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業:兩頭懸空對長遠發展不利
中國是亞麻生產、出口大國,又是亞麻原料進口大國,世界85%以上的亞麻原料被中國企業消耗,而亞麻紗線和織物的90%左右都是出口。雖然中國麻紡行業相對棉紡、化纖行業來說只是個小行業,但它是一個典型的‘兩頭在外’(原料在外、市場在外)的行業。
中國亞麻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受制于國外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和難以掌控的國外市場走向,正處于尷尬的兩頭“懸空”狀態,對于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國外原材料生產商同仇敵愾應對國內亞麻“散兵”企業
中國亞麻業以中小型亞麻企業居多,因為他們一般不具有從國外進口亞麻原料的資質,大部分以直接拿現金去國外購買亞麻原料的方式為主,形同散兵,根本無力招架團結的歐洲亞麻與大麻聯合會等國外亞麻業組織及應對資本之手對亞麻原料價格的烘托和炒作。
早在2008年,中國亞麻企業就曾與歐洲亞麻與大麻聯合會就亞麻原料漲價問題進行過一次討論。當時,國內亞麻企業紛紛派出高層管理人員參與集會,但有備而來的歐洲人在列舉一系列數據之后,以自然災害影響亞麻產量、國內物價上漲、歐洲麻農可以改種其它種植物等理由要求上漲亞麻原材料價格。中國亞麻企業代表也七嘴八舌提出了亞麻原料不能漲價的頗多理由,但并不足以反駁歐洲人的強硬態度,頗為神奇的兩條理由是:第一、歐洲亞麻原料過度提價后,白俄羅斯、埃及等國的亞麻種植會慢慢發展起來,歐洲的亞麻種植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第二、中國是目前最大的亞麻紡織國家,是中國亞麻紡織的發展拯救了歐洲的麻農,使他們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甚至臨近會議結束,還有亞麻企業的負責人匆匆趕來。
很顯然,目的不明確的中國亞麻企業并未形成統一戰線根本不是有備而來、擰成一股繩的歐洲亞麻與大麻聯合會的對手,隨后,到2008年10月即使亞麻原料的進口價格漲到了3美元左右一公斤,中國亞麻企業面對原材料緊缺的現狀,也不得不花高價從國外進口亞麻原料。
另外中國中小亞麻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困難的問題也導致他們無法通過囤積等方式應對不斷上漲的國外亞麻原料價格,近年來,資金之手對亞麻原料市場的干涉,更是雪上加霜。一位國內亞麻中小企業老總告訴記者,“融資難,一直都是中小企業的軟肋,不少同行倒閉根本原因就是資金周轉不靈。從亞麻產業鏈來看,印染企業、亞麻布生產企業、亞麻紗線生產企業中,資金周轉最慢就是亞麻紗線廠。因為中小企業并不具備從國外進口亞麻原料的資質,他們經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拿著現金直接從國外購買亞麻原料,但另一反面亞麻布廠卻在收到產品后還不一定馬上付賬。因為紗線生產企業很多,這家不做,另一家會做,總有紗線廠愿意接這個單子。當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求助于地下錢莊,像浙江一帶就存在不少這樣的錢莊,他們并不規范,貸款風險很大,不光是金錢上的……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2010年上半年由中國麻紡行業協會、中國化纖總公司、浙江金達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數家亞麻紡織行業的骨干企業聯合發起設立的亞麻專業交易市場——中國亞麻交易市場。“抵制資本‘抬價’,也是成立中國亞麻交易市場的目的。”姚建春指出,中國亞麻交易市場與法國麻紡協會雙方協定,基于訂單持續、通貨膨脹等原因,約定亞麻原料價格每年漲幅控制在10%至20%。“事實上,任何的暴漲暴跌對整個亞麻行業持續發展都是不利的,為保持市場的健康發展,要堅決抵制惡意炒作亞麻原料的行為。”
但是自爆出開業不到兩個月,該市場網上競買成交額就突破1億元之后,中國亞麻交易市場一直行事低調,雖然通過與法國麻紡協會達成約定的方式對原材料價格上漲有所遏制,但并未形成堅挺的國內亞麻業聯盟來應對國外原材料上漲,也未針對中小型亞麻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推出實物抵押等有利措施,還處于摸索階段,根本無力集結國內“散兵”亞麻企業。
