣候特點,在設計時,增加一定量的余量,采用功能性面料,使穿著更加舒適、合體。在設計上充分考慮每一個客戶的著裝特點,在生產上保證每一個人的著裝合體,才能保證客戶的穩定和品牌的知名度。
顯然,在職業裝訂制中,既要完成大批訂單又要體現個體訂制,是現在職業裝企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比如耶莉婭,在吸收日本單量單裁的基礎上,從量體、輸入、裁剪、縫紉、整燙、包裝都有一套嚴格、標準、合理化的生產程序。引進美國CAD、CAM單裁系統、瑞典吊掛生產流水線、意大利自動蒸燙流水線等全套國際先進生產裝備,實現了設計裁剪電腦化、縫紉高速標準化、整燙立體蒸汽化。
同時,每年公司對量體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從而保證男裝的合體率達到98%以上,女裝的合體率達到97%以上。針對不同的行業特點,著裝人員的體型特征,我們制定相應的合體率,從而制約量體人員。
當然,行業面臨惡意競爭的問題,開發更為適合職業穿著面料的問題,需要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產業目標群的職業裝服務體系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需要打造中國職業裝的名牌產品,形成以名牌產品為骨干的龍頭產品,形成上下游銜接、左右相連的產業鏈合作體系。
由此,未來十年我們要大力建設職業裝價值體系,確立職業裝行業的價值觀,提高職業裝的社會貢獻率,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高效服務”的行業價值觀,建設技術工藝先進、設計、理念超前、產業布局合理的,以名牌產品為骨干的龍頭產品產業鏈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