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2.5億人追求奢侈品呈現非正常趨勢
在人來人往的洛杉磯國際機場,Michael 輕車熟路地以最快速度托運好行李,換好登機牌,然后一頭扎進了免稅商店。
幾乎是不假思索:蘭蔻的小黑瓶,阿瑪尼的粉底液,希思黎的全能乳液,香奈兒的最新乳液,迪奧的新款唇膏,紀梵希的睫毛膏……不消幾分鐘工夫,Michael將諸多一線品牌的明星產品收入囊中。
在中國有能力購買國際名牌的2.5億人中,對奢侈品的追求已呈現一種非正常的狂熱。
奢侈的范兒奢侈的價
在人來人往的洛杉磯國際機場,Michael 輕車熟路地以最快速度托運好行李,換好登機牌,然后一頭扎進了免稅商店。幾乎是不假思索:蘭蔻的小黑瓶,阿瑪尼的粉底液,希思黎的全能乳液,香奈兒的最新乳液,迪奧的新款唇膏,紀梵希的睫毛膏……不消幾分鐘工夫,Michael將諸多一線品牌的明星產品收入囊中。當她把登機牌、護照和VISA卡交給收銀員,看著她將商品封塑后貼上白色單子的時候,Michael輕輕地舒了口氣,一切妥當之后,才開始去安檢。
Michael并不是購物狂。每次回國前,她的購物清單都會被閨蜜或是朋友、朋友的朋友填得滿滿當當。不知不覺,Michael成了海外代購的一員,只是她不收取任何中間費用,屬于熱心腸的熟人代購。
今年是Michael來美國的第四個年頭,每年她都會回國兩次。久而久之,她已經習慣了大包小包,每次回國不用她詢問好友,總有人主動央求她幫忙從美國捎東西。唇膏唇彩是小件,路易威登、香奈兒、迪奧的經典包款或是普拉達、繆繆的單鞋是“常規節目”,大價錢的各類國際名牌手表也買過幾次。每次,Michael總會細細地將他們所要的品牌、款式、尺碼、價格區間一一核對,以防買錯。
本身對購物頗感興趣的她也因此摸出了很多門道,比如化妝品和護膚品,她都會選擇在機場的免稅商店購置。“通常登機前我都會留給自己比較空余的時間,辦好登記手續就能買,付完款到候機樓直接拿取,這樣我托運的行李又可以多放幾件物品,一般護膚品和化妝品都比較重。”
Michael的學校位于美國西部的亞利桑那州,離拉斯維加斯(位于內華達州)只有三個小時的車程。“我覺得拉斯維加斯是個購物天堂,購物比紐約集中,不用費時間地到處逛,東西也全。最主要的是如果你的州沒有某個品牌的專賣店,在拉斯維加斯購買該品牌商品的時候可以要求店員將貨物寄送回家,這樣是不收稅的,也免去了我很多退稅的手續。今年,我給兩個閨蜜帶了兩個巴黎世家的機車包,都在17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也不過一萬出頭,比在國內的專柜便宜了3000多元人民幣,我帶三個包也能省下將近1萬元。”
每次Michael都會小心地把拿下的“戰利品”——所有的包包、香水、首飾、衣服拆封,中途還會剪掉部分商品的吊牌。然后,將大部分寶貝和行李箱內的衣物混在一起,這樣過安檢和海關的時候比較容易。
蘇甜(化名)的代購經歷則是始于她在英國的留學生涯。起初,她也是受人所托,經常在回國的時候幫朋友買東西。一個朋友提議,“為什么不做代購呢?英國的很多學校一年會有三到四次的放假機會,如果趁這個機會做代購,賺取一點手續費,有什么不好呢?”蘇甜就這樣開始與朋友合伙加入了代購一族。
最近兩年里,蘇甜經營的代購網店每個月的業務持續增長,2009年她從英國畢業回國,又找到了一個合作伙伴,對方是她先前在英國認識的英籍華人,還經常去巴黎出差。“因為我們的買手時常往返于倫敦、巴黎和中國,所以代購的東西也都是英法的大牌為主,其他意大利、美國的牌子也有代購,但是量比較少。”蘇甜說。
她的代購工作是按手續費計酬,每件代購商品收取3%-5%不等的手續費。每一季,各個品牌的最新款圖片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放上網店,客人下訂單繳納部分定金之后,蘇甜就會著手和她的伙伴確定具體的代購方法。如果客人要的商品自己手里沒有現貨,她在倫敦的伙伴會去當地的專賣店買,然后單獨寄回國,或者托人帶回國。單獨寄回國的郵費也會在需要代購的顧客手續費里收取,郵資也依據貨品的重量計算。
根據蘇甜的經驗,這些商品海內外的價差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甚至是一兩萬不等。在她6月初于巴黎代購的商品中,香奈兒2.55的中號銀鏈包是2700歐元,折合人民幣22518元,而在上海國金中心和恒隆廣場香奈兒專賣店的價簽上是人民幣37500元。足足貴了將近1.5萬元。
海外代購,逐漸成為一種被大力追捧的新興奢侈品和海外名牌的消費模式。就是這個被很多人當作副業和兼職來做的行業,去年在海外市場的交易規模達到120億元,而這120億元僅限于那些收取中間費用的私人代購,尚不包括熟人代購。
而海外代購如此興旺,國內外奢侈品價格的懸殊落差正是最強大推手。{page_break}
降稅仍是未知數
根據商務部的調查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海內外的差價,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目前,我國內地進口高檔消費品的綜合稅負較高,通常需要繳納進口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三項:進口關稅從6.5%-18%不等,增值稅為17%,消費稅則高達30%,累計需要繳納最高超過60%的稅費。
