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引爆產業“戰爭”
真正的戰爭開始了
這次戰爭的核心武器是什么?
“元旦假期前夕,公司還在照常運作。”東莞原野公司宋小姐說。
然而,等她出差回來,卻發現公司已人去樓空。
2012年1月2日,這個手握廣東名牌“異鄉人”的公司倒閉了。
對宋小姐來說,在這里工作,一直是她的“驕傲”。如今公司倒閉后,她只能重新找工作了。
這似乎是2011年,產業發展的一個注腳。一年來,“東莞現倒閉潮”、“溫州企業倒閉潮”等消息不斷見諸報端。
“去年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導致企業支出增加30%左右,這對企業壓力太大了。”廣州卡佛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聲治談起這波倒閉潮時如此說。
而“銀行收緊銀根,則對服裝企業發展帶來了致命的影響。”有學者說。
顯然,對很多企業來說,銀行貸款突然收緊,成為壓倒很多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的確,過去的一年,很多企業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危在旦夕,”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說,“2011年是金融危機以來最難熬的一年。”
其實,早在去年十月份中國服裝大會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就斷言:2011年,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困難。
這主要反映在中小出口企業。
“受歐美經濟不明朗因素影響,導致歐美區域內服裝需求增速下降,這也是中國服裝出口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說。
而在中國成本壓力之下,很多訂單也開始了轉移。
“我們正受到中國制造業工資急速上漲的影響。”美國品牌COACH董事長兼CEO Lew Frankfort說:“五年內,中國產能將削減到40-50%,并將新訂單轉移到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
這些國際品牌訂單轉移的同時,卻加速了中國市場開拓的廣度和速度。
就連那些奢侈品牌也在突破中國一、二線城市布局之后,大步進駐三線城市,中國市場成了他們的跑馬場。
比如,LV已在中國22個城市開了27家專賣店,其中包括了長沙、廈門、無錫、溫州等二、三線城市,大有把中國市場一網打盡之勢。
而“奢侈品牌吸引人氣后,很多開始‘往下走’。”奢侈品咨詢顧問陳紅冰說,他們不滿足于高端市場,開始流行新奢侈主義,搶奪中高檔市場,從而延伸新的市場。
比如,夏奈兒等奢侈品牌子設計師被H&M邀請,為H&M做設計,這些產品一上架就被一搶而空。
H&M商店甚至動用了警察維持秩序,成了所在城市的一個景觀。
“高檔服裝市場,我們肯定擠不進去,”杉杉老總鄭永剛說,“但中檔市場銷量是最大的,我們必須占領這個市場。”
其實,國際中檔品牌們也早在中國全面布局。
比如,來自西班牙的時尚品牌Zara,自從2006年在南京西路和淮海路上各開一家分店后,開店速度驟然快起來,其身影不斷出現在中國大中城市,至今已有近80家。
實際上,隨著中國服裝企業與國外品牌在設計、生產、營銷領域的合作,目前已有數以千計的國際服裝品牌以屬地生產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而耐克,更是開始了對中國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的開拓。
2011年2月22日,耐克最大的物流中心在江蘇太倉亞太區投入使用。
據介紹,該物流中心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負責中國大陸包括服裝、鞋類等在內的物流運營。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耐克為布局中國二三四線城市做準備。
市場格局開始被打破。
眾所周知,較早進入中國的耐克們,一直在一線城市有著絕對優勢,而國內品牌則把二、三線城市作為自己的主場。
但眼下,耐克們在一線城市穩固后,進軍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這無疑將對中國品牌帶來很大挑戰。
更重要的是,耐克們也逐步推出更便宜的產品。他們逐步放棄剛進入中國時的中高端形象,開始走平民路線,角逐中端市場。
兵臨城下。
中國服裝品牌不得不與國際品牌短兵相接。
“國外品牌對我們的沖擊很大,再加上國內消費者對品牌理解有待成熟,他們總是認為洋品牌比國內品牌要時尚。”莊吉總裁吳邦東說,中國品牌的發展壓力很大。
正是如此,中國很多品牌不得不借助“洋身份”去提升自己。
而在這種格局中,“報喜鳥猶如一塊三明治中間一層,下有國內千軍萬馬的同行,上有國際大牌的高居云端,在上下夾擊中生存。”報喜鳥董事長吳志澤曾這樣說。
但是“中端市場一旦失守,中國服裝品牌的問題就大了。”鄭永剛說。
真正的戰爭開始了。
那這次戰爭的核心武器是什么?
我們可以從產業發展的國際大背景說起。
20世紀30年代,世界服裝業發生了第一輪遷移,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形成了新的世界時尚中心。
20世紀60年代,服裝制造業又開始向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轉移,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
第三輪遷移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向中國內地、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等國家轉移。
但在這次轉移中,時尚寡頭把價值最低端部分轉移向經濟欠發達國家,而把附加價值高的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
也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服裝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系統與加工體系,并開始由勞動力成本優勢向功能優勢、效率優勢、性價比優勢轉變。
“根本的還是‘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說,這是中國從低端向到高端攀升的路線圖。
問題是,中國能形成自己的時尚法則嗎?中國的時尚法則是什么,在哪里?
