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俄紡織市場考驗華商抱團智慧
大市場關了,通關方式變了,俄羅斯紡織服裝銷售渠道近兩年的改變,考驗著在俄華商的生存和外貿人士很難摸準門道,在俄做紡織服裝生意變得更難了。”廣東省絲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溫衛東說。
有調查顯示,大市場關閉之前,俄羅斯當地紡織品的主要經營渠道為:聯邦政府制定的批發經營、各大區域的批發商、聯邦政府零售網絡、區域性零售網絡以及各地零售網絡等。這期間俄羅斯成熟的交易平臺還不夠多,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城市,集市仍在交易中占據主導位置。
但近兩年來,俄羅斯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在商場購物。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新型貿易中心的開業成為促進貿易額增長的主要動力。
雖然主流貿易方式發生變化,但據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陶米恒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目前,俄羅斯輕工業商品的市場飽和度為需求的60%~70%,因此俄羅斯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中俄兩國紡織品貿易的發展前景亦十分樂觀。“貿易方式的變化必須讓我們及時做出調整。我們在俄投資的華商、紡企都需要一個全新的展示平臺,將他們的品牌效應發揮出來,將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聚合、放大。”溫衛東說。
正是看清了進入俄羅斯市場的著力點,去年6月,廣東絲紡集團就開始醞釀在俄建立一個能夠展示廣東名優紡織產品的交易平臺,“廣東商貿城”系列項目隨后逐漸浮出水面。在陳列獨具中國特色的絲綢制品和各式服裝產品的同時,該商貿城還為企業提供物流、清關、金融、財會和客戶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服務。“平臺所提供的銷售、物流等服務都是統籌管理,因此能為企業節省不少資金。就好比一百個企業來分擔十個企業在俄市場的經營成本,企業有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平臺的聚合效應也由此體現出來。”溫衛東說。
相關資料顯示,中俄紡織服裝貿易是兩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俄羅斯進口中國紡織類產品金額為8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經歷金融危機的貿易低谷之后,2011年以來,中國的紡織產品供貨量再次回升,對俄羅斯的出口量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