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上市的隱憂
繼榮盛集團上市之后,華鼎集團、桐昆集團先后于今年在國內主板市場成功登陸,被業界譽為民營化纖企業大規模上市的第一集團軍,緊隨其后的第二集團軍陣容依然強大,以恒力集團為代表的又一批化纖優勢企業正緊張運籌2012年的上市規劃。相比第一集團軍,這第二集團軍的企業數量更多,因此,有關專家擔心,扎堆之勢難免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上市的難度,延長上市進程。
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一批草根出身的民營企業已成長為中國化纖工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內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不僅產業集中度高、企業規模大、經濟實力強,而且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被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所取代,一個個現代化的企業大集團迅速崛起。特別是它們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充分證明了我國化纖企業規范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已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
上市,無疑已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選擇,更是我國紡織行業由大變強的需要。企業首次發行上市可以籌集到大量資金,上市后擁有再融資的機會,從而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同時,上市能夠推動企業建立規范的經營管理機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不斷提高運行質量。由于企業股票上市須滿足較為嚴格的上市標準,并通過監管機構的審核,因此企業成功上市,是對其管理水平、發展前景、贏利能力最有力的證明。
上市之后,股票交易的信息通過各種媒介不斷向社會發布,能夠大大擴大企業知名度,提高了企業市場地位和影響力,有助于企業樹立產品品牌形象,擴大市場銷售量。而且可以利用股票期權等方式實現對員工和管理層的有效激勵,有助于公司吸引優秀人才,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從而增強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后勁。股票的上市流通還擴大了股東基礎,使股票有較高的買賣流通量,股票的自由買賣也可使股東在一定條件下較為便利地兌現投資資本。
此外,企業取得上市地位,有助于提高自身信用狀況,增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心,使企業在銀行信貸等業務方面獲得便利;上市后股票價格的變動,形成對企業業績的一種市場評價機制;企業上市,成為公眾公司,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由此可見,上市對企業自身做大做強和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化纖企業選擇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資,不像一些文化單位“不差錢”,上市不只為了融資,而是為了上市而上市。因此,筆者認為,化纖企業不妨避開扎堆上市帶來的各種麻煩,選擇適當的時機上市,選擇更多的方式融資。
其實,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可采取不同的融資方式。企業上市即IPO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然而,融資不是只有上市一種方式,從最初的創業基金,初創期的天使基金,擴張期的VC,成熟期收獲期的PE以及pre-IPO直到IPO,融資貫穿于企業每一個階段。融資主要是兩大目的:解決資金上的缺口,促進企業的擴張;戰略性投資,通過引進股權基金使投資方介入到股權中并參與企業管理,以先進的管理經驗來幫助企業進行長遠的戰略規劃并以IPO作為投資的終點,通過MBO或IPO等方式退出股權來獲取豐厚利潤。
至于上市時機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化和政府政策周期的改變,另外也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籌備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由于目前國家并沒有將紡織行業列為鼓勵上市的行業,而且審批時間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紡織企業很難自行控制上市的時機。
企業上市一般均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而是否成功將受很多外在因素限制。同時,企業內部的問題也會對其上市造成影響。根據以往的經驗,中國紡織企業在上市過程比較常見的內部問題包括:法律架構重組、獨立經營原則、業務剝離、關聯交易、同業競爭、稅務、會計和公司治理。這些內部問題大體上可以歸類為法律問題和財務問題。近期,許多擬上市的企業均提前引入相關的法律團隊和財務團隊分別在法律和財務上對企業進行梳理和規范,確保企業在最佳上市時機到來的時候不會因為自身的原因而阻礙上市進程。
對此,業內專家一再提醒大家,企業一定要明確為什么要上市,不能為了趕時髦、追潮流扎堆上市,這樣做的后果只能是拉低企業的平均利潤水平。國家有關部門只有真正解決了上市公司的同質化問題,同時向那些的確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傾斜上市資源,扎堆上市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緩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