“很多國家沒有對奢侈品征稅,比如意大利就是如此,因此在那里購買奢侈品很便宜。然而,中國奢侈品不但稅負高,而且稅收不明確,既有高關稅,又有消費稅,哪些應該征收,哪些不應該征收,界定模糊。”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表示。
國際一線大牌在內地價高,使得很多追求品牌的中國人不得不精打細算,投向海外市場。隨著人民幣升值和中國人出國旅游的人數增長,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驚人的購買力也讓越來越多的西方大牌興奮不已。貝恩咨詢公司公布的《中國2010年奢侈品市場調查》顯示,奢侈品供應商去年一年就從中國人口袋里掏走684億元人民幣。銷售額最大的奢侈品是化妝品、香水和個人保養品,中國人在這三項上面花費人民幣169億元,排名第二的是手表,共花費155億元。
重要的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消費發生在境外。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游客在英國就花掉了約10億英鎊(約合112億人民幣)。
海外代購加上消費者自主的境外消費,造成中國每年高達20多億元的稅收流失,于是奢侈品進口稅調整被提上議事日程。從去年開始,包括世界奢侈品協會在內的多家機構就開始與商務部、海關總署、財政部等部門溝通,建議調整對奢侈品征收的稅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今年6月中旬表示,中國將進一步下調進口關稅,包括部分中高檔商品的關稅。不過,奢侈品降稅一說目前尚無定論,奢侈品關稅會降多少,降了之后價格會有多少變化,都是未知數。
上海交通大學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在接受筆者采訪的時候,簡單描繪了一下進口商品進入中國后價格是如何上漲的。“對于銷售而言,每多一道環節,就會多一道利潤。商品一旦越過國境線,進關過程中,離岸價加上進口環節的增值稅,關稅,還有消費稅。價格一下子就上去了,銷售商為了賺錢,在國內銷售的時候又會再加一道利潤,到了專賣店,價格已經翻了兩番。”
“不同的產品征收的稅率不同,一般奢侈品的關稅是20%左右,但是奢侈品在不同的地方,定價策略也會不一樣。所以并不是說單一的關稅過高就造成了奢侈品在國內的價格如此之高。”汪蔚青說。
在談到國內奢侈品價格的時候,蘇甜沒有多余的話,只有一個字,“貴!同樣的東西,國外的價格相當于國內的六七折,這里面的差價應該不僅僅是關稅造成的吧?”
對于這個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例會上表示,造成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價格偏高的主因有三:一是跨國公司的分銷體系、定價體系有所差異;二是國內品牌商品的種類相對較少,消費者的選擇比較少;三是部分品牌商品的綜合進口稅率比較高,包括關稅和消費稅。
高價格下的扭曲
專柜的價格高高在上,一些私人名品店受到很多年輕時尚達人的青睞。
艾達每個月都要去逛一下固定的幾家名品店。多年的購物經驗,她已經練就了辨別真偽的火眼金睛。
名品店的價格一般是專柜的6到8折,貨當然不如專柜齊全,鞋子的尺碼也不一定總能合到腳,想要的顏色也并不是總都有,但是至少有便宜可賺,有時退而求其次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它是名牌,不是山寨,是真品。
“今年春季的繆繆低跟鞋,我原來想買大紅色后跟帶鉆的,但是這里沒有,上海的恒隆也暫時缺貨,我就在一家名品店買了一雙同季黑色的,款式有點不一樣,不過比專柜便宜了1000元。”艾達不無自豪地秀著她的美鞋。“有時我還比較愿意去這些名品店,買得多了,跟老板熟了,還可以還價。”
比較靠譜的名品店基本都有固定的客源。“來我們店里的客戶都比較固定,我們的店開了有兩年了,一般我們都會留顧客的電話,有什么新品就會通知他們。客戶帶客戶,我們的客源自然就穩定了。”Pinal(品諾)名品店的店長如是說。
“有很多名品店都是真的假的摻著賣,比如說T恤、絲巾、小錢包等千元左右的小件,有時就會有真有假。大件的東西,比如說包和鞋子,一般都是真貨。”艾達以名品老江湖的口吻說道。便宜沒好貨適用于很多名品店。
“有些名品店的確有欺客行為,比如說小件的東西賣點高仿的,因為名品店和專柜不一樣,來名品店的客人很多都是年輕的白領,很會精打細算,還價還得很狠。”
要從剛開始的菜鳥熬成火眼金睛的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非得被忽悠過幾次才會慢慢學會。
由于奢侈品的進貨渠道不一樣,最后的定價也相差很多,香港時尚精品店Joyce和I.T。都是屬于買手店,它們兩家一些類似商品定價都有出入,名品店的進貨渠道更是五花八門。