國內亞麻產地一再縮水,麻農直言“種麻很麻煩”
近幾年國內亞麻產地一再縮水,根本不足以應對飛速發展的中國亞麻生產業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種植亞麻技術含量低、漚麻技術遠遠落后國外、亞麻外貿商點名要國外亞麻原料、麻農承擔風險遠高于種植傳統農作物等諸多隱性元素。
在全世界最大的亞麻產地——法國諾曼底,不少種植亞麻的農場都是“祖傳”手藝,擁有幾百年的亞麻種植經驗和“絕不外傳”的漚麻技術,從事亞麻布工廠跟單員的林先生有幸到歐洲某生產亞麻的農場參觀,他說,“單從種植面積上而言,與國內麻農種植一畝亞麻的產量只有300公斤相比,法國當地一畝地的產量能達到1000公斤左右。更不用說漚麻等技術含量更高的工藝了,這種技術差異是國內麻農的硬傷。”而在曾經流行“沾麻即富”的黑龍江某縣一種植亞麻多年的張姓農民卻告訴記者,“在20多年前,種植亞麻使他家成為村里的第一個萬元戶,那時候全村的人都認為種植亞麻比種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賺錢。而且亞麻種植的產量高、成本低,莖、桿、子粒都是寶。很長一段時間,村里不少人也確實因為種麻發了財。但是到了近幾年,亞麻收購廠經常拖欠我們的錢,甚至到后來有不少收購廠根本沒有按照合同及時收購亞麻,有的直接倒閉了,家里的麻賣不出去,賠了很多錢。我們種植亞麻都是根據去年的行情來決定種植面積,趕上不好的年頭,有的人白忙活了一場。我們農民就追求個安穩,2000年全村種植亞麻的人起碼占八成,現在基本沒種的了,我們擔不起這個風險。”
但國內亞麻種植并非沒有出路,例如金鷹股份在新疆大力開發接近國際水平的“雨露麻”品種,并摸索出了一套基本可行的操作模式,培訓麻農科學種植,雨露漚麻工藝日趨成熟,打成麻的質量較高。原料控制戰略使金鷹股份形成從亞麻種植基地到亞麻紡成品的完整產業鏈,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行業盈利模式。金鷹股份從上下游兩頭共同推進亞麻產業發展的戰略十分明確,種植基地的擴大,打成麻產量大大增加,從而使得亞麻紗產量大為增加,發展前景廣闊,可見國內亞麻種植的技術滯后并非無計可施。{page_break}
出口亞麻成品抬價很困難,亞麻企業無心開采國內市場
從事國內亞麻企業外貿業務的劉女士說,“國內出口亞麻成品抬價基本沒有可能。因為外商看中的就是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不少國內同行與外商談判時,總會提到原料上漲對企業的沖擊,但是外商們表示,這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能接受的價格只能是這樣,國內有的是亞麻企業,外商可選擇的余地很大。何況某些外商對國內漚麻技術很不信任,他們會在下單時指明要求使用法國產亞麻原料,這樣就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企業即使知道這種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不利于長遠發展,但企業需要近在眼前的國外訂單,盡快回收資金。根本不可能投入人力財力去開發不知道收益多寡的國內市場。”
淘寶一家主營亞麻制品的賣家表示,“消費者對亞麻材料了解很少,很多人停留在亞麻=麻袋的初始認知階段,所以我們店內聘請專業文案進行產品包裝,從亞麻自身的特殊性能、到環保綠色的延伸閱讀全方位進行包裝,銷量還不錯。例如一條造價300元的亞麻汽車用品比同樣價格的棉類制品要賣的好。從客戶購買評價可以看出,消費者對綠色,環保很看重。”
進口亞麻原料價格不斷上漲,亞麻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國內亞麻種植量越來越少,出口亞麻成品抬價無望……作為世界最大的亞麻生產基地,飛速發展的中國亞麻業卻陷入兩頭受制的尷尬境地??梢?,與其“左右逢源”維持現狀,不如另辟捷徑,拉動內需市場。國內亞麻市場雖然前景未知,但并非沒有開拓可能,畢竟環保、綠色是國人熱捧的生活理念。而原料種植永遠跟著市場走的,如若內需市場穩定,對忐忑退縮的國內麻農將是最有效的一劑“強心針”。中國亞麻業長遠發展必須掌握“主動權”,這樣才有對一再上漲的進口亞麻原料和拒不漲價的國際市場說“NO”的底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