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素”擠爆圣誕美國商場 美國商家力推中文導購
2011年圣誕假期快臨近尾聲,商家的“銷售大戰”和消費者的“搶購大戰”也將落下帷幕。在如此火熱的購物季節中,無論是商品、服務還是消費者,都處處可見“中國元素”。
中國產品鋪天蓋地
從感恩節到圣誕節,美國各大商家推出的促銷活動層出不窮,折扣力度一再加大,有的甚至沒到凌晨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營業。消費者也是熱情高漲,商場的停車場總是車滿為患。
在火熱的購物氛圍中,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中國制造的產品在美國購物場所俯拾皆是。無論是在常規的商場,還是工廠直銷的奧特萊斯店,很大一部分出售的商品都是由中國生產,而且不少國際名牌的全線產品都是中國制造。
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服裝署近日列出的美國前十三大服裝進口國中,中國占據首位。
中國人成群結隊來掃貨
在商場,隨處可見的不僅僅是鋪天蓋地的中國產品,還有成群結隊的中國消費者。他們大多是為“掃貨”而來,購買的數量較多,即使是同樣的商品都會挑選很多件。為此,有的商場甚至專門辟出結賬柜臺。
此外,中國消費者在美國購物“很精明”,最大限度用最少的錢買最劃算的貨。他們通過商家提供的各種折扣和促銷,以組合方式計算出優惠價格,并在結賬前根據折扣方案做好最佳的搭配方案。
國外產品如此受中國人的青睞,主要原因是便宜。同樣產品在美國的售價比中國低,價格差大致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間,而質量甚至更好,所以很多中國消費者都利用到美國來的機會紛紛“囤貨”。
同時,美國完善的商品退換政策也為中國消費者消除了后顧之憂。在美國,購買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相應期限內享受“無條件”退換貨服務,而沒有所謂的“折扣商品、無質量問題不退換”等附加條件。即使買的商品存在明顯的使用痕跡,只要在退貨期限內,美國的商家都可以無條件退貨。這些舉動都體現了商家的恪守誠信以及對消費者的充分信任。
美國商家忙著推銷
為了抓住中國消費群體,美國部分商家推出了中文導購服務。比如,國際品牌手袋Coach(蔻馳)在華盛頓周邊的奧特萊斯店就有專門的中國導購,大大方便了不會講英文的中國消費者。在一家美國諾蒂卡服裝店,店內所有商品都有中文標注,上面寫著服裝類別、價格、折扣力度以及促銷活動等信息。
只要一看到是中國消費者,一些美國售貨員就會主動推銷產品,并以附送贈品、給更多折扣的方式勸說他們購買更多東西。
“中國制造”的困惑
“中國制造”在美國消費者眼中有著很好的口碑,美國消費者不僅接受,而且喜歡、看好“中國制造”。不過,“中國制造”絕大部分都只是低附加值的商品,“中國創造”或“中國設計”太少。部分中國消費者甚至認為同一種產品“墨西哥制造”要比“中國制造”更體面。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前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黃育川說,中國在過去基本上都是在生產中端、低附加值產品,以售價150美元的蘋果iPod音樂播放器為例,中國大陸廠商只賺了5美元,而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提供的零件則賺了75美元,另外70美元則全部流入了美國蘋果公司。
此外,中國的生產成本在不斷上漲,部分國際品牌產品在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生產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已轉為美國本土生產。在成本攀升的情況下,中國低端層次的生產需求已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