問到價格為何比專柜便宜,店長們的回答大都模棱兩可。Pinal的店長對筆者表示,“我們是第三經銷商,一般從香港或者歐美的代理商那里拿貨,它們出價的時候已經把關稅等等各項費用計算進去了,我們只要出運費即可。就算奢侈品關稅下降了,也應該不會影響到我們,因為關稅下調,零售價若下降,經銷商也會相應地下降給我們出貨的價格,我們還是有優勢的。”
上自名品店的老板,下至普通員工,深諳偷稅漏稅是一個敏感話題。具體的進貨環節怎么樣,裸價是多少,具體交了多少稅……都是霧里看花。用汪蔚青的話作為佐證,銷售過程中,多一道環節,便會多出一道費用。買賣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中間轉手環節越少,利潤就越大。說到底,哪里產的東西到哪里買也就最便宜。這么說來,對于那些經常有出國機會的人來說,出國血拼奢侈品還是最省錢的途徑。
高關稅除了抬高國內奢侈品價格,還影響到名品的品種。中國很多國際大牌所賣的并非是最新款,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在海外購物的一個重要原因。{page_break}
田媛(化名)從美國回來過暑假,和姐妹淘逛街,她從來只逛不買,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奢侈品價格太高,而且很多是落季貨。一次她陪好朋友逛普拉達,店員熱情地為她介紹了一款黑色蝴蝶結單鞋,售價為人民幣3980元。這讓她很是咋舌,“這款鞋子早已過季,在美國2010年剛推出時也不過是180美元,現在早就進了奧特萊斯,售價最多120美元。現在2011年秋冬款都上了,還給我推薦這個?!就算奢侈品的關稅降了,價格跌了,我想我也不會買的。”
很多國際品牌不會把所有的產品都投放到中國,而是選擇部分高端產品放到歐美銷售,在避免中國高關稅的同時,“曲線”地把產品賣給去歐美旅游的中國游客。“由于有些國際品牌投放在中國的款式并不新,即使關稅下降,價格有所下調,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這種降價依然不能同歐美奧特萊斯的價格和歐美市場過季打折的速度相提并論。”汪蔚青表示。
顯然,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節奏十分講究,當季高端產品只在歐美投放,既能吸引中國消費者出國購買,減少在中國的高額稅賦,相應還拉動了歐洲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鏈。
關稅下調要緩行?
據媒體報道,中國消費者已經超過韓國、日本和美國,成為LV的頂級客戶之一;
法國媒體報道稱,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400億歐元,而波斯頓咨詢公司人員就此表示,3年之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
中國品牌戰略協會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有能力購買國際名牌的消費人群高達2.5億人;
貝恩咨詢公司的報告預計,中國奢侈品市場在未來5年將達到20%-35%的年增長速度;商務部也預計,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占全球總量的23%左右……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持續增長的龐大消費市場。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曾表示,將采取減輕零售企業負擔在內的一系列措施,解決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我國的銷售價高于海外價的問題。而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提出要降奢侈品進口關稅。
很多人問,奢侈品關稅下調到底誰說了算,究竟是商務部還是財政部?“降稅具體降多少,這個是完全沒有辦法預測的,就我而言,要降,也不能一下子降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開車一樣,方向盤突然轉得太厲害,就容易翻車。”汪蔚青如是說。
奢侈品關稅真的會下調么?
具體會下調多少?下調多少才會對價格有影響?消費者會在關稅下調后選擇回到國內購買么?一大堆的問號。當然,還有很大一批人胸悶:奢侈品跟我有半毛錢的關系嗎?當國外媒體大呼“中國人真有錢”的時候,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13多億人中還有11億人連奢侈品的邊都沾不上。而在中國有能力購買國際名牌的2.5億人中,對奢侈品的追求已呈現一種非正常的狂熱。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平均只用自己4%的財富去購買奢侈品,而中國的中產階級奢侈品消費者,不惜花去自己收入的40%,甚至更多的錢去追求奢侈的感覺。在這種氛圍下,下調奢侈品稅究竟是表達了怎樣的政策導向?這的確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