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形勢下,國內麻紡何時能甩掉進口依賴?
在山西晉中通往太原火車站的高速公路上,剛剛參加完全國新型紡紗學術交流會急著趕回北京的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正坐在汽車里打電話。通話內容是有關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將于6月份在云南昭通市召開一個“優質麻原料基地現場會”。“這次會議我們將邀請農業部、工信部有關領導參加,讓政府了解麻紡行業現狀,爭取國家政策的支持。”許會長對隨行的記者說。
勿被漂亮數據障眼
今年,受歐債危機進一步發酵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受此影響,我國紡織服裝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麻紡織行業由于受季節和行業特點的影響,經濟運行數據還算漂亮。據海關統計,2011年1~12月,我國麻類產品(含麻服裝服飾)累計出口金額為211.57億美元,與2010年同期相比提高50.47%。這表明,麻紗線、麻織物和含麻服裝服飾,尤其是含麻服裝服飾的需求強勁,出口增加顯著。
“海關數據靚麗并不能掩蓋麻紡行業深層次問題,”中國麻紡行業協會秘書長董春興對記者說,“麻紡行業經濟運行一般呈‘V字形’走勢,即‘兩頭高中間低’(年初、年尾數月統計數據向好,年中數據偏差)。海關統計的出口數據,絕大部分為麻服裝服飾產品,如果剔除了這部分,麻原料、紗線及面料出口金額很小,大概只有幾十億美元。”
我國生產的麻類紗線、服裝主要對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出口,而大部分原料主要依賴進口。以亞麻為例,70%~80%需要從國外進口。特別是優質原料,如亞麻、黃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2011年,亞麻纖維及短纖進口數量為14.43萬噸,同比增長1.51%,累計進口金額3.47億美元,同比增長47.79%。這種兩頭在外的產業結構,一直是制約我國麻紡行業發展的瓶頸。更為嚴峻的問題是,一方面亞麻、黃麻等優質原料的進口依存度大,另一方面國內種植面積持續萎縮,加劇了行業的困難。以亞麻為例,目前我國種植亞麻的基地僅分布在黑龍江、新疆、云南等少數地區,如云南的亞麻種植面積雖然有幾萬畝,但原料等級偏低,支數較粗。而且,這些種植基地多為企業出資建設、經營,全部由國家投資建設的基地少之又少。上述因素造成我國亞麻原料依賴進口的局面多年來沒有實質性改觀。
堅定開拓內需市場
面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努力開拓麻紡內銷市場,積極擴大原料種植面積,成為破解當前麻紡行業困局的兩大利器。一些具有市場前瞻性的麻紡生產企業,已經率先打開行業格局,建立南北通道,將資本觸角伸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努力尋找市場機會。
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近幾年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新型絹紡、亞麻紡、苧麻紡、毛紡成套設備及自動繅絲設備國內市場領先的情況下,通過在新疆等地建立亞麻種植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規模的7.3萬錠的亞麻廠,實現向上游產業鏈延伸的市場擴展。該集團下屬的浙江金鷹特種紗線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豐平告訴記者,金鷹的戰略就是利用資本市場優勢,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進行低成本擴張、跨地域發展。在引入高新技術或使主營產品進一步得到深化加工的優勢項目的同時,通過東錠西移、北麻南移等戰略調整,以求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融合的發展之路。
我國麻紡織行業以中小企業居多,抗擊風險能力偏弱。麻類種植與麻農利益相關,如何使麻農享有糧農種糧的同等補貼待遇,需要國家多部門的理解配合。“希望國家盡快出臺相關政策,保護麻農利益,扶植麻紡行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常掛在許吉祥會長嘴邊的呼吁,能否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乃至落實?也是這次云南昭通會議的主題之一。如果能獲得國家扶植,加上行業方方面面的努力,中國的麻紡產業一定能發展得更好,實現麻紡行業甩掉進口包袱的目標不會太遙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