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漲聲中加速轉型 保市還是保利
棉花一天一個價,工資漲了還招不到人,人民幣升幅心里沒底……在108屆廣交會上,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壓力的疊加效應下,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加大、利潤逐漸被蠶食的考驗。
面對“漲聲”企業出口壓力陡增
在108屆廣交會上,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漲聲”,而且勞動力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交織在一起。
“年初的用工荒綿延至今,許多工廠門口常年貼著招工啟事,現在只要能多招一個工人,就敢多接一張單,多賺一點錢。但是由于招工不足,一些訂單在積壓、延期,就是沒有人來干。”東莞東麗塑膠制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耀國說。
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同時,原材料價格的攀升也讓外貿企業嘗到了苦頭,尤其是紡織服裝行業。“去年棉價還是每噸1.6萬元,今年已經達到每噸2.4萬元。現在棉花一天一個價,產品價格遠遠趕不上原材料漲價幅度,出口已基本無利可圖。”不少紡織企業面對脫韁的棉價一籌莫展,由于棉價變化快,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增長,利潤微薄的紡織企業更是不敢輕易接單。
“除了棉價,多種原材料價格都出現了上漲,其中9月份的鋼管價格一個月就調整了三次,前后漲了300元/噸。”河北五礦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甦說。
最讓企業難以承受的是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廣東潮州市創佳電子有限公司海外市場部副總經理陳全有說,企業年初都是按照人民幣升值3%或者5%的預測,進行簽約接單、安排生產計劃,但是沒有想到人民幣近期升值幅度這么大。而對于利潤率只有三四個點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一個點意味著企業直接減少了一個點的利潤,利潤率減少25%。
在一片“漲”聲中,企業利潤被不斷侵蝕,就連利潤偏高的機電產品也難以承受。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說,機電出口企業中有相當部分企業利潤為3%,還有部分企業利潤是6%至7%,只有少數企業利潤在10%左右,人民幣升值對機電企業利潤沖擊很大。
保市場和保利潤的兩難困境
面對成本壓力的倒逼,參展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出口價格,但是企業的利潤并沒有隨提價而提高。
張甦說,從年初到現在,公司不少產品提價近20%,但是高漲的價格卻沒有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
深圳市燕加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飛說,雖然今年產品成本提高了七八個點,但是為了保住市場,產品價格只提高了3%,成本差距通過內部挖潛來彌補,但現實依然是殘酷的,出口利潤是越來越薄。
“為了保市場,在激烈的出口競爭環境下,企業提價幅度有限,一些企業更是在微利中賺吆喝,更多是為了保住老客戶,因為一旦客戶走了就很難再找回來。”飽受棉價之苦的一位山東紡織企業負責人道出了不少外貿企業的無奈。
盡管如此,仍有部分訂單隨著中國出口產品的提價而轉移到其他國家,使得印度等新興市場從中獲益。張甦說,在五礦產業領域,已經有不少訂單開始向印度企業轉移,采購商也在為降低采購成本而試圖尋找新的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