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志:谷歌、Facebook爭奪網絡領域主導權
《財富》雜志網絡版日前刊登文章稱,谷歌和Facebook正在為爭奪未來網絡領域里的主導權而進行著競爭。
以下為文章摘要:
保羅•亞當斯(Paul Adams)是硅谷最為搶手的一位科技人才,他是一位頗具才華的產品設計師,戴著方框眼鏡,有著濃重的愛爾蘭口音,對技術充滿激情。作為谷歌的一位主要社交網絡研究人員,保羅幫助構思出了谷歌Google+背后的偉大創意:Google+的circles功能,允許用戶根據群組名,輕松對好友進行分組,像真正的好友(real friends)或者大學同學(college buddies)等等。
Facebook在去年12月將亞當斯招致麾下,以幫助公司設計社交廣告。亞當斯在其個人博客中表示:“谷歌重視的是技術,并非是社交科學。”在科技競爭。
它們會不擇手段,以便將像亞當斯這樣的優秀人才招致麾下、或吸引用戶的眼球,或爭奪廣告營收。雙方投入了巨大的賭注,兩家公司正在爭奪未來網絡領域的主導權,而最終的結果將會影響我們獲取信息、進行溝通、購買或者銷售商品的方式。
交戰中的一方是Facebook,社交網絡領域的無冕之王,它正試圖鞏固其作為社交網絡霸主的地位。另一方則是谷歌,它組織著全世界的信息,向人們展示著獲取信息的方式。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自今年4月起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佩奇比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年長11歲,兩人屬于不同的互聯網時代,擁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在佩奇的網絡中,一切從搜索開始。用戶通過搜索,來獲取新聞、購買一雙鞋,或者是對他所喜歡的名人保持關注。如果你想對醫療條件進行了解,或者是決定購買哪一款電視,你會進行搜索。
在那個世界中,谷歌歷經逾十年磨練的搜索算法,對于用戶的提問,其回答堪稱近乎完美。但近年來,但這一網絡正朝著扎克伯格的世界逐漸傾斜,這或許有些冷酷無情。但在那里,用戶不是去搜索一篇新聞,而是等待好友告訴你去閱讀什么樣的信息。好友們會告訴你,他們喜歡什么樣的電影,他們喜歡什么品牌,以及他們去哪里吃日本壽司。
Facebook正是位于這個全新世界的中心。大多數人近些日子的網絡生活都是從這里開始。Facebook已將自身的觸角遍及整個網絡,并允許其他人來挖掘你的好友網絡。成千上萬家的網站和應用,基本上都已經成為圍繞Facebook軌道旋轉的衛星。
用戶現在可以登錄商鋪店評網站Yelp,了解Facebook好友對街頭新開咖啡館的評價,或者訪問流媒體音樂服務商Spotify,讓好友為你挑選音樂曲目,再或者與好友們一起玩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旗下的網絡游戲。對于佩奇而言,更加糟糕的是,大多數的社交活動,無法通過谷歌進行網絡控制的搜索算法查看,所以,日復一日,谷歌的搜索變得不那么精準和相關。
對于商家和消費者面言,向更具社交化的網絡進行轉變,改變了一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產業包括廣告業。谷歌可能擁有美國在線廣告市場市場41%的份額,這一市場現在的市場規模達到了310億美元,谷歌在搜索廣告市場更是擁有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搜索廣告市場增長放緩,廣告商們紛紛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了Facebook。Facebook擁有8億用戶,其中許多用戶在Facebook上停留的時間,超出了在其他網站停留的時間。
Facebook今年顯示廣告營收預計將增長81%,谷歌顯示廣告增長預計為34%。谷歌和Facebook都想讓用戶相信,市場擁有足夠的空間,足以推動兩家公司一路向前,獲得無限的成功。但是,別傻了。評級機構Stifel Nicolaus分析師喬丹•若漢(Jordan Rohan)認為:“不通過直接競爭,或者不從對方身上獲得市場份額,谷歌或者Facebook就都可以在顯示廣告市場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營收增長,這根本不太可能。”
