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網站搶灘奢侈品 今年來行業融資已破4億美元
從中國科技概念股連連受挫到互聯網泡沫說的彌漫,電子商務的路不再平坦。
然而,經營奢侈品的時尚B2C網站似乎一枝獨秀地站在這片蕭條之外。今年8月,走秀網在繼3月份獲得首輪2000萬美元融資后,又獲得第二輪高達1億美元的融資。
而細數國內奢侈品行業B2C網站,所獲融資總額已經超過4億美元。
人人都有一顆向往奢侈品的心。
在了解了走秀網各類商品的采購比重后,這個結論就更加清晰地浮現出來。
“我們發現中國消費者對入門級奢侈品接受度更高一些,我們的采購比重也會大一些。”走秀網副總裁陳易佳對新金融記者說,“比如同樣是Chanel,它的絲巾、錢包可能會賣得比較好,因為它的單價相對來講較低,就像Chanel 2.55的包。”
每個日益成長的奢侈品市場都避免不了要經歷炫耀性消費的時期,而中國正處在這個階段。目前,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購買國。
而對于大多數非富豪的普通消費者來說,盡管很難下得去手花費一輛家用轎車的錢去買一件馬甲,但吃上一個月方便面來換取一個LV的錢包或Gucci的墨鏡,還是可以承受的,這也算炫耀性消費。
這一點在另一家銷售奢侈品B2C網站唯品會中也表現得很明顯。
唯品會CEO洪曉波對新金融記者說:“就產品品類來說,銷售最好的是包包、皮夾、墨鏡等配飾。這些東西沒有尺碼,會員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產品。另一方面是大眾普遍對奢侈品包包的認知度高一些,也愿意投資在這些配飾上以提高個人品位。”
這種愈演愈烈的心態讓銷售奢侈品的B2C網站在這個深秋并不寒冷。
“世界奢侈品協會”報告認為,由于日本地震等因素,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奢侈品第一大消費市場的時間可能大幅提前到2012年。
然而,銷售奢侈品的B2C網站似乎和線下人們常說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并不完全相同,正如當當網CEO李國慶所說:“奢侈品品牌商認可度低、采購價格優勢不大、物流丟件成本高等都是奢侈品網購的硬傷。”
所以,極少有銷售奢侈品的B2C網站敢把自家商品定位在高不可及的位置上。否則就會出現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誰來買?
“走秀網一直沒有說自己是奢侈品網站,只能說是中高端時尚百貨。”陳易佳說,“類似北京的星光天地,一樓賣奢侈品、二樓賣國外一二線品牌、三樓四樓賣國內品牌,這也是我們的定位和劃分。”
奢侈品屬重復購買率較少的一類,例如一個人一年可能會買兩個Prada的包,但會買四雙李寧的運動鞋。
因而,陳易佳說:“我們不能只做奢侈品,它的量很少,很難擴大規模,只有加入大家日常會去購買的中端品牌,才能保證網站的銷量。”
因此,如果你在走秀網上瀏覽,會發現奢侈品被劃分為品類的一種,在網站上不乏許多中端品牌。比較夸張的例子是,有顧客買了一個39元的包,又減去15元禮券且免運費,一共花費24元,一個新包便到手。當然,這可能是全網站最便宜最特殊的一單貨。
輕奢侈品
實際上,奢侈品的概念是非常寬泛的。但提到奢侈品,人們更習慣于理解為幾個頗具有代表性的奢侈品品牌,比如LV。
“這些品牌里面其實也是有區分的,有入門級的奢侈品,比如Coach、Swarovski,還有中端奢侈品,此外還有奢侈品當中的高端奢侈品,以及超高端奢侈品。”曾作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奢侈品營銷學講師的陳易佳介紹。
因此,銷售奢侈品的網站多選擇做入門級奢侈品和普通的中高端奢侈品,也可以稱作輕奢侈品。
對于那些為追求新款而不辭辛苦遠赴歐洲Shopping的具有超強購買力的成熟奢侈品買家來說,B2C網站顯然不是他們的菜。
相應的,銷售奢侈品的網站也不會致力于為他們量身打造。
以唯品會為例,“我們目前所售賣的奢侈品主要以輕奢侈品為主,并且針對國人的習慣挑選大眾所喜愛和熟知的品牌,在款式方面也以經典款為主,這樣就不必太過擔心買家的接受度以及脫離時尚潮流的問題。”洪曉波說。
然而,在2008年初創時期,唯品會最初上線的品牌都是折扣奢侈品,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探索后,洪曉波發現,純奢侈品網站是行不通的,正如陳易佳和李國慶在前文分析一般,因此才確定了奢侈品配合普通商品一起銷售的模式。現在的洪曉波不僅徹底拋棄了純奢侈品的模式,甚至認為唯品會在品牌種類上還需要再加強。
“雖然大眾認知度較高的品牌我們都有,但是普遍偏向成熟人士。目前貼合年輕人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還較少,這個需要我們考察整個國內市場以及歐洲流行之后才能作出戰略決策。”他說。
目前,唯品會奢侈品和大眾品牌比例約為8:2。洪曉波介紹,最理想的比例將是奢侈品4成,大眾品牌6成。而在走秀網,這個比例是這樣的:奢侈品約3成,國內品牌約4成,還有3成是國外一二線品牌和設計師品牌。
而其中他們打出的“國外一二線品牌和設計師品牌”這張牌也正是走秀網的銷售錦囊之一。“我們跟華平投資集團(今年8月為走秀網投資1億美元)的契合點都是做中高端的時尚百貨,而不是純奢侈品。所以我們達成共識,未來我們要把海外的一二線品牌、設計師品牌帶到中國來。”陳易佳如是說。
這是一個頗有意義的打算。顯而易見的,國內奢侈品消費始終在人們所熟知的價格昂貴的LV、Prada……面前躁動,而那些在海外頗為流行的、設計優秀、價格也相對親民的品牌,卻依然存在很大空白。
