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加快退出和調整步伐 誰會接棒快時尚
繼Zara三姊妹品牌宣布關閉中國門店后,作為主力的Zara也加快了退出步伐。
近日,上游新聞記者獲悉,Zara位于南坪協信星光時代的門店已經關閉,其位于愛琴海購物公園的門店也處于暫停營業狀態。至此,Zara在重慶地區僅剩三家門店。
近年來,NEW LOOK、Forever 21、Old Navy、Esprit等多家快時尚品牌相繼敗走中國。一方面,電商的興起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具有性價比的潮流選擇,快時尚不再無可替代;另一方面,來自國外的快時尚品牌自身也存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疫情出現后,更加速了市場的洗牌進程。
Zara加快退出和調整步伐
1月10日,記者曾前往Zara南坪店,當時并無關店跡象。而到了1月11日,點評網站上出現了網友評論,稱該門店大部分貨架已經空了。記者從商場方面了解到,此次Zara是徹底撤場,而非閉店重裝。1月20日,記者再次前往該店位置,見到門口已經被圍欄圍住,玻璃櫥窗內也放入了其他品牌的服裝。
Zara南坪店關店后不久,Zara愛琴海店也顯示暫停營業狀態。截至目前,Zara在重慶僅剩下北城天街店、萬象城店、時代天街店。
Zara出現關店現象并非無跡可尋。去年6月,Inditex集團提出了史上***規模的關店計劃,將在未來一年關閉全球1000-1200家門店,主要針對盈利能力小于26萬歐元的門店的門店,包括ZaraA、Massimo Dutti和Pull&Bear等品牌在內的小型門店。在提出該計劃不久后,該集團實現了8.66億歐元凈***,但仍較2019年同期下跌26%。很明顯,關閉盈利不佳的門店,有助于Inditex集團扭虧為盈。
此前,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曾宣布關閉旗下的年輕品牌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所有中國門店,預計關店工作將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而這一動作,近期有了明顯加快,在消息發布后不久,重慶地區的最后一家Bershka和Pull&Bear就進行了清倉處理,1月11日起徹底退出了重慶。與此同時,Zara也開始了撤退,動作同樣迅速。
不止重慶,Zara三姊妹品牌在濟南、鄭州、南京等其他城市,近期也實現了完成了關店。這些城市的部分Zara門店也處于暫停營業狀態,整體數量有所減少。
快時尚款式、質量等短板突出
以更新快、價格便宜著稱的快時尚,曾經霸占了不少年輕人的衣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快時尚卻節節敗退,不僅變得越來越不“時尚”,品牌之間同質化明顯,質量差、性價比不高、不夠合身等弊病也逐漸突出。
90后白領石小姐告訴記者:“以前會逛很多快時尚品牌,比如Bershka、Pull&Bear、mango等等。現在除了偶爾買下Zara,其他牌子我基本不看了。”她表示,快時尚在款式上不僅沒能跟上潮流,只有快,沒有“時尚”,質量也越來越差。“在網上買服裝,有很多選擇,而且便宜又好看,難道不香嗎?”
記者注意到,在各大商圈中,曾經作為引流主力的快時尚品牌數量也正在減少,打折活動也越來越頻繁。除了Zara,H&M部分門店曾多次出現短暫關店現象,并且打折力度較大;GAP近年來不僅關閉了部分門店,還悄悄提高了吊牌價格。而更多的快時尚品牌如曇花一現,陸續消失在消費者的視野里。
據統計,從2016年起,就有一些快時尚品牌退出中國市場,2018年到2019年,NEW LOOK、Topshop、Forever 21等知名國外快時尚品牌有了撤退動作。而到了2020年,波及范圍更廣,GAP旗下Old Navy、Esprit等宣告推出徹底關店,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H&M等走向部分關店。2021年,多個品牌明顯加快了關店速度,迎來了一波快時尚關店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關閉線下門店的同時,不少品牌仍然保留了線上門店,將電商渠道作為未來運營的主戰場。例如,Zara母公司Inditex就宣布旗下的年輕品牌將著力加強其電子商務的發展。
誰會接棒快時尚
快時尚之所以崛起,與其緊跟時尚潮流、更新快等息息相關。如今,伴隨電商的崛起,這些優勢不再突出。多位受訪者表示,對于如今的快時尚退出潮,他們并不感到遺憾,原因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可以網購替代”。
與快時尚價位相當的服裝,在電商平臺上隨手一搜就有無數的選擇,不少還能包郵送貨到家太平鳥、阿迪達斯、李寧等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裝品牌也開拓了線上渠道,并積極參與直播帶貨,消費者到手價格大幅降低,而且質量有保障。在這波潮流中,不少主打性價比的設計師品牌、網紅自有品牌等也紛紛嶄露頭角。
受到疫情沖擊,為了加速消費復蘇,去年起線下百貨和購物中心舉行了眾多消費節活動,面向廣大消費者發放購物優惠劵,無形中也拉低了線下購物門檻。另外,周年慶、雙十一、雙十二等節點,線下專柜品牌不輸線上的活動力度,也成為不少人采購的好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快時尚品牌都倒在了退出潮中,優衣庫就未出現明顯的關店現象。近年來,優衣庫越來越不像一個“快時尚”品牌,更像是一家基本款集合店。尤其在質量上,優衣庫一直處于業內前沿。款式簡單,大多為基本款,可供顧客個性化搭配。推出的多款黑科技材質服裝、聯名款服裝,更是走出了差異化特點,也為這一品牌圈住了不少粉絲。
業內人士分析,快時尚出現退潮現象,原因與國內消費升級以及電商沖擊不無關系。第一、消費升級趨勢背景下,消費者對款式、質量等均有了更高要求,而大部分快時尚品牌未及時跟進。第二、快時尚大多來自國外,對于國內消費趨勢、國內消費者認知并不深刻,款式不實用、服裝不貼合身材等問題普遍存在。第三、快時尚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部分頭部品牌更深陷抄襲風波,也影響了消費者選擇。第四、電商平臺為更多消費者提供了具有性價比的選擇,同時消費者日趨理性,也加速了行業洗牌。
快時尚需加速創新
并突出差異化優勢
快時尚品牌靠“快節奏”,緊跟時尚潮流取悅消費者,這是優勢同時也是劣勢,一旦不能跟上所謂的“潮流”,就會很快被市場淘汰。
此前Zara三姊妹品牌關閉中國門店就非常典型,在很多年青消費者心中,這幾個品牌總與“質量一般”、“低價”、“打折貨”連在一起。在整體業績不佳的背景下,主動選擇關掉這些業績和影響都不佳的品牌門店也算是Inditex“及時止損”的手段。
與十多年前快時尚的黃金時代相比,中國年輕的消費者日趨理性,口味和喜好更加多樣和挑剔。本土快時尚品牌的崛起,線上淘品牌更接地氣的營銷方式,瓜分走了不少快時尚原有的市場份額。
外資快時尚只有不斷創新和變革,在設計、質量、定價,營銷上快速反映市場變化***迎合目標客群的需求。同時,還需要尋找差異化優勢,才能生存在競爭越來越殘酷的中國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