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集團:主動求變“終端零庫存”
在銀根緊縮、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這家立志成為全球領先運動品牌的中國公司,主動求變,通過調整期貨訂單,降低經銷商風險,提升內部管控水平,蓄勢下一輪高速增長期。
10月10日,匹克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訂貨會結果,訂單金額較2011年同季訂單增長9.5%;第三季同店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2%。相較于第一季訂單,增長速度放緩。由此引發各方猜測,認為增幅大幅下降意味著體育行業市場出現頹勢。這一猜想也導致匹克股價出現波動。
對此,匹克體育(行情,資訊,評論)CEO許志華表示,匹克增速放緩并非外界所猜測,而是匹克為保護經銷商采取的主動控制措施,也是匹克進入內部結構調整階段的重要舉措。“對于立志成為國際化公司的匹克來說,主動求變,改變增速論英雄的傳統觀念,是為了贏得未來。”許志華說。
終端零庫存,保障經銷商利益
“匹克的經銷商從未出現流失。經銷商是我們的朋友、伙伴,是利益共同體,”許志華表示:“因此我們針對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會調整相應政策,以保障經銷商的利益。”
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高通脹對市場的影響延續到了下半年,行業整體增速減緩,但匹克仍然堅持品牌附加值和穩健的價格政策,匹克認為這不僅可保持品牌的持久價值,同時也避免陷入惡性競爭誤區。
為了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匹克在2012年Q2訂貨會上,采取了“終端零庫存”原則,經銷商下多少額度的訂單,工廠生產相應的產品量。而以往的行業慣例,訂單量是在實際需求量的基礎上進行一定比例的上浮,也就是說,將有一部分的產品有可能成為經銷商的庫存負擔。
而此次匹克完全摒棄了這種行業慣例,將經銷商的壓力降為零。按照經銷商需求生產,可以大大降低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庫存和資金積壓,加快資金周轉,降低庫存管理成本,規避市場的變化及產品的更新換代而產生的降價、滯銷的風險等等。經銷商的壓力降低,相應的資金周轉能力、發展能力等將大提高,同時這利于提高整體供應鏈的管理效率。
許志華表示:“一切為了經銷商。目前受人民幣匯率變化及銀根收緊政策的影響,經濟大環境并不明朗,市場必然會產生一些波動。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需要保障經銷商安全、順利度過這一非常時期,總部也將對那些相對弱勢的經銷商提供更大力的扶持。終端零庫存就是匹克愿與經銷商共度難關一項措施、一個態度。”
“終端零庫存”并不意味著利潤降低,經重新確認第3季及第4季訂單后,預期全年銷售額仍可實現雙位數增長;部分定單雖然已取消,但由于并未進行生產,故不會令存貨增加,也不會讓成本增加,匹克有信心今年全年毛利率可維持與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度之間水平。
內部結構調整,蓄勢下一發展高峰
匹克在過去的幾年內,堅持“國際化”核心戰略,依托國際資源(行情,資訊,評論),實現了高速發展。以籃球為核心,多元領域發展,匹克是NBA、FIBA(國際籃聯)、WTA(國際女子職業網聯)等的全球合作伙伴,借此資源匹克實現了品牌國際化目標,并致力于用國際資源反哺國內市場。于江西南昌舉辦的七城會,即是匹克作為國際化品牌第一次贊助國內大型賽事。
頻繁收獲品牌價值,結合科學的營銷渠道架設,匹克在國內外實現快速發展。目前匹克在北京、廣州、泉州、美國洛杉磯建立了四大研發中心,國內的授權經營零售網點數目達7000多個,產品也已經行銷至歐美、非洲、亞洲、大洋洲等5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于2011年上半年內,海外營業收入已經占到匹克總收入的10.3%,外銷比例遠遠高于中國同行。
企業發展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為了適應全球經濟環境的動態變化,企業營銷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應適時加以優化和調整。許志華指出,經過一個階段的高速發展,匹克應進入發展平穩期,對過去的成果和未來走向進行梳理和定位。
日前,匹克體育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截至8月底止,公司新增分店470家;由于營業額放緩及優化銷售網絡,明年擬開設700家分店、關閉500家效益較低分店。同時,匹克也與近期發布了“大城市攻略”,表示將在二、三線城市基礎上,著力拓展一、二線城市。
據了解,匹克在廣州、北京、深圳、上海等試點城市,已經初步完成市場布局,其中廣州市場覆蓋較為突出,明年將繼續加強在滬拓展力度。以上城市不僅僅是大陸經濟核心城市,也是輿論制高點,匹克在這些城市大力孵化市場,建設代表匹克國際品牌形象的高端店,這不僅僅是其品牌國際化戰略需要,事實上也吹響了與阿迪、耐克的分庭抗禮的號角。未來,專賣店、商場專柜、籃球主題店仍然是匹克的主要零售渠道,同時,匹克也在嘗試與天虹、茂業以及萬達等新興商業業態結盟合作,進一步實現銷售網絡多元化發展。
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倫敦奧運會、巴西世界杯等大型賽事的陸續登場,社會大眾體育運動意識的提高,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體育運動產品市場將進一步細分,新的挑戰和機遇也將隨之到來。
許志華表示,匹克提前布局,早作準備,就是為了比競爭對手搶先一步進入下一個高速增長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