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紡織制衣業投資環境
中國近年受到人民幣升值、勞工荒、歐美購買力疲弱等因素沖擊,在內地投資紡織制衣的港商及內地商家,已不斷向東南亞及有生產潛力的國家,尋求更低廉的生產力。緬甸是其中熱選之一。
緬甸除天然資源豐富外,勞動力供應也充沛,而且與中國接壤,擁有相當程度的地理優勢。
緬甸紡織業發展始于緬甸皇朝,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1948年獨立后,企業開始采用一條龍生產方式;1962年改行社會主義,企業轉為國有化,全歸工業部管轄。時至1988年,政府為與世界接軌,改行市場經濟,當時為吸引外資,開放給外商作來料加工。
但美國于1996年通過麻省法案,抵制緬甸紡品,2003年更展開貿易制裁,實施禁運,期間緬甸輸美紡品大幅減少。但隨著近期緬甸政治迅速改革,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更出訪當地,一般相信兩國關系將要揭開新一頁。
緬甸紡織業特色是由政府第一工業部負責,下設紡織工業局統籌運作,并管有28間紡織制衣廠。整個產業基本采用垂直方式生產,成員包括上游種植棉花、中游紡織廠、下游制衣廠。企業主要分獨資、合資及民企。
緬甸著名織制廠分布全國,計有披市金山布廠、仰光市軍部織布廠、沙靈芝織布廠等。本地廠以生產布匹為主,包括梭織布、軍服布,外資與本地廠比例為1:50,比例雖然不算高,但近年中國投資不斷增加,累計已超過140億美元。
當地合資港廠大多以出口歐美為主,但同時亦有積極開拓當地市場,賺取緬幣(Kyat)支付工人薪酬。在東盟協議下,進口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可減免關稅。緬甸人口約5,900萬,內銷產值達7,000萬美元,六成紡品仍需進口。
工資低廉是緬甸競爭優勢之一。廠長薪酬由300美元至500美元,主管由150美元至300美元,而技術工人則由80美元至150美元不等。當地紡織工人供應充裕,計有政府設立的紡織學校及職業先修學校,積極培訓人才。
隨著政府施政取向轉變,當地紡織業先后經歷不同發展階段。1986年主要為國企、合作社廠房,故有一段時間自給自足,不需外求;及后政府鼓勵民企自行投資,于是不少國企走向私營化,交由民企管理,為外商提供不少契機,那些熟練工人更為港商提供了發展基礎。
據統計,目前緬甸織造廠約220家,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等,2010年紡品出口金額達4.89億美元,其中輸往日本占34%。據他觀察,日本在當地投資頗為進取,在仰光設有技術中心,轉移紡織生產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除緬甸外,周邊國家如柬埔寨、越南,在紡織產業發展上也有近似模式,因而為外商投資東南亞提供更大協同效應。他預期,憑著緬甸政治改革、低廉成本優勢、與美國關系正常化,再加上越南、柬埔寨產地的配合,將為港商締造更多投資組合。
資料顯示,柬埔寨自對外開放后,經濟呈飛躍發展,2011年成衣出口逾40億美元,占全國總出口九成,全國紡織制衣及相關工人分別超過290家及30萬人。
越南與美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后,這10年間紡織及成衣貿易金額大幅上升至156億美元,并已躋身全球前5位的位置。
對外商來說,緬甸匯率一直是他們關注的焦點。該國外匯進出均須通過官方銀行,或指定私人銀行辦理;當地匯率不穩主因是出口天然氣、礦產、石油等,均涉及大量外匯交收。中央銀行也察覺這問題,故曾要求世界銀行協助進行金融改革,未來數月將進入第二階段。
不少廠家關注如何購地建廠,基本上外商不能直接購買土地,只能通過租賃方式(長期)使用,模式與中國內地相若,須向投資局提出申辦。緬甸政府為吸引外資,多鼓勵國民提供土地,或與外商合作投資。廠家若租用工業園區,需自行接駁水電。
關于進口紡織機械,通過官方渠道申請進口享有三減兩免,甚至更長優惠,主要看投資規模而定。按規定,進口設備貨值超出免稅部分,廠方須補繳余額,但數目不多。需要留意的是,在緬甸須繳出口稅,但據了解,由今年2月中起,出口稅將由原先10%調低至2%。
最近兩個月海關推行「電子海關」,效率顯著改善。一般而言,抵岸貨柜約5天便可送到廠房,散柜貨可能多加數天。原料供應上,多從中國、韓國進口面料及里布,包裝物料如紙箱、膠袋,以及部分繡花機,則在當地采購。上海赴運原料,大多經新加坡運抵仰光,需時約18天。
電費方面,現時每度電由8美仙至10美仙不等。在工業園區,每日保證提供8小時供電,但下午4時后將撥給民居優先使用。
業者自備發電機,以防電壓不穩增加設備損耗,最終影響生產效益。當地近年有不少與中國合作的發電工程,預期供電將有很所改善。
其次是通訊網絡缺乏,雖然近年有明顯改善,但仍有差距,相信要一兩年時間才能趕上廠商要求。
中層管理人員多寡直接影響廠務營運。由于泰國、約旦等國工資較高,自然流失是可以理解,但當地大學生供應及職業先修培訓充裕,能填補空缺,不成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