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未來十年需求不斷攀升
未來10年間,產業用紡織品將以超過10%以上的增速發展。目前其應用領域愈來愈廣,已有逐步成為金屬、塑料、紙張和石棉等材料替代品的趨勢。隨著工業用材輕量化、高性能化、多樣化以及美觀化的趨勢要求,產業用市場需求量不斷攀升。事實將證明,“十二五”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帶來的機會很多很多。
據了解,即將出臺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二五”規劃,將進一步明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定位:新材料產業。它為相關行業提供應用材料,涉及國家戰略性、前瞻性、導向性新技術領域。特別是新型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結構材料,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呈現需求逐年上升的態勢,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如醫用植入人工腎、人造血管材料、海水淡化反滲透膜材料、鋰電池隔膜材料、冰箱新型保溫材料、航天器太陽能電池翼材料、阻燃防護耐高溫材料、特殊復合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呈現新的發展態勢,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得以持續快速發展。未來的5到10年,讓人們充滿了期待。
創新性增長創巨大效益
剛剛做媽媽的吳佳想為寶貝兒子買紙尿褲,卻不知道哪個牌子好。于是,她到網上搜了一下,發現紙尿褲前十大品牌基本是美國、日本大公司旗下的品牌。最后,她選擇了新升級的寶潔公司的“幫寶適”紙尿褲。紙尿褲表面包覆層、隔邊布、芯層包布和底層布使用非織造布,促成了紡粘、熔噴、水刺非織造布的大量應用。一項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紙尿褲銷售額達61億元,比上年增長61.5%。紙尿褲市場快速升溫,為紙尿褲提供卷材的非織造布行業迎來了商機。
柔軟、舒適、衛生、健康的第4代衛生材料,對非織造布提出了更高要求。用天然纖維開發的新型非織造布產品受到市場的追捧。深圳穩健醫療集團有限公司近年開發的全棉非織造布醫用敷料、衛生巾、紙尿褲等產品,天然舒適、柔軟、可降解,成為公司效益新的增長極。湖州絲綢之路集團公司用天然蠶絲制造的非織造布衛生材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玉米纖維(PLA)非織造布產品,由于制造工藝和技術貼有綠色環保、可循環降解的概念,受到生產廠家的青睞。
據了解,未來10年間,產業用紡織品將以超過10%以上的增速快速發展。到“十二五”末,產業用紡織品總量將達1290萬噸,占整個纖維加工總量的25%,年增長率仍將達到兩位數。有關人士指出,目前,產業用紡織品應用的領域愈來愈廣泛,已有逐步成為金屬、塑料、紙張和石棉等材料替代品的趨勢。隨著工業用材輕量化、高性能化、多樣化以及美觀化的發展趨勢,產業用紡織品的用途日益擴大,市場需求量不斷攀升。
可以預言,21世紀的紡織纖維材料中,產業用紡織纖維將占很大比重。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表示,隨著高性能纖維和差別化纖維等新型原材料的逐步改善和產業化、規模化,產業用紡織品持續創新性增長,它不斷替代傳統材料,實現了終端產品的豐富功能和企業經營的巨大效益。這都為行業未來的飛躍發展打下了基礎。{page_break}
五大掘金領域空間敞亮
“十二五”時期,產業用紡織品將在農業、醫療、衛生、汽車和建筑等行業使用新材料和加工技術,實現行業的提升和轉型。
農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在人口不斷增加而土地有限的情況下,高科技的產業用紡織品能有效提高糧食產量。如農田種植中采用非織造布代替塑料膜,解決塑料膜不透氣、濕度大等問題,提高反季節瓜果蔬菜及一些經濟作物產量。“十二五”時期將推廣農用緩釋材料、輕型耐用節水灌溉、集水和儲水材料、防蟲害包裝材料等應用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農業增產,降低農產品因不良氣候造成的損失,解決干旱地區的水資源收集和利用等難題。
數據顯示,到2015年,醫療保健產業產值增長率將達到9%~11%。一次性手術衣、洞巾、口罩、鋪單等手術室用非織造材料的臨床應用技術,在降低醫療系統因落絮、交叉感染造成醫療事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幾年,在標準和關鍵技術突破后,高檔醫療衛生材料有望在國內實現快速推廣。此外,在人造器官、仿生材料方面,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工腎、心血管等人造器官和仿生材料的需求會越來越多,這一領域亟待突破技術瓶頸,實現產業化。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全球衛生用紡織品市場的年銷售量已經達到百億美元,并且呈現逐年加快的態勢。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改變單純依賴進口的局面,與發達國家分享40億美元市場的“大蛋糕”。工業用高檔精密儀器擦拭布和民用廚房去污布、地板清潔布、抗微生物擦布等,由于使用方便、價格便宜,被普遍認為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從安全帶到過濾器,從座椅套到后備箱,以及內襯、隔音材料、地毯,汽車用非織造織物扮演著重要角色。據了解,一輛汽車所用紡織品約在25千克左右,每年國內用于汽車工業的非織造織物達7000萬平方米,僅汽車地毯每年的需求量就在1200萬平方米以上,而國內僅可以提供10%左右的產品,缺口很多。目前,汽車用非織造織物占國內非織造織物生產總量約兩成。“十二五”期間,包括座椅內飾、安全氣囊、粘合劑、隔熱絕緣材料、吸音材料等車用紡織材料的加工技術和纖維原料國產化開發技術逐步推廣后,可以有效提高汽車工業內飾和紡織制品的國產化比例。新型高性能纖維材料在進入飛機、高鐵后,有望進入汽車領域。如輕量化的碳纖維汽車,隨著產業化加速,成本價格降低,有望成為新一代汽車主流。
建筑用紡織品在內墻保溫隔音、功能阻燃、墻體防裂縫等方面將大展身手。這些功能性紡織纖維建筑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主體的節能水平,降低能耗,符合當今世界綠色低碳潮流。據測試,使用新纖維材料的建筑物可節約能源60%以上,提高大空間結構建筑物的防火阻燃水平90%以上,提高建筑墻體強力30%以上。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土工材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據測算,未來每年將有30萬噸的需求量。
產業用紡織品在推動中國紡織工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中承載著重大的責任,在行業轉型升級中起到開路先鋒的作用。事實將證明它的未來無限廣闊,“十二五”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帶來的機會很多很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