這需要首先從市場談起。
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之一:市場謀劃力
如何定義中國時尚消費者并不那么簡單
2008的全球金融危機,可謂所有品牌無一幸免。
從2007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到2008年10月雷曼兄弟倒閉,LV股價從89歐元掉到了45歐元。
然而,愛馬仕卻逆勢而上。從2007年1月下旬60歐元一路上揚,到10月1日迎來了其股價最高位118.8歐元。
其實,就在風暴發生前夕,LV總裁阿諾特曾這樣說,雖然LV全球增長只有百分之十幾,但新興市場和美國市場卻大幅增長。這表明,LV重點已放在美國與新興市場,并不在意歐洲市場的負增長。
而幾乎同時,愛馬仕總裁托馬斯卻對外表示,盡管愛馬仕在亞洲業績每年都翻番,但他們重點仍放在法國。
由此可見,愛馬仕因為不追求擴張速度,謹守傳統市場,使它遠離了一次泡沫與風險。
這是一份堅守,更是品牌價值觀的體現。
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之二:科技支撐力
科技生產力時代來臨了
每年時裝發布季前夕,夏奈兒都會去離巴黎不遠的一個鄉村,找一位老太太,讓她幫著制作高級織帶。
這個傳統始于幾十年前,可可·夏奈爾見到她的手藝后,就指定由她來制作織帶。老太太先把夏奈兒送來的面料拆散,分別抽出經緯線,再重新組合,然后用自己發明的木頭織機,做出獨特的織帶。
其實,老太太從沒見過夏奈爾服裝款式,夏奈兒的設計師們也不知她如何作織帶,但正是這些工匠們,構成了夏奈兒的基石,也構成了法國奢華工業的基石。
當然,法國奢華工業還特別注重材料的選用。
比如,愛馬仕一個包的皮料必須來自同一只動物身上,而且不能有任何瑕疵。小牛皮尚且不易,鱷魚皮就更難了。但愛馬仕從沒有為多留住一個客人,而降低標準。其結果,買一個愛馬仕Birkin包,得排隊,甚至要等好幾年。
這是法國奢侈品牌的精神價值所在。
而在中國,技術的力量也在見證歷史。
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之三:設計魔法力
時尚的本質在于顛覆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給予消費者驚喜。”例外董事長毛繼鴻說。
其實,例外在巴黎時裝周的發布,被國際時裝界稱之為藝術。
的確,時尚的本質在于顛覆。
比如,世界著名設計師保羅·波烈設計出扎腳管寬松女長褲,徹底結束了女性不能穿褲子的歷史。
再比如,夏奈爾一條小黑裙無疑更有品位,中性服裝風格也由她開始流行。
時裝設計史,就是一部創造史。對于中國很多品牌來說,就是缺少一件夏奈爾的“小黑裙”,即使不是引起服裝變革的時代杰作,也應該有自己的標準款。
當然,這首先需要風格。
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之四:營銷引爆力
時尚是一間制造欲望的工廠
“完全是被潮流趕上,而非主動追趕潮流。”暇步士相關負責人曾這樣說。
其實,暇步士曾經一直默默無聞,甚至考慮停止生產后來一舉成名的休閑鞋。
但奇跡突然發生了。
曼哈頓東村和蘇活區幾個年輕人,開始穿上了暇步士鞋,這年輕人有著很好的交際,隨后他們朋友也受到影響,也紛紛穿上了暇步士。
于是,曼哈頓已出現了暇步士專賣店。人們涌向那里,并搶購一空。
隨后,很多設計時裝展中采用暇步士鞋。
緊接著,暇步士鞋銷售連年增長,并成為世界消費者所喜歡的品牌。
而另一品牌,云中漫步卻沒有暇步士那樣幸運,無法一下子找到相應內行或者聯絡人,來幫助自己傳播并使得流行起來。
于是,他們試圖讓自己在其中扮演中繼轉換的角色,從而達到流行的目的。
由此,他們設計了前衛的廣告。
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之五:商業吸引力
店鋪是品牌的臉面
其實,例外自初創時期便成立了買手部。
買手對外直接面對加盟商和終端店,對內負責各部門的工作運營。買手有權決定生產數量多少,并對服裝款式提意見。
其實,參與設計,把握流行,是買手的重要環節。
比如ZARA,幾百個買手穿梭于時裝秀場或商場,仔細收集新的流行元素,然后和設計部門討論與共享,設計部門進行新的設計后,安排采購與生產。
在這里,買手要擔當產品開發的主要信息供給,還要獨立完成產品款式的開發。而設計師則要對買手提供的信息進行款式加工修改,進行產品開發。
最后,在終端,買手們帶著一臺手持式PDA在店里巡視。當發現門店某種產品庫存不足時,他們就通過PDA,向總部實現補單。
中國服裝行業時尚法則之六:人才凝聚力
重要的是如何培養人
然而,對于人才,就是那些國際品牌,有時也讓人汗顏。
2011年9月,5名深圳GUCCI旗艦店離職員工,在網絡上發了一封《集體辭職的古馳員工致古馳最高管理層的一封公開信》。
信中表示,喝水要向上級申請,上洗手間也需得到許可;每晚下班后,仍要留下來加班點數,清點貨品到凌晨兩三點鐘;如店里有東西被盜,全體員工都需要連帶賠償……
而迅銷為了聘請店長候補人,給出了高達5400-6000元的工資標準。
但是,面試時,卻被告知“前提是要符合公司要求,否則扣錢。”很多應聘者說,“雖然每天工作時間8小時,但你要提前一兩個小時過來盤貨,下班也要加班。”
實際上,他們2010年招進的儲備干部大多都已離職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