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質量管控是保品質的重要措施
對于品牌來說,先有品質,后有品牌,這一點已經是業內共識了
品牌,品牌,先有品,才有牌。這是無數企業在市場搏擊中總結得出的簡單邏輯。
對于中國服裝產業而言,也遵循著這樣的邏輯關系。在中國服裝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邁進的過程中,盡管在品牌發展方面與世界水平還存在一定的距離,但在品質方面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中國服裝還沒有頂尖的世界品牌,但中國的民族品牌在產品品質上已經達到了世界品牌水準。我們的設備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們的工藝是國際上最頂尖的,我們的技術跟法國、意大利同步。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就提出要提高品牌貢獻率,而質量則成為其核心構成要素之一。他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質量是企業和品牌的生命,也是品牌價值的基石。”
對此,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也表示:“服裝行業倡導建立四位一體的品牌:品質、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其中品質是品牌發展的基石。如果沒有品質就沒有品牌,就沒有品牌發展的基礎,就沒有品牌讓消費者認可的理由。”
作為市場主題的企業對此更是有著切身體會。虎都(中國)服飾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總經理許曉東對此說道:“如果產品的品質不能始終如一保持讓顧客滿意,就會逐漸失去顧客群。特別是在品牌間競爭如此激烈的現在,可以說顧客對各種同質化品牌產生視覺疲勞的時候,誰抓住了產品品質,誰就抓住了顧客。”
在企業中,有關企業狠抓品質的案例可謂不勝枚舉。
以美爾雅為例。美爾雅成品服裝都有檢針這一環節,就是縫衣針如果不小心斷了,要把這根針斷下的每一部分都要找到,進行收集和登記,以免斷針混入服裝傷害消費者。有一次一位工人為了找全斷針部分,把工作臺周圍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找全了她才放心。
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是我國僅有的兩家國際級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的一家,該中心副主任孟令秀表示,近年來,在中心檢測出不合格的國內服裝品牌比例有所下降,總體趨勢向好。
“現在,主動拿面料樣品來送檢的企業不斷增多,而且企業要求檢測的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以前大部分企業考慮到成本、生產周期的因素,送檢的項目比較少,多為常規項目,但是現在企業在內力和外力的綜合作用下,對標準的了解越來越多,對按照標準進行生產的意識不斷增強。”孟令秀說到。
這一點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消費者投訴統計情況上也有所反應。2009年,國內服裝鞋帽類商品收到的投量是62764件;到2010年這一數字下降為57620件,同比下降了8.2%。
據孟令秀介紹,目前國內檢測出的不合格服裝,問題主要集中于纖維含量上。一方面,一些服裝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會直接按照面料供應商提供的數值進行標注,而面料供應商也為了追求更大利潤,有可能在數值上做些手腳,最后導致纖維含量被檢不合格。另一方面,企業的標準意識不是很強,只送檢了一批面料,后面的所有面料就都按照這一批的成分含量數值進行標注了,不同批次的面料感覺差不多,但其實差很多。
孟令秀還特別指出,服裝產品被檢測出不合格,有些問題不是服裝企業造成的,而是產業鏈上游企業的原因,比如說面料供應商,如果提供的面料不符合要求,就很容易造成下游生產企業產品在PH值、偶氮染料、色牢度等出現問題。所以,不僅是服裝企業,面料企業等上游供應商也應該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自己。
孟令秀提醒,對于服裝企業來說,不僅要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標準,同時還要執行《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比如抽檢到的一些產品濕摩擦不達標,這個指標就是《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里面要求的,這個達到標準也不是一件合格的產品。同時,還要明示給消費者說明,產品如果標注的是一等品,就必須要達到一等品的所有要求和檢測項目。
良好的質量管控是企業保障產品品質的重要措施。
化學纖維及檢測技術專家王建平教授說,“有些企業認為,現在的質量檢驗體系環節太多,過于繁瑣。而他的看法是,企業要把質量監控落實到生產流程中,而不能單純的把質量的監控放在最后一個環節。”
在這方面,孟令秀指出了正確的產品質檢程序和方式,服裝生產企業應先將面料樣本送到相關檢驗中心,待各項指標數都檢測符合要求后再進行大規模生產,以免等到成衣生產完成后再檢測出不合格,企業就會變得很被動,損失也就更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