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紅利或于2013年消失
對于長期生活在“最不缺人”的國家的人們來說,“用工荒”這個詞一度十分新鮮,以至于2004年沿海地區第一次出現“用工荒”時,不少人還驚呼不可思議,專家學者也一直在爭論“劉易斯拐點”是否即將到來。
但到了2011年的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在“十二五”期間消失。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翟振武對本報記者說,“十二五”期間,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達到最高點,然后緩慢下行。
與之相對應,人口紅利也將在“十二五”時期徹底消失。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判斷,隨著老齡化程度提高,2013或2015年,撫養比會降到最低點,之后老年撫養比會迅速上升,帶動總撫養比上升。到那時,人口紅利將消失。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0—14歲人口占16.60%;15—59歲人口占70.14%;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
按此計算,我國的人口撫養比為0.34左右,仍處于1964年以來的下降通道。但這種下降態勢只能持續到2013年左右。在2013年之后,由于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導致老年撫養比迅速上升,并在絕對水平上超過少兒撫養比,使得總撫養比開始出現第二個轉折點。
在人口學上,撫養比是指少兒人口(0—14歲)與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與勞動年齡人口(15歲—64歲)之比。人口學規律顯示,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將依次經歷從高少兒、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撫養比,到低少兒、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撫養比,再到低少兒、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撫養比的三個不同階段。在第二階段,由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高,人口撫養負擔輕,人口生產性強,社會儲蓄率高,有利于經濟增長,因此這一人口過渡時期通常被稱為人口紅利期。
蔡昉強調,不是人口撫養比的絕對水平而是人口撫養比的變動(下降或上升)決定了人口紅利。中國出現的勞動力短缺是有人口結構基礎的,它既不是結構性短缺,也不是臨時性短缺,而是一種必然的經濟和人口現象。
人口紅利消失將使得勞動力短缺更加嚴重。蔡昉預測,到2015年,農村的負增量與城市的正增量相等,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凈增量為零,之后,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勞動力短缺將更加嚴重。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也認為,剩余勞動力原來無限供給的局面已經改變了,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非常明顯,而且是以無可比擬的速度在迅速增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