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紡織品“小姐身”豈奈“丫鬟命”
目前,我國紡織品的原料來源也在國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兩頭在外”的行業。專家指出,國產亞麻種植與加工業的恢復與發展,是保持與穩定我國亞麻紡織業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我國亞麻紡織品出口與內需市場的必要條件。
目前,我國亞麻紡織制品近80%的市場在國外,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亞麻紡織品的原料來源也在國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兩頭在外”的行業。“兩頭在外意味著兩頭受制于人!”原本富貴小姐身的亞麻產業,現如今落得一個被人支來喚去的丫鬟命。開拓內需市場以及原料基地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圖為一副精美的亞麻繡品。
歐洲人一直將亞麻面料服裝歸入高檔商品之列,穿著一身亞麻套裝一度被視為有身份的象征。據記載,最早的亞麻種植業發源于中國,最早的亞麻紡織品也是在中國生產、流行。不用我們勞神去翻閱書籍,你只需走進湖南長沙的馬王堆漢墓即可發現,那里不僅有古代中國最好的絲綢標本,還有著身份高貴的女主人給我們留下的亞麻織物……
然而,曾幾何時,亞麻的這份傳承斷檔了。行業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亞麻紡織制品近80%的市場在國外,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亞麻紡織品的原料來源也在國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兩頭在外”的行業。近期,歐洲亞麻原料價格在旺銷中快速上漲,使國內亞麻紡織生產企業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日前,在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召開的亞麻行業部分副會長座談會上,應邀出席會議的農業部經濟作物司主管麻產業的杜建斌有些痛心疾首:“兩頭在外意味著兩頭受制于人!再這樣下去,本來就很弱小的中國亞麻紡織業將岌岌可危。”
原本富貴小姐身的亞麻產業,現如今怎就落得一個被人支來喚去的丫鬟命了呢?
開拓內需市場刻不容緩
其實,大熱天從各地趕來北京開會的亞麻紡織企業家們也都有一肚子的苦衷。亞麻紡織原料問題,如何開拓國內市場問題,確已關系到每個企業以及我國亞麻產業的生死存亡。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在會上向大家提交了他們擬訂的《開發中國麻紡織制品內需市場實施辦法》。
據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麻紡織制品75%以上用于出口,而2009年麻紡織制品出口比例占到80%,這種“二八比例”使我國麻紡織企業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只是扮演了“生產車間”的角色,而產品的創意、設計和下游的銷售、品牌管理都被外國人掌握,利潤空間有限,正是因為這種原因,使得我們過度依賴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和價格上的競爭力,導致了出口規模不斷擴大而卻未能實現出口效益的同步增長。隨著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土地價格的不斷上升,以及環保要求的逐步提高,更是直接加劇了麻紡織企業的生存和贏利難度。麻紡行業粗放型的出口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亟待向集約型轉變,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行業協會號召企業,實現戰略轉型必須大力開拓內需市場,提高亞麻紡織品、亞麻服裝的市場占有率。考慮到我國亞麻紡織企業的現實情況,企業與行業協會一致認為,擴大內需不是縮小出口,而是在鞏固加強出口的同時,擴大內需市場份額,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生產加工環節向產品研發、設計、品牌推廣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已在“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要將內需和外需的比例調整為各占50%,每年平均內需比例保持5%的遞增,這個增幅關乎中國麻紡織行業的“勝與敗”。由此可見,擴大內需已成為麻紡織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大舉措,已刻不容緩;擴大內需戰略對麻紡織企業來說也意味著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
《開發中國麻紡織制品內需市場實施辦法》中特別強調,依據行業現狀要抓好五個結合:內銷市場中高檔產品(麻紡織面料、制品、服裝等)的定位與延伸產業鏈相結合;內需市場客戶對產品、規格、數量的需求與創建品牌價值、提升技術效益相結合;內需市場大中城市精品展店、批發中心、零售門面、商業網絡與麻紡織產品時尚文化、宣傳廣告相結合;內需紡織工業(針織、服裝、家紡等)上下游銜接與建筑、水電、國防等產業對接合作相結合以及內需市場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產業中長期發展運作規劃相結合。
原料基地建設迫在眉睫
實際上,真正讓人擔心的產業安全問題是我國沒有自己的亞麻原料。在這方面,我國的鋼鐵產業、大豆產業都已成為前車之鑒。我們需要的鐵礦石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制作食用油的大豆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我們既掌控不了原料,更無從談起價格的話語權,兩大產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卡脖子行業。因此,我國亞麻種植業的恢復與發展,關乎中國亞麻紡織業的未來。如果沒有來自本土的原料產業支持,我國完整的亞麻產業鏈將破損斷裂,亞麻下游產業更將過度、持續地依賴進口原料。此外,面對后起新興經濟體的同業競爭,我國亞麻紡織業原已建立的競爭優勢將逐漸退化。因此,專家指出,國產亞麻種植與加工業的恢復與發展,是保持與穩定我國亞麻紡織業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我國亞麻紡織品出口與內需市場的必要條件。
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最近說,近年來,我國麻紡織原料種植面積急劇萎縮,優質亞麻原料和黃麻原料主要靠國外進口,受制于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目前行業發展的障礙。在我國,麻原料種植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發展很不均衡,這不僅使我們的麻紡織企業在產能擴展、產品創新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也使麻農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害,特別是嚴重影響了麻紡織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對此,中國麻紡行業協會高度關注,多方走動,正在積極爭取各方協作與支持,力爭早日結束這種尷尬局面。
許吉祥強調,中國麻紡織業要發展,走標本兼治的路子是關鍵,國家有關方面要重視擴種中國優質雨露亞麻面積并提高單產,堅持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抓好現有13家農業產業化優質麻紡織原料基地建設。我們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扶持政策,享有與糧食同等的資金補貼待遇。
不久前,許吉祥到云南昭通市考察了優質雨露亞麻基地。當地農民在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種植優質雨露亞麻達3萬畝,麻高度1.3米左右,單產每畝300公斤以上,可紡24支亞麻紗。據說明年他們計劃擴種10萬畝。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準備于2012年7月到那里召開現場會,屆時將請全國各地的亞麻紡織企業負責人到現場考察鑒定。許吉祥認為,只要中國亞麻雨露麻品質和單產提高了,就可以逼迫歐洲降低他們的亞麻原料價格,這樣,既使中國麻農受益,同時也能夠降低中國亞麻制造企業的原料成本。
據悉,為將亞麻紡織品開拓內需與原料的基地建設落在實處,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正在籌措一個基金會——中歐共同開發中國亞麻制品市場基金,該基金成立后將開展以中國市場為重點的市場培育、推廣;亞麻產品的科普宣傳;與亞麻市場培育、發展相關的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公益項目等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