與比爾•蓋茨(Bill Gates)十多年前所面臨的情況一樣,佩奇意識到公司對于科技世界的掌握日益薄弱。佩奇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以便獲取社交網絡一部分市場份額,來進行反擊。佩奇作為谷歌新CEO的首個實質性舉措,就是利用大量財力和工程師,通過發布Google+,來挑戰Facebook。
這并非是谷歌首次涉足社交領域。但與此前不同,谷歌推出Google+并未得到業界的冷嘲熱諷,谷歌稱,Google+推出僅4個月,其注冊用戶就已達4000萬。扎克伯格清楚,自Facebook超過MySpace,成為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站以來,Google+已經成為Facebook需要面對的首個真正威脅。(Facebook面臨更多的風險:任何有損其社交網絡霸主地位的事件,都會沖擊Facebook備受期待的首次公開招股,Facebook的IPO股值高達800億美元)
Google+上線后不久,扎克伯格就在總部掛出粉紅色的霓虹燈,上面寫著戒備狀態,員工們接到通知,要求加班加點,復制Google+部分值得稱贊的功能等。
但防御性舉措并非是扎克伯格的風格,扎克伯格在今年9月舉辦的F8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大量新的功能,以便快速改進公司現有服務。市場預計,Facebook最終將推出一個廣告網絡,以便利用所有的社交活動,幫助廣告商更好的在整個網絡中鎖定用戶。如果部署得當,這將進一步威脅谷歌作為在線廣告之王的地位。
因此當我們中的多數人在Gmail賬號,或者Facebook的newsfeeds上四處閑逛時,舊金山半島(San Francisco Peninsula)核心領域正在進行著一場戰爭。在今年夏天的每個周末,扎克伯格都為愿意加班的員工提供免費食品。佩奇則在敦促其開發團隊,快速為Google+增加新功能(在前90天里,新增加了逾100項新功能)。公司們現在作出的決定(產品的推出,廣告的播放),將決定哪一家公司將最終勝出。
谷歌
佩奇不滿意。那是去年開春的一個周末,佩奇正在Android手機上,把玩著最初原型版的Google+。佩奇發現Google+難以發布他剛剛拍攝的照片,于是便給谷歌社交業務高級副總裁維克•岡多特拉(Vic Gundotra)打電話抱怨。岡多特拉據理力爭,對Google+團隊的決定進行了解釋,佩奇則堅持通過一下點擊,就可上傳圖片這一要求。在谷歌,佩奇可謂是說一不二。岡多特拉要求其團隊重新設計了圖片上傳的功能,佩奇現在對這一功能贊賞有佳。佩奇近期在描述從Android手機向Google+發布圖片有多方便時,曾表示:“這完全是一個神奇體驗。”{page_break}
從許多方面講,Google+就是佩奇的社交網絡。較早的使用了Google+,使得佩奇在Google+最具人氣。他從開始就一直密切參與這一項目。在最初的幾個月里, 佩奇每周五上午11點都會進行每周產品評論。為了密切關注進展,佩奇將他和多位高管的辦公室,搬到了Google+團隊所在的大樓。佩奇為該項目投入了大量資源,使得Google+成為公司13歷史中,工程最為龐大的一個項目。佩奇同時提升岡多特拉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并直接向他匯報工作。佩奇還將公司員工獎金的一部分,與公司在社交領域里的表現掛鉤。
佩奇計劃將谷歌轉型成為更加靈活、更具責任感的公司,Google+也是佩奇該項計劃的首次嘗試,谷歌正在采取步驟,避免陷入困擾眾多成功企業的創新者困境和功能缺失。在Google+項目中,谷歌拋棄了隨心所欲,以及有時毫無章法進行創新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組織管理更為嚴密的風格。谷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表示,允許百花齊放,可能對谷歌仍然很重要。但它們一旦開放,你要想把它整理成一個連貫的花束。
或許谷歌社交雄心所需要的正是一些紀律,谷歌此前針對Facebook社交服務所采取種種戰略面臨困境:谷歌首個社交網絡Orkut,與Facebook一樣都是在2004年上線,但Orkut在巴西之外的地方,沒有突出的表現。
谷歌在2007年曾召集MySpace及其他社交網絡,建立一個開放社交(Open Social)聯盟,以平衡Facebook的影響力,但最終以失敗告終。2年之后,谷歌推出了Wave服務,但在數月后,關閉了該服務,谷歌在2010年推出了Buzz服務,這也是谷歌試圖針對Gmail用戶,強推的一款社交網絡,Buzz很快備受指責:Buzz向他人曝光了用戶Gmail的聯系人信息,并由此引發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調查,迫使谷歌修改隱私政策,并接受美國聯邦政府在未來20年對其服務進行監督。
