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羊絨產業步出國門“纖維鉆石”閃耀世界
寧夏榮昌絨業作為靈武羊絨產業的領頭人,又是如何從收絨、羊絨貿易流通發展到羊絨產品深加工、產品系列化、品牌高端化,最后成為山羊絨國家標準的制定者呢?中國的“纖維鉆石”又將如何持續閃耀?
為此采訪了寧夏靈武羊絨產業三大巨頭之一的寧夏榮昌絨業集團董事長楊建榮先生。
品牌是企業靈魂質量是誠信保證
據了解,靈武羊絨園區承擔區級以上各類科技項目42項,爭取國家科技經費3141萬元支持,攻克了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取得各類科技成果34項,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產業整體技術層次不斷提升,羊絨分梳、制條、紡紗、低溫染色等技術工藝水平達到國內或國際領先水平。寧夏榮昌絨業集團設立研發中心,其自主研制的FN150羊絨梳理機,經過權威部門檢測,該設備性能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了英國、日本等國家生產的羊絨梳理機水平,已獲得兩項國家專利。
然而,技術有了,要想做好企業還需要品牌。采訪中,楊建榮表示,寧夏大型羊絨企業非常注重產品質量、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在加工企業在羊絨原料收購、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術方面嚴格把關,羊絨及其制品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滿足了國內外客戶的需求,確立了“寧夏精品羊絨”的地位。“品牌戰略”直接關系到羊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
事實上,寧夏榮昌絨業自主品牌“靈州雪”面世給企業注入了品牌的優勢。2009年“靈州雪”被評為寧夏名牌產品;“靈州雪”羊絨制品被國家毛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評為羊絨及羊絨混紡針織品“優質產品獎”、“精品獎”及“優秀設計獎”;2010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企業”,寧夏榮昌絨業排列第86位,被自治區輕紡工業局評為“寧夏紡織工業十強企業”,被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羊絨行業十強企業”。
目前,寧夏已經發展成為國際上重要的羊絨集散地和加工基地,紡織工業已經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寧夏羊絨總產量占到了國內的70%、世界的60%,年產值近80億元。寧夏國際羊絨博覽會兩年一屆,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2012年將舉辦第三屆。這樣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的國際盛事有利于提升寧夏服裝服飾產業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有利于促進寧夏紡織服裝企業與國內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推動寧夏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說,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緊緊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新機遇,牢牢把握后金融危機時期產業“洗牌”的新契機,從建設內陸開放經濟區的戰略高度出發,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知名度、美譽度的服裝服飾盛會,培育西部地區特色鮮明、品牌響亮、實力雄厚的服裝服飾產業集群,不斷孕育更多商機,聚集更旺人氣,輻射更廣地域,展示寧夏服裝服飾產業的絢麗風采!
羊絨販子成為大企業家
據楊建榮介紹,80年代他們在新疆、青海、內蒙等地收購羊絨,轉手再賣給國內的一些企業賺差價,現在成規模的羊絨企業的老板幾乎全是當年走村串戶的羊絨販子。改革開放以來,靈武、同心就有大量人靠在外面走村串戶收購羊絨為生。看著堆積如山的羊絨,一些羊絨販子動起了腦筋。為什么不可以自己收購自己加工?變簡單的販賣羊絨為羊絨企業呢?
1998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的帶領下,楊建榮等羊絨加工小規模企業老板一行人到歐洲考察取經。學習之行使他們受益匪淺、思想轉變,新的質量管理體系讓靈武的羊絨從質量到工藝加工及檢測水平開始了跨越式的發展。當時的寧夏羊絨產業還是小作坊生產,絕大部分企業規模比較小,初加工企業多、精深加工企業少,主要為國外企業提供分梳羊絨原料。2004年,政府的主導方向和企業的發展意圖再次合拍,從別處“借”來的羊絨產業原料,經過精細加工并貼上品牌的“標簽”后,寧夏實現了“低進高出”,以遠遠高于原絨收購價的價格,再銷售到全國乃至世界。
另外,2007年,國際羊絨巨頭鄂爾多斯(600295,股吧)集團與寧夏榮昌絨業強強聯手打造“國際化、服裝化、高端化”的優質產品,成立了寧夏鄂爾多斯榮昌羊絨制品有限公司,年生產150萬件羊絨衫,項目總投資3.1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流動資金1.5億元,本項目投產后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以上,年增加銷售收入12億元。在寧夏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羊絨骨干企業開始在國際的舞臺上光彩奪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