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鷹:做現在,為未來
做現在,為未來。上海和鷹正試圖通過自身的一系列努力,在各產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中把握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此前兩年間,上海和鷹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現為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和鷹)在業界媒體面前保持了足夠的曝光率。2009年的CISMA展會之后,上海和鷹就一邊等待金融危機的風潮退去,一邊為推進公司在多個方面的發展做準備。
2010年,上海和鷹在海外建立融研發、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分公司以拓展海外市場、實現和鷹全球化發展,在國內啟動“4S”營銷服務網絡項目以深入服務,又搬遷總部、建設新的生產基地、組建股份制公司等;2011年,上海和鷹進一步推進海外分公司建設事宜,積極參與下游用戶行業的活動、推出如“分期付款”、“80萬優惠讓利”的市場銷售政策等。上海和鷹還在這兩年加大了在技術、產品開發方面的投入,積極招募海內外各類人才、引進轉化國外先進技術、擴充產品線等。
對這家飽受爭議的國產自動裁剪設備制造商而言,一系列工作始終圍繞公司成立之初所提出的“為普及自動化裁剪系統而努力”的市場理念而開展。
大勢所趨有機會
金融危機之后,上海和鷹也在面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全球經濟在這兩年間始終波瀾不平,市場有起有伏。2010年因服裝生產設備的市場需求強烈釋放,全年市場火爆,而今年不復去年的市場局面,相對表現平靜。與縫紉機市場不同,自動裁剪領域的市場起伏變化并不明顯,但下游產業對可提高效率、品質并節省人工的鋪布機、自動裁床等先進設備的關注在持續升溫。
在上海和鷹看來,去年不少服裝生產企業添加生產設備,只是為應付訂單增加而采取的最直接做法。有不少工廠所添加的生產設備為普通機種,這只能是臨時解決訂單增加的問題,而不是長久之計。分析市場,上海和鷹認為,此前服裝產業的調整和轉型更多的是體現在提高服裝產品的“質量”方面,而現在更主要的是體現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等方面。
產業升級、裝備先行,服裝產業的升級應該體現在對高科技設備的采用、對服裝生產過程中的所有設備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上,先進設備體現出來的是高效率、高質量,這才能為服裝企業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招工難等情況提供“治本”之策。基于此,作為高科技生產裝備代表的數控裁剪機才能成為新的產業環境下的暢銷產品。當服裝等快速消費品的需求量上升,終端用戶對服裝產品要求也愈發嚴格,都促使了服裝生產企業需要數字化機電設備進行產業升級,以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品品質。和鷹在2010年內至少銷售了240臺裁床和250臺鋪布機,這樣的好行情是行業發展至今必然產生的結果。
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兩方面因素都會促使市場對自動化裁剪設備的需求量達到可觀的程度。國家對紡織服裝工業提出了自動裁剪設備的普及率要求,在《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了要將CAM普及率達到15%以上,而市場上現有自動裁剪設備的保有量遠遠低于國家提出的普及要求。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不同行業的企業開始關注數控裁剪機產品,數控裁剪機的下游產業鏈呈現明顯擴散趨勢,由最初的紡織服裝行業領域逐漸向產業用紡織品、交通運輸領域、特種材料領域等下游行業過渡。
對上海和鷹而言,其市場不會局限在中國。上海和鷹在日本與德國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并積極與當地的科研院校合作,大力吸收和引進、消化先進的自動裁剪技術,成果明顯,尤其在特殊材料裁剪領域開拓出新天地。另外,就在今年7月份,上海和鷹的產品的海外出口比例接近到50%,其中很多訂單來自東南亞、南美等國家和地區,而歐洲的需求也日漸堅挺。海外訂單增多,同時也給國內一個信號:服裝生產訂單外流到東南亞、印度等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這樣的趨勢愈發地明顯。
積極準備得未來
上海和鷹董事長尹志勇曾這樣說過,如果一個蛋糕被一個人吃掉,是不利的。一個人做蛋糕不如一群人做大蛋糕,因為一群人做個大蛋糕之后,每人分一小塊也比一個人做蛋糕時吃到的份額大。
這兩年,自動裁剪設備領域的變化也大,一些此前未涉足自動裁床制造的企業加入其中,在中國制造的自動裁床比例提高,產品價格也更貼近本土用戶需求。盡管市場競爭因此變得更加激烈,但眾多企業的參與也有益于自動裁剪設備產業的發展壯大。
在上海和鷹看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是促使其在近年來不斷建設研發基地與生產基地、不斷增加企業內在競爭力、做好內功的動力。走出金融危機之后的這段時間,上海和鷹針對市場發展的形勢還在繼續“內練”,擴大產能、增強技術、擴大服務隊伍、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等,一切為的是能以準備者的姿態迎接市場機會的垂青。
上海和鷹也在售后服務上投入了更多努力,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計劃在全國建設百家集銷售、技術、服務為一體的“4S”服務中心,以求在業內形成最好的、有效的、系統的服務網絡。
今年,上海和鷹引進了幾位來自國內外高管,比如中章先生為公司開發產品,白力奇先生負責營銷,而在臺灣方面也有一些負責營銷、生產的引進人才。公司現有500多名員工,準備繼續增加人員,實際上公司的人員已有富余。在人力資源成本增加的當下,公司“背道而馳”是為未來產能增加的情況考慮,因為員工(無論營銷、售后)沒有一年以上的經驗很難滿足公司需求。
上海和鷹在整合資金、技術、人員、營銷等方面的力量,為自動裁剪設備領域的新一輪的發展打基礎。盡管有人認為和鷹的步伐邁得過快,但面對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的自動裁剪設備普及率僅5%、市場設備保有量不過千余臺的情況,上海和鷹有信心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建設。
近期,公司將主要力量放在產能與銷售服務網絡的建設上。今后幾年,上海和鷹將在江蘇建湖建成亞洲最大生產規模的自動裁剪設備生產基地,以滿足日益增長用戶需求,同時將在美國、巴西、印度設立海外分支機構,與現有的日本、德國公司一起搭建和鷹科技全球化網絡的基本框架。而在長期規劃中,和鷹科技謀求的是以“全球軟性材料裁剪領域的領導者”的身份成為整個行業最杰出的設備運營服務商,為下游行業設備更新、產業升級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2011年的CISMA展會上,上海和鷹將是改制為股份公司后的一次全新展示,公司將是所有同行中展示產品數量最多、品種最全的企業。公司會在展會期間推出一系列新型數控裁剪設備,以產品現場演示、新品發布會的形式將公司的產品、技術進行一次全面展示。
“世界的和鷹”在為未來而行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