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推行“文化融入管理”機制
作為一家具有悠久制鞋歷史的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在雙星多元化和品牌運作中起到了最有效的管理作用。
拒絕人管人 文化融入管理
我國傳統的企業文化,講求以倫理為本位,強調社會需求和集體利益,講求道德誠信,隨著國外管理文化的沖擊,如何使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企業文化相融合,規范廣大員工的觀念和行為準則,雙星人提出“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靈魂”、“文化的管理是最頂尖的管理”等文化管理理念。
雙星精髓,創造了將道德觀念和產品質量相結合的誠信管理,提出“質量等于人品、質量等于道德、質量等于良心”、“企業什么都可以改革,唯有質量第一不能改革”,將產品質量始終放到體現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現企業員工道德和良心的高度上來,為企業創名牌和發展名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認為,真正的企業家不是具體地管,而是用理念、文化來管。隨著雙星事業的不斷壯大,員工隊伍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部分一線員工都是來自農村的青年,向他們灌輸“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容易被接受。雙星改變教育方式,用最樸實的“行善積德”來啟發員工的良知和本性,引導員工強化質量意識,使員工從思想深處感到自己手中的活不僅連著市場,連著企業的效益,連著每一名消費者,更連著自己的品德。為此,雙星產品質量合格率由過去的86%達到了99.99%,達到了名牌產品所要求的質量標準。
這種運用傳統文化教育員工、加強管理的方式方法,可以說是雙星人探索出的新途徑,它不僅將企業和員工的距離拉近了,將市場和企業拉近了,也使政治工作更為生動活潑。
管理文化成機制 人人成為管理者
文化理論的創新必然會帶來管理方法的創新,雙星第一個將鄧小平提出的“農村承包責任制”移植到工廠,實行“廠幣運作”、“家庭消費式管理”、“內部承包股份制”,堅持文化、制度、管理和操作人“四位一體”的管理方法,形成了員工“自己管、自己算、自己減、自己降”市場化“四自一包”承包管理新方法。
管理方法的創新,解決了制造加工行業管理的大難題,從過去的“粗管理”變成“細管理”;從過去的“要我管”變成“我要管”;雙星堅持“多干一雙鞋,不如干好每雙鞋;多干一條胎,不如干好每條胎;多干一個件,不如干好每個件”,自創了“質量買單制、質量倒推法、質量捆綁制、獎下罰上”管理辦法,真正調動了每個人自我管理積極性,質量管理由原來的“質檢科長、檢查員的事”變成了“人人都是檢查員,崗崗都把質量關”。
隨著各個分公司全面實行“四自一包”,雙星集團隨之開展了打造“金牌小老板”的活動,降低成本和崗位創新,在不同的企業里以不同的方式開展起來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現了人與機器的和弦,職工管理意識的提高和企業發展的步調一致。
如今,雙星的內部市場化承包已進行了近三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汪海推行的內部市場化承包是“精細化管理”理論的創新與深化,創造了新型的人與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page_break}
摒棄“官本位”思想 工廠不設車間主任
汪海非常痛恨“官本位”的思想和做法,同時又是一位不創新毋寧死的領導者,為打破這一思想的束縛,在整個車間形成平等、向上的企業氛圍,他提出了干部與工人同時進行一體化、全方位的承包方案。
通過這一機制,雙星所有的工廠都沒有車間這一單位,也沒有車間主任和班組長,取而代之的是承包人。制幫廠承包后,不僅比承包前壓縮資金30多萬元,在人員減少70人的情況下,縫紉每天多完成產量8000雙以上,使企業在取消兩個配套廠的情況下,仍保證了及時供應。
實行垂直承包后,公司領導和管理干部為了摸清導熱油的用電量和燃煤消耗,整天蹲在鍋爐房進行各項指標的測定,根據不同的數據制定各個季節的消耗指標,自承包后,4臺鍋爐每天節煤120千克,一年節煤40余噸。
設備承包了,原材料節省了,但產品的質量會否因此而降低?事實證明,情況正好相反。魯中公司在承包以后,月維修費用由承包前的4萬余元壓縮到2.7萬元以下,質量一等品率提高了0.002%。2006年,魯中公司雙星鞋產量突破1500萬雙,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取消質檢員,但提高了產品合格率。雙星推行“買賣承包”的做法,使上下工序形成市場的關系。產品一流入下道工序,就等于賣給了下道工序,上一工序對質量、對下一工序不負責任,下一工序就有權向上一工序進行“索賠”。下一工序還負責對上一工序進行檢查。比如,鞋幫組合工序發現鞋幫制造中存在問題,會馬上提出,企業就會罰上一工序的人員;如果上一工序自檢出來,及時改正,則不會被罰。如果下一工序沒有檢查出上一工序的問題,那么再下一工序檢查出問題,就要追究上面工序的責任。
產品到最后一道包裝工序時,如果包裝員工沒有發現問題,最終被銷售人員或者消費者發現,那么包裝人員承擔責任。有罰,自然就有獎。雙星規定,凡是發現問題的人員,可以得到上一工序罰款50%的獎勵。
重人之才 授人以德
在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中,汪海認為核心問題是“人”。并確立了“重人之才,重人之道”的企業方針,對職工實行人本管理和親情化管理,同時注重職工的職業道德培養。
在全國“用工荒”大環境下,雙星集團積極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創造了溫馨、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很好地解決了制約制造加工業發展中人力資源緊張的主要矛盾。
革開放以來,雙星人率先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最早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招工制度,并最早提出了“雙星沒有農民工”,進入雙星都是“雙星人”;最早打破了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競爭上崗的用人制度。
企業道德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內容之一,雙星的企業道德標準就是“誠信經營”四個大字。重視產品質量,用良心經營企業。雙星最早提出了“干好產品質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積德”,這種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用于企業管理的求實態度得到員工的認可。雙星運用道德文化,將產品質量上升到人品和道德高度來看待,堅持“質量一票否決權”,把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目前雙星已形成跨國界、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但無論在雙星的哪個生產廠,你都會看到統一的管理模式。無論是廠區、車間文化氛圍的營造,還是職工精神面貌的變化、工作干勁的增強,人們都能夠感覺到鮮明的雙星氣息。
雙星集團將文化與精神植入企業管理,以此來統一員工的思想,重鑄企業靈魂,以雙星的企業文化這一無形資產去盤活企業有形資產,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