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企業:產業整合延伸價值鏈條
對于傳統紡織制造企業而言,轉型之路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通過企業并購快速延伸至下游,二是通過加強技術開發走專業化的道路。
由于僅占據產業鏈條的加工制造的簡單環節,中國大部分紡織原材料供應商及下游品牌商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因而在需求萎縮或原料上漲時只能被動地將利潤壓縮。紡織服裝企業只有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合理的產業整合、延伸價值鏈條,紡織服裝企業才能從容地面對變化的環境。
做好前期調研
從中國的人均服裝消費、城鎮化率提高帶來的消費增長潛力來看,中國的服裝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品牌化消費習慣才初步形成,因而新品牌仍擁有較好的發展機會。對于新品牌而言關鍵是要找準市場定位、以合適的策略切入市場。這就需要企業對服裝產業鏈及品牌運作有著較深的認識、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市場調研、詳細的市場開發規劃。
在服裝產業鏈中,擁有全產業鏈的企業并不多,根據占據鏈條位置、每個環節參與度等的不同基本可以將服裝產業的參與企業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品牌制造商、傳統服裝零售商、綜合型服裝公司(自有品牌零售商)。對于從事出口加工貿易的服裝企業而言,選擇做品牌制造商更能將原先生產的優勢帶進新的品牌中。當企業逐漸掌握品牌運營的技巧、銷售規模日益擴大時,則可以開始考慮將部分生產外包,并通過提升直營店占比的形式擴大對終端店面的控制力度,開始向自有品牌零售商轉變。從國內成功品牌運營的經驗來看,代表企業如美邦服飾、七匹狼等,早先都是采取生產+批發的模式,當業務規模擴大、市場運作成熟之后逐漸將生產外包,主攻設計和銷售環節。在以批發帶動增長的模式略顯疲態之時,投入更多的精力建設直營店,增強與市場的互動,逐漸向零售商轉變。目前走入最后一個階段的大部分品牌企業仍處于摸索之中,對于終端管理、品牌營銷的經驗仍處于較為初級的狀態。
目前主導市場的仍是制造商品牌,而這些品牌企業也正逐漸向零售商的角色轉換,如七匹狼在2010年報中提出要從“批發”企業轉型成為“零售”企業。產業鏈向下延伸可以讓服裝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主導權和要回原本讓渡給代理商的利潤,有利于維護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因而這是未來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page_break}
兩種轉型路徑
中國紡織品出口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且在廣東、江蘇、福建、山東等出口大省的產業集群效應顯著,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齊全,這些墊定了中國的紡織品出口相對于新興市場如印度、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地區擁有更強競爭力的基礎,但通脹、人工成本上漲及人民幣升值對價格的影響仍不能忽視,且新興市場的紡織業正加速發展,如印度正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對紡織業的投資,越南盾大幅貶值,使得紡織品出口更具優勢。現在不僅是國外品牌商,即便是中國品牌商如美邦服飾,也考慮將部分較生產環節轉移至新興市場。可見新興市場的崛起不可小覷。長期來看中國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將逐漸減弱,中國紡織企業也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
對于傳統紡織制造企業而言,轉型之路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通過企業并購快速延伸至下游,二是通過加強技術開發走專業化的道路。對于第一種,山東如意集團提供了較好的范例。去年6月,如意集團出資約4400萬美元收購了日本知名服裝企業Renown 41.53%的股份,今年9月引入日本伊藤忠株式會社成為其股東,來擴大如意國際貿易及推進集團國際化進程。正如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所說,“如意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通過大范圍、大規模的企業收購、并購,快速壯大自己”。對于第二種提升產品競爭優勢的途徑,華孚色紡和嘉麟杰可以說是典范。華孚色紡通過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開發新品種、并購產能等提高市場占有率,對下游的議價能力也隨之遞增。嘉麟杰在技術上更是國內領先,成為多個國際品牌的指定面料供應商,同時公司還與外方合作開發新型面料品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