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優勢是最終目的
從以前制造產品發展到現在,中國的紡織服裝業需要轉身做更高的價值,更高價值不是靠賣產品本身尋求突破,而是需要塑造品牌價值。在“創新的資本驅動力”論壇中,UTA時尚管理集團總裁楊大筠就企業的價值發表了自己看法。
技術不是唯一價值
對于品牌和消費市場,面料的科技含量可以使產品本身增值,但這并不是價值的真正所在。企業需要重點研究用什么商標怎樣賣出附加值,其實消費者需要的是一種價值體現。楊大筠說:“杜邦公司把自己的品牌變成了一種現代生活、環保和未來的新時代的象征,所以說選擇跟杜邦合作選擇的是一種狀態,我覺得這是最高價值,如果把技術作為唯一價值存在遠遠不夠。”
紡織服裝企業需要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品牌,把品牌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外國人對中國紡織產品中的麻、絲綢、羊絨最為熟悉,這三個產品是在國外完全用不著品牌,就代表著一流。很多愛馬仕七千元的絲巾用的卻是江蘇生產的絲綢。為什么產生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問題不是中國企業紡織水平不高,而是中國紡織產業上游需要跟國際流行和消費市場更近地接軌,他們少了產品價值的培育。楊大筠說:“中國消費市場包括很多品牌商痛苦,他們想要做出有創意的產品,樹立中國的品牌,一定需要紡織產業拿出跟國際接軌有創意設計的面料。許多設計公司告訴我看到中國的面料靈感全都毀掉了,看到國外的面料靈感倍發,但是做不起。怎樣讓上游跟下游的產業鏈順利地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還有一段路要走。”
同時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經營管理比較粗放,產品附加值低。以棉花漲價問題為例,楊大筠認為棉花漲價對于服裝零售本應該沒有什么影響,一噸棉花漲價算到一件衣服上,成本僅增加0.25元左右,但是生產企業在原有的衣服零售價上增加23%,所以今年1000元以下的羽絨服較少。這其實是因為當整個環節改變之后,企業沒有辦法應對市場的成本,只能增漲零售價,而漲零售價帶來的惡果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的內涵本身沒有提高,卻讓消費者去承擔23%的價格增長率,這使得大部分消費者不認同,可能導致企業以更低的價格把產品賣掉,或者產生大量庫存。
用資本贏價值
在塑造企業價值的過程當中,避免不了地需要資金的投入。楊大筠認為,現在間接融資的方式很多,而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應該嘗試直接融資,也就是直接對接資本市場。中國整體的紡織服裝在資本市場中占比非常小,在美國紐約證交所紡織服裝產業位于第七位,中國資本市場中紡織服裝產業位于倒數第八位,證券化率非常低。中國傳統服裝產業雖然值得投資,但是現在的上市公司僅76家左右(包括境外和國內)。迄今為止,中國沒有一個服裝企業的營業額達到200億元,而耐克的營業額預計能達到2000億元。
既然這樣,資本市場為什么對傳統紡織服裝還是比較感興趣?因為傳統服裝企業上市跟高科技行業相比無疑是投資風險相對比較小的產業。同時我國13億人口未來衣食住行的需求在不斷擴張,中國人均收入已經達到3000美元,在未來10年–15年還將有快速增長。中國紡織產業很大,中國會產生一些大規模的企業,這也是投行選擇服裝企業進行投資的原因,他們看中了中國服裝企業的潛力。
而投行也有自己游戲規則,“你真的缺錢不可能有人給你錢”,他們的投資理念是給不缺錢的企業投錢,一家企業狀態一定處于杯子的滿水狀態才有機會獲得投資,他們絕對不會給空杯子加水。這兩年為什么投資競爭變得激烈?因為現在錢很多,好項目非常少,一個具有增長潛力的企業或品牌會有很多投資競爭。對于紡織服裝這類傳統行業,雖然短時間增長不會看到非常亮麗的業績,但是從長期來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