Buzz慘敗為谷歌敲響了警鐘,谷歌一些優秀的工程師開始意識到,社交網絡對谷歌形成了重要威脅。隨著網絡圍繞著用戶重新進行打造,特別是圍繞著Facebook的人際關系圖譜而重新進行打造,谷歌可能最終只能在一旁觀望,它的相關性正在與日俱減。這一信息令谷歌管理層大為慌亂,一個被稱為Emerald Sea雄心勃勃的項目,則快速成型。該項目不僅要針對Facebook打造一款競爭產品,同時還將把谷歌現有產品線圍繞著社交媒體進行轉型。
歷經超過一年的醞釀,谷歌最終在今年6月推出了Google+服務。其結果呢?Google+克隆了Facebook里面大量深受用戶喜歡的功能,并去除了Facebook里面用戶討厭的功能。用戶可以在Google+發現熟悉的主頁和資料頁面、圖片標簽和游戲,當然,還包括來自于好友的源源不斷的信息更新。谷歌的+1按鍵,與Facebook的“贊”(Like)按鍵類似。
Facebook對于用戶的隱私選擇任意踐踏,這一直令Facebook飽受指責。Google+則可以讓用戶輕松決定,誰可以看見他在文章上發布的信息。Facebook缺少一個很好的方法,把同事與同學以及真正好友進行區分,谷歌因此圍繞著Circles來打造Google+,Circles是一種直觀將大量用戶進行分組的方法。
對于像Zynga等針對Facebook平臺開發應用的開發商,Facebook收取其營收的30%,Google+現在僅收取5%的營收分成。自從上線以來,Google+已經推出逾百項新功能,佩奇表示,Google+還將推出大量新功能。在硅谷,所有人都認為,谷歌不會打敗Facebook,但Google+卻讓大家大吃一驚,這其中包括Facebook的粉絲。扎克伯格在哈佛時的同學、Causes創始人喬•格林(Joe Green)表示:“Google+讓人印象深刻。”
直到最近,Google+上最受歡迎的人士還是扎克伯格,他在Google+上擁有59.8萬粉絲,并且這一人數還在增加。但扎克伯格在Google+并未公開發布信息,顯然,他現在根本不想對Google+進行討論。
但是在Facebook位于帕羅奧多(Palo Alto)的總部,逾750位工程師經常路過公司的小型玻璃會議室。在今年夏天的戒備期間,對于谷歌推出Google+服務,Facebook的員工們曾經加班加點,認真對待。
這種情況近些年在Facebook只出現過一次:在2011年夏,市場傳言谷歌開始研發Facebook殺手之后,扎克伯格曾召集工程師們,連續60天,不分周末,日以繼夜的工作,以修改像圖片、群組和活動等關鍵社交功能。如同當時一樣,今年夏天,Facebook的自助餐廳在傍晚和周末開放,員工的孩子可以去吃晚餐,在父母加班至深夜之前,與父母進行晚安擁抱。
到今年9月,Facebook發布了大量新功能,像更好的群組工具,以應對Google+ circles功能。Facebook產品和工程團隊的一名成員表示:“谷歌可以投入大量資金,以及數以百計的研發人員,這很嚴重,我們應該認真對待。”
焦慮不安不會成為打造出一款出色產品的簡單渠道。Facebook在今年5月秘密的聘請了公關公司Burson-Marsteller,在報紙和博客上刊登反谷歌文章,當有媒體發現Facebook是Burson的客戶時,這一愚蠢的舉措使得Facebook引火燒身。Facebook辯解稱,對于谷歌違反了隱私政策,公司表示擔心,但是其錯誤的判斷,卻引發了媒體批評。
當然,頗具諷刺意味的是,Facebook和谷歌在為廣告客戶,盡可能多的利用用戶信息的同時,都在不斷面臨不尊重用戶隱私的指責。當我們喜歡(like)鞋類零售商Zappos上的一雙鞋子,或者針對未來的結婚計劃,升級我們的狀態時,我們為Facebook注入的全部社交信息,有助于Facebook提供我們更可能喜歡的廣告。
這使得Facebook成為希望在網絡中、規模推出品牌廣告商家的廣告平臺。因此,盡管與谷歌相比,Facebook的營收依然微不足道,但其增長迅速。市場分析機構eMarketer預計,Facebook今年營收預計將達43億美元,約為其去年營收的2倍多。與此相比,分析師預計,谷歌今年營收將增長30%,達到380億美元。
扎克伯格正致力于尋找,如何通過讓更多用戶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其Facebook好友共享更多的信息,以便收集更多的數據。扎克伯格在今年9月召開的F8大會上,推出了時間線功能,以取代Facebook日益陳舊的資料頁面。扎克伯格稱:“想像去表達你人生的故事。”
