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可持續發展須大轉變
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總經濟師胡發祥就“紡織服裝行業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命題做出詳盡分析。
記者: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而當前多變的國內外產業環境給中國紡織服裝業者當頭一棒: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國際債務危機頻發,國內銀根縮緊,以及勞動力、地價、能源、物流價格上漲等。對于外貿型制造業來說壓力更大,如關稅、貿易壁壘,還有其他國家競爭對手對于當地紡織服裝行業的政策性扶持等。您認為該如何合理規避和從容應對這一動蕩的產業經濟運行環境?
胡發祥: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最早開始市場化運作的行業之一,它的自我調節應變能力相當強勁。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
紡織服裝產業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基礎之上的。盡管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經濟都遇到這樣或那樣問題,市場環境更加復雜,但是消費需求還在。只要我們主動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保持和增強自身競爭力,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
就國內市場來看,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人均收入增勢顯著,城市化率大為提高,這為紡織服裝的國內消費市場份額放大提供了必要條件。當前行業增長驅動因素正由出口拉動向國內消費轉變。這是與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精神完全吻合的。
再 看國際市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基數大,國際市場占有率高。盡管近期部分發達國家市場需求不振,造成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率下降,而且由于我國成本較快上漲,有些產品訂單有向其他國家轉移的跡象,但總體上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出口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今年1月至7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增長了25.3%,表明我們的競爭優勢還在。我國國際競爭優勢的源泉已經從過去的低成本優勢逐漸向產業鏈綜合競爭優勢轉變。而且隨著我國紡織服裝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創新能力的增強,出口產品結構正逐漸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據我們測算,今年1月至7月紡織服裝出口總金額增長中,出口價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8.9%,遠高于出口數量增長的貢獻率。{page_break}
雖然出口價格的增長有成本推動的因素,但也有我們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的因素在里邊。由此可見,我們的出口發展方式正在出現轉變,不是簡單地追求出口數量的增長,而是追求出口的效益,出口也要可持續發展。應該看到,這是可喜的進步。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要積極引導更多的企業主動調整經營策略,加速這種轉變。
記者:服裝作為產業鏈條的終端產品,在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相對集中,如面輔材料的健康環保利用,加工制造的能源節約、資源再生,還有廢棄服裝的自然降解問題等。您認為服裝企業要怎樣做才能將可持續發展落到實處?
胡發祥:服裝企業要了解“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含義上的關系。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歸結于一點就是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為落實可持續發展,希望服裝企業努力實現6個“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增長方式轉變為質量效益型增長方式,未來紡織服裝業的發展重點不在于繼續擴大生產規模,而在于對現有產業加工能力的提升改造,通過提高效率和產品品質來獲得效益;
產業技術創新機制的轉變--由引進吸收推廣技術、單一產業技術創新模式轉變為研究開發核心技術、集成技術創新并重模式,要引導建立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作、產學研相結合的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機制;
資源開發利用模式的轉變--由低水平利用、初級加工、高污染、高消耗開發模式轉變為精深加工、低污染、低消耗、生態化、循環利用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如開發化纖超仿真纖維、天然生物質纖維資源,以彌補天然纖維供應不足的問題;
產業區域布局結構的轉變--由小而散、低水平、同質化重復布局結構轉變為適度規模、相對集中、區域特色優勢明顯和合理布局結構轉變,國內紡織服裝業推進產業集群的升級和產業梯度轉移,部分有條件的企業可實施“走出去”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產業和企業價值鏈定位的轉變--由加工制造業向生產服務業和創造時尚創意產業轉變,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企業將由過去單純的加工制造領域向附加值高的設計研發和營銷領域延伸,更加重視自主品牌的培育;
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從傳統管理理念向“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轉變,對于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實施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可以系統地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page_break}
記者:就您上面說到的6個轉變,其焦點在于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過程中首當其沖的“人本戰略”。比如不同工種的職業技能和素養、設計營銷人才的自我培育和利用,以及國際紡織服裝資源的攝取和消化。對此,您怎么看?
胡發祥:人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人的思想和觀念要轉變。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發展的目標歸根到底是要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提出“發展就是擴展自由”,是以人為中心的自由的發展。狹義上的發展才是經濟收入或者財富的增長。因此,我們的產業,每個企業的發展應該著眼于如何為人的發展服務。所以,為從業者提供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充分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以便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舒適、高品質的紡織服裝產品,美化人的生活的同時又盡可能不破壞環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其次,人們要改變“輕紡織”的觀念,認識到紡織服裝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時尚產業、創意產業。它是中國經濟社會中的朝陽產業。在這里我要提一下紡織服裝“用工荒”現象。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調查,其核心問題出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80后”、“90后”就業觀念改變了,不愿意進入傳統產業;二是農民工回鄉就業,出來打工的減少,這里邊有產業轉移的因素;三是崗位技術要求提高,難以招到合適工人;四是工資福利待遇不高,生產條件不好,吸引力不強。我們希望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強宣傳和教育,改變輕視產業的就業觀念。同時,加強職業技能教育,為產業提供足夠的基礎人才。中國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人才篇不久將公布,“國家--行業--企業”三者聯動,必將大有可為。
此外,還要有長遠眼光。以服裝品牌為例,國外許多知名品牌有數十年、上百年的歷史。我們的許多企業硬件條件很先進,也能生產出品質一流的產品,實際上很多國際品牌的產品就是委托我們的企業加工的,但是我們在品牌方面差距很大。
希望服裝人要持之以恒,潛下心來修內功,不斷提升軟實力,最終擴大品牌影響力。
當然,還要有國際視野。在利用國際資源方面,有不少品牌服裝企業已經走在前面了,有的聘請了國外的設計師,有的把設計研發外包給國外機構。希望更多的服裝人能夠走出去,了解國際產業和市場的發展變化,學習國際領先企業的成功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能夠與國際產業界增強互動,協調發展。{page_break}
記者:最后,您能不能說說,在幫助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政府和行業協會有何作為?官產學研如何步調一致。
胡發祥:政策在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加大投入,支持企業的技術進步、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廣應用紡織服裝清潔生產技術;制定和實施相關標準、規范,引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希望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對可持續發展相關產業政策的研究和落實。
實際上,這幾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建立產業創新平臺、質量檢測體系,幫助廣大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組織專業活動,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新技術;研究制訂行業標準;開展各種專業培訓和行業交流;舉辦紡織服裝展會,推廣優質服裝品牌和產品;整合資源,搭建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開發平臺。例如我中心近幾年聯合產業鏈上下游32家企業組成天竹纖維聯盟,通過信息共享,整合開發資源進行協作開發和市場推廣,大大推進了天竹纖維及其產品的市場化進程。
此外,由我中心聯合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流行色協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成立了中國時尚同盟,目標是提升中國時尚話語權。去年該同盟在上海首次進行時尚發布,今年10月份將再次在上海舉辦時尚發布系列活動,發布品牌企業的優秀產品,并推介一大批新銳設計師,同時舉辦第二屆中國時尚產業論壇。
當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還是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和行業組織的作用是幫助企業更好、更快地實現這一目標。只有企業經營者認識到其重要性,自覺自愿地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就是空談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