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打通供應鏈——下一個十年:服裝企業IT了嗎?
通過強大的信息化系統,可以實現上游供應商及下游代理加盟商協同管理,幫助企業獲得獨一無二的供應鏈競爭優勢。
品牌的競爭在供應鏈
對加工型企業來說,智能化設備能幫助其緩解“用工荒”,提高工作效率,但要真正提升企業競爭力還需要借助信息化。
因為生產車間現場的實時信息就像是為帶兵打仗的元帥提供的戰報一樣,讓企業的管理者能夠快速地了解訂單進度、生產效率、員工表現、車位狀態、在制品數量、疵品比率等,為管理層作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也為客觀評估員工、合理調整生產、解決現場問題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實時收集生產現場的數量、時間、品質、交收、非本位等數據,儲存在中央數據庫;同時對數據進行高速分析與處理,將生產現狀與問題實時呈現在管理人員面前,并結合生產計劃與貨期提供預警與指引,以使工廠實現生產平衡、進度滿意、品質提升、貨物流向清晰的智能化管理。
但對于品牌企業來說,在21世紀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中國服裝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國強表示,在21世紀的頭十年,一個企業供應鏈的優劣,將決定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
在時尚脈搏;很:很快速,很準確的覆蓋所有區域。正是這一原因,使得競爭日益激烈的服裝業在管理、訂料、生產和銷售等各供應鏈環節中無不凸顯出“信息”二字的重要和緊迫。
以快制勝,迅速應對市場,引入供應鏈信息的系統集成更是成為占據服裝企業主導地位的關鍵詞。
陳國強認為:“在這條供應鏈中,體現了三個鏈路層,一個是物流鏈、一個是信息鏈,還有一個價值鏈,物流鏈就是物的流通以最好的方式來實現,價值鏈就是在物流過程中讓產品的價值不斷的增加,而信息鏈是前面兩個鏈實現的保證。”
“能夠得到什么樣的信息,傳達給誰。”這個是所有服裝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信息不流暢,或者信息傳達不符合市場要求,都會造成服裝企業整個供應鏈的停滯。
“通過強大的信息化系統,可以對各個部門的信息化進行整合,實現上游供應商及下游代理加盟商協同管理,幫助服裝企業改善客戶服務水平、提高市場反應能力并且降低供應鏈成本,從而獲得獨一無二的供應鏈競爭優勢。”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代理表示。
福誠(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宏也認為,“信息化程度如何,將左右著企業未來對決的結果。無信息化,必將無發展。”
在他看來,在信息化出現之前,紡織服裝產業的整個上下游是“斷層”的,所謂的行業速度和高效率根本無法實現,最大的成本支出往往換來最少的利潤回報,但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后,整個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環節全部打通。
正如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所言:“信息化,改變行業運營形態。”
信息化打通供應鏈
今年原油價格的瘋漲,導致布料、羽絨等原材料的成本大幅度上揚,而美特斯邦威集團有限公司的供應環節成本卻下降了40%多。
美特斯邦威公司副總裁王泉庚說:“原料價格上漲,加上員工福利的逐年上升,對于多數服裝企業來說,今年的成本上升10%左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美特斯邦威公司卻能夠在一片“漲”聲中將成本大幅壓縮,訣竅就在于它把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延伸到了面料廠商。{page_break}
之前,按照美特斯邦威公司的“虛擬經營”模式,公司的采購都是和成衣廠直接下訂單,而對于面料的采購和管理則一概不管,現在公司延伸了一個IT系統到面料廠商,用王泉庚的話來說就是“把價值鏈延伸到了原料供應領域。”
“面料是服裝業競爭的重點,抓住面料環節,也就是控制住了供應鏈70-80%的關鍵環節,這些環節包括了質量、成本、拿到訂單的生產供應速度等,因此必須將價值鏈延伸到原料供應領域,提升競爭能力。”王泉庚說。
目前,美特斯邦威公司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代理商都采用了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這套系統由美特斯邦威公司總部開發,對供應商可以跟進工廠從原料進廠到半成品各環節及出貨的整個過程,對代理商除了內部的業務流程外,還可以跟進到所有終端零售店面的每筆交易,而且每筆交易可以從產品、消費者、氣候和員工4個角度進行分析,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信息透明度和信息周轉效率。
可以說用信息系統連接上下游,形成“虛擬經營”是美特斯邦威成功地在8年增長300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用信息系統和合理的物流體系管理整個供應鏈的庫存使美特斯邦威避開了巨大的市場風險。
而作為國內服裝行業的代表,雅戈爾能夠從1979年的一個由兩萬元資產構成,十多名知青起家的鄉鎮小廠,發展成為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第一位,信息化的助力也功不可沒。
正如在回顧雅戈爾十年信息化建設時,集團總裁李如成所言:“服裝城、專賣店是硬件、是人的軀體。信息化則是保證硬件或軀體正常運轉的軟件和大腦,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2001年,雅戈爾提出了“決戰在終端”的戰略,在全國設立了162家分公司、投資了十幾億元,開設了400余家自營專賣店、2000多個商業網點,構成了龐大的終端銷售網絡。為了更好地管理和運行這個網絡,雅戈爾與中科院合作,啟動并實施“雅戈爾數字化工程”。
雅戈爾希望建立溝通集團上下、內外聯系的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于一體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增強企業經濟效益及國內外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
歷經十年建設后,雅戈爾信息化已經具備了集采購、生產、配送、零售于一身的集成信息系統,以紡織面料生產ERP、OA為代表的管理系統,以及以263企業郵箱為代表的通信系統。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及應用,不僅在雅戈爾的生產經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還為企業快速、低成本、大規模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管理支撐。”雅戈爾的一位部門負責人說。
在實施2001-2006年第一階段規劃時,由信息化帶來的效益就已經非常顯著的體現出來了。雅戈爾當時在信息化上投資1.2億元,而產品庫存量比實施前下降了逾30%,節省了2.5億元的庫存成本;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對成本的控制能力全面提升;繁復的訂單處理及采購管理變得自動化;資金的運轉效率提高;部門及海外間的溝通得到徹底改善;因人為錯誤所引起的損失減少了約20%;公司對訂單的反應能力增強,生產周期也從過去的90天縮短至45天;量身定制系統實現了零庫存生產,僅2003年就給雅戈爾新增加2億元的收入。
“未來十年,雅戈爾將根據產業趨勢和自己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雅戈爾集團信息中心應經理說。
今天,中國不同的服裝企業在產業鏈上有不同的選擇,有的把核心競爭力放在生產,有的放在銷售,有的放在品牌營銷,有的往“大”發展,有的往“精”發展。雖然選擇不同,但要用信息化緊密聯合供應鏈上下游的理念都是相同的,套用一句老廣告詞,服裝企業們,你們IT了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