為了進行驗證,他展示了自己的Facebook時間線,一條垂直線向后滾動,不斷顯示他個人的歷史記錄,展示了他在Facebook曾經發布的全部信息,列舉出最重要的信息,并鼓勵他添加信息和圖片,直到1984年5月14日發布的信息:出生于紐約Dobbs Ferry區。
扎克伯格希望借此使用戶將Facebook作為生活的數字剪切本。試想一下,用戶通過上傳Facebook成立前數十年間的圖片和標簽事件,所需要的時間。
但在F8大會上的大膽舉措,并非是扎克伯格的虛華之舉,而是與Netflix和Spotify等其他服務深入的社交整合。注冊Spotify,新用戶現在需要使用其Facebook信息,有利一面是,用戶可以在Spotify或者直接在Facebook上,發現和收聽好友的音樂列表,不利一面是,你的音樂品味將被公之于眾。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社交數據流可能被證明是無價的。直到現在,盡管眾多網絡出版方為用戶提供公布活動(他們閱讀的文章,他們購買的鞋子)的選擇權,但多數用戶略過了這一選項。在新的模式中,共享將成為選擇退出(opt-out)選項,而不是選擇加入(opt-in)選項,
Facebook最終可能在網站上或者其他地方,利用這些數據銷售更多的目標廣告。一旦谷歌AdWords和AdSense成為幫助廣告商覆蓋大量用戶的實際工具,這些用戶知道他們正在尋找的產品,社交廣告將成為幫助用戶發現新事物的工具。{page_break}
戰爭
在今年10月底的某一天,科技博客開始熱炒社交網絡上的最新消息:扎克伯格不再是Google+最具人氣的用戶。誰超過了他呢?除了佩奇還會有誰。這一消息或許是微不足道,但該條新聞無疑會讓谷歌總部的人都喜笑顏開。谷歌和Facebook都不喜歡談及雙方之間的競爭(兩家公司的CEO都不愿就此事接受采訪),但雙方在多條戰線的競爭日益激烈,即使是小小的一次勝利,任何一方也都會為此歡呼雀躍。
沒有比人才爭奪,更容易獲得競爭優勢的領域了。離開一家公司的工程師或者高管,很容易就被另一家公司收到麾下。這一領域的競爭完全處于一邊倒的情況。盤點Facebook的員工,從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到最低層的實習生,你每每都會見到像亞當斯這樣的前谷歌員工。在Facebook的11位頂級高管中,有四位來自于谷歌,其中包括公司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和公司廣告和運營主管大衛•費舍爾(David Fischer)。
這些數字并不能夠表明雙方的全部競爭,雙方的競爭可以追溯到2007年,自那時起,雙方競爭日益激烈。Facebook選擇的武器?Facebook被認為是硅谷最熱門的公司,當公司最終上市時,它擁有潛能,可以孕育出百萬富翁。谷歌則借助真金白銀(很多)進行反擊。一位直接參與人才大戰的高管表示,在一些情況下,谷歌為留住頂級工程師和高管,提供了逾千萬美元的股票和現金。
這一消息迅速傳播,而眾多谷歌員工對此紛紛效仿:他們收到Facebook的加盟邀請,僅僅是為了在谷歌獲得大筆的加薪。一位近期離開谷歌的高管表示:“這創造了一個非谷歌環境。他們喜歡被擇優對待。”因此,在今年1月,谷歌嘗試了一種新的不同方法:公司將全體員工的薪水上漲10%,同時將員工獎金中的一大部分,轉為基本工資,受此影響,許多員工的薪水上漲了15%,甚至20%。
如果說谷歌在人才大戰中是采取防御性舉措,那么在吸引用戶眼球方面,谷歌則在大打進攻牌。谷歌最為強大的武器,就是其作為龐大互聯網公司的地位。例如,谷歌在經過90天的測試期后,在今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Google+,谷歌為此推出了專項推廣活動,而該活動甚至讓一些大型品牌都眼饞不已:在谷歌主頁面,一個大大的藍箭頭指向了每天有數千萬用戶訪問的Google+標簽。Google+流量立即攀升,除了在主頁面,谷歌還計劃面向數千萬使用
Gmail、Maps和YouTube的用戶,推廣Google+,并將其整合進數百萬Android手機產品之中。Twitter首席執行官迪克•科斯特羅(Dick Costolo)表示:“毫無疑問,他們會拉到大量用戶。”