比如YSL設計總監Stefano Pilati自創的品牌“VERYTA”,比如Paris Hilton的個人品牌,以及Gisele Bundchen的個人品牌等。
陳易佳說:“未來中國日益成熟的時尚消費人群將會有更多更個性化的選擇。”
物流考驗
因為商品特殊,所以銷售奢侈品的網站也面臨著電商人士永不離口的話題——用戶體驗。
在電子商務風起云涌的今天,所有網站用戶體驗的目標都是要做到爐火純青,然而,這種目標已經遠不是一腔熱血就能達成的,雄厚的資金支持是一切的基礎。
比如物流的建設。
誰沒有錢,誰在用戶體驗上就輸了一半,甚至更多。”一電商業內人士如是說。
根據洪曉波介紹,唯品會啟動時自有資金3000萬,兩輪融資分別是2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最初期是將資金用于團隊建設、IT技術投入、倉儲的建設、商品的采購。兩輪融資之后資金主要用于系統的升級、倉儲及物流的投入。人工成本、倉儲成本以及油價的提升,讓物流行業漲聲連連,這也成為助推電商自建物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廣東佛山,唯品會擁有占地3萬平方米的倉庫(該倉庫在業界被稱為“華南電子商務第一倉”),今年8月,唯品會開建的2.4萬平方米的華東物流中心也已經投入使用。
但這般規模顯然也無法滿足網站的發展。
這個月,在成都新建的24000平方米的西南物流中心將開始使用,下個月,華北物流中心24000平方米的倉庫也將投入使用。也就是說,截至2011年底,單是唯品會一家網站,全國倉儲面積就達到10萬平方米。
此外,沈陽、武漢兩地的東北物流中心和華中物流中心也在建設中,預計到2012年上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與唯品會相似的是,“走秀網新進的1億美元的融資有相當大一部分都用在倉儲物流上,包括我們自有資金也有很多來做這一塊投資。”陳易佳說。
陳易佳并沒有透露倉儲物流方面的具體投入數字,但她表示:“這是非常大的投資,收回需要比較長的過程。”
因為投入巨大,所以倉儲物流一直以來都是所有電子商務網站繞不開的痛。
在成立之初,走秀網倉儲部分有部分為租用,部分為自建,物流則是委托給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奢侈品價值昂貴,所以在物流上走秀網一直以來都選擇聯邦快遞。在今年4月份之后,則選擇用聯邦快遞承載所有奢侈品物流,其他商品選用國內一級梯隊物流公司,如順豐物流。
包括走秀網和唯品會在內,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都是希望實現自己實行配送。
“這樣能從根本上保證對貨物的實時監控和提高配送速度,從而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洪曉波說。而這也代表了國內大多數銷售奢侈品的B2C網站的想法。
資本寵兒
這些銷售奢侈品的網站似乎有魔力讓資本市場另眼相看。
在互聯網泡沫一說愈演愈烈以及中國科技概念股連連受挫的背景下,業內人士預測,作為近兩年來融資最為瘋狂的行業,電子商務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
顯然,銷售奢侈品的網站不能算在內。
今年,佳品網、鉆石小鳥、聚尚網、米蘭網、唯品會、走秀網等網站相繼獲得融資。粗略計算,今年奢侈品行業融資總額已經突破4億美元。其中以走秀網1億美元的數字獨占鰲頭,這次融資是中國電商行業有史以來的最大B輪融資。以美國為例,今年3月,被譽為“美國2011年最受歡迎的10大新興公司”之一的美國時尚在線零售商Gilt Groupe,僅僅完成1.38億美元融資,公司估值卻已超過10億美元。可見,這種垂直化網站對風投來說,依然頗具魅力。
“融資過程很順利。”陳易佳說,“一開始很多VC、PE來找我們,所以一直跟他們有接洽。走秀網的兩個創始人在投資領域很熟悉,與很多投資方都是好朋友,所以我們主動性比較大。當時確定的是,挑選的標準一定要世界級的,并且在信譽和名氣上都比較好。”
走秀網B輪主投資方華平投資集團,是美國久負盛名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了美國著名高端連鎖百貨Neiman Marcus。然而投資時尚類電子商務網站,對華平來說,還是全球范圍內的第一次。
而對有的投資方來說,則是看重部分銷售奢侈品的網站獨特的模式。
電子商務業內有四種模式:百貨類模式、自有品牌模式、團購模式、名品搶購模式。唯品會即屬于“品牌折扣+限時搶購”。每天早上10點,網站固定推出12-17個折扣較低的品牌商品,每個品牌上線5天,賣完即止。對唯品會進行7000萬美元聯合風投的紅杉和DCM認為,名品搶購模式發展前景處于上升期,像美國的Gilt去年的營業額是8億美元,法國的VP去年的營業額是11億歐元,中國的人口基數更大,能創造的價值更多。
新進融資除了在倉儲物流方面的投入,另外一個大的投入則是人才引進。
目前,走秀網的采購團隊是國內200人、海外30人。走秀網CEO紀文泓透露:“我們計劃在海外擴充人才,歐洲與北美的買手隊伍均將達到100人以上。”
陳易佳則表示:“海外這塊投入很大,因為國外買手、商品管理者薪水會很高,需要跟國際水平接軌。我們30%左右的貨是從國外的時尚百貨、高端百貨公司進來的,還有大概30%是奢侈品品牌的一級經銷商給我們,還有30%是從品牌商直接購買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