通常情況下,谷歌影響這些用戶的能力,讓Facebook最為擔憂。多年來,Facebook高管一直表示,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他們有信心打敗谷歌。但他們害怕的是,谷歌使用其影響力來推廣Google+,就像微軟早期所采取的舉措一樣,這并非公平。一些策略,像在主頁進行推廣,行之有效,也并未引發爭議。谷歌有能力使用其搜索引擎,來推廣Google+,使其位于其他社交服務的前面,此類其他方式可能會引發更多問題。谷歌目前并未采取這一方式推廣Google+,但谷歌已經在其他服務中采取這一策略,像谷歌地圖等服務,這也令谷歌競爭對手頻頻抱怨。由于谷歌已經面臨著美國聯邦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因此它在采取此類措施時可能會三思而行。隨著移動成為下一個主戰場,谷歌可能還會發現眾多方式,針對Android手機和平板電腦,打造Google+的眾多功能,以便使競爭對手難以與其進行競爭。
最后一項并非對扎克伯格沒有作用。它已經促使扎克伯格尋求與谷歌在移動領域里最大的競爭對手-蘋果,建立密切的關系。消息人士指出,兩家公司已經進行過多輪磋商。但兩家公司還并未找到一個吸引人的合作方式,或許這是因此兩家公司,在尋求合作之初遭遇了頗多坎坷。蘋果去年曾試圖將針對iTunes打造的新型社交網絡Ping與Facebook相連,但遭到Facebook拒絕,有報道稱,Facebook拒絕是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這也是蘋果遭遇到的罕見的公開指責。蘋果時任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親自給部分記者打電話,表示了自己的不滿。蘋果選擇在其最近發布的移動操作系統中整合Twitter服務,而不是Facebook,這對于雙方的合作也并無幫助。Facebook與蘋果仍舊在進行談判,兩家公司完全明白,雙方建立一個聯盟,才可能有助于他們抵御共同的敵人。
我們知道,你可能會想,如果這是一場戰爭,誰將最終獲勝?答案并不簡單。谷歌對于社交媒體擁有兩大目標:一個是減緩Facebook的動力;另一個就是利用從Google+獲取的數據,去改良像搜索、地圖和廣告等服務。佩奇和岡多特拉都認為,后一個目標最為重要。岡多特拉表示:“我們可以讓搜索更加出色,我們可以讓YouTube和Gmail更加優秀,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廣告更具相關性。”岡多特拉隨后指出:“Google+將會涉及到谷歌產品的方方面面。”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谷歌無需超越Facebook,但它需要成為當之無愧的業界第二。認為是汽車租賃公司阿維斯(Avis)對陣Facebook的汽車租賃公司赫茲(Hertz),這有些偏差。搜索引擎技術網站Search Engine Land編輯丹尼•沙利文(Danny Sullivan)表示:“目前,它更像是汽車租賃業Thrifty Car Rental。”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谷歌需要暢飲比此前更多的社交酷愛(Kool-Aid)飲料。看看這條新聞:一家科技博客在今年10月報道稱,多位谷歌高管,甚至包括谷歌執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都沒有注冊自己的Google+賬號。
幾天之后,施密特的賬號就悄然出現在網站之上。谷歌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一個有價值的提議就是要有別于Facebook,迫使大量用戶轉而使用Google+,或者最少在兩家網站上都比較活躍。目前并不清楚,在4000萬擁有Google+賬號的用戶中,有多少用戶確實在使用Google+。谷歌當然不會透露這一信息。當被問及用戶為何要轉而使用Google+,谷歌高管們總會一遍又一遍的說,在線共享功能已經被破壞。憑借Circles,谷歌用戶可以與在現實生活中一樣進行共享。
對于Facebook而言,Google+的早期成功,意味著扎克伯格不能再搞砸。Facebook在過去頻繁出現的產品失誤和隱私政策混亂,基本上獲得諒解,被大家遺忘。從現在開始,Google+正在等待,翹首以待任何一位心懷不滿的Facebook用戶,更不用說他們的好友了。換而言之,扎克伯格在繼續努力的同時,現在必須對佩奇及其團隊提高警惕。是的,扎克伯格或許對于用戶人數上的領先感覺良好,而且Facebook也從谷歌撬走了十多位優秀人才。但佩奇在為谷歌注入血液方面,并未遇到任何問題。在最近一個季度,谷歌新增加了近2600位員工,這幾乎與在Facebook工作的人一樣多,谷歌員工們擁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將谷歌轉變成為社交網絡中的超級巨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