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佯”品牌
國家質檢總局上月底公布的今年4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顯示,共有209批次產品不合格,“上榜”的進口食品種類繁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包括“依云”天然礦泉水、“桂格”快熟燕麥片、“喜寶”牌嬰兒輔助食品等。
高價進口化妝水被曝其實成分只是水,但有的產品售價卻“比汽油都貴六十倍”,其中依云、雅漾、理膚泉和薇姿四大國外知名品牌的化妝水被直接點名。
上海抽檢服裝43批次不合格,ZARA、H&M榜上有名。包括PH值超標、色牢度不合格、紕裂不合格、纖維含量名不副實、產品標識不規范等。
從法國進口的依云天然礦泉水被檢出亞硝酸鹽超標。專家表示,亞硝酸鹽超標會增加人體患癌的風險。
第一,在許多國人心目中,“進口”和“外國貨”都是質量的保證,我國消費者的盲目追捧成為洋品牌放松管理、降低質量的原因之一;
第二,一些洋品牌進入中國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線,甚至用國內外兩個標準管理其中國公司,在生產、銷售環節存在不少漏洞,例如,“日本奶粉對中國市場產品使用中國標準”一事,“雙重標準”源自于中國部分行業標準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導致企業擅自降低質量標準,是同一品牌產品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銷售形成不同檔次;
第三,一些政府監管部門也過分迷信洋品牌,甚至以仰視的姿態,給予其“超國民待遇”,動輒開出諸如三年免檢、五年免稅、特別通道、綠色機制等優惠,進而對其產品放松了監管。外資企業也是“商人”,其目的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了降低成本,缺失監督與懲罰機制等剛性約束的企業可能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這就難免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在我國不少消費者眼中,洋品牌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然而,一些洋品牌不斷被曝出各種質量問題,不少企業在售后處理上還表現出對消費者權益的漠視態度,這嚴重損害了這些企業的品牌形象。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市場日益受到跨國公司重視的今天,無論這個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有多高,如果在擴張中忽視產品質量,缺乏誠信,必將失去人心,當前擺在外資品牌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提高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的水平。
我們呼吁理性消費,但還是擋不住國際一線品牌在中國撈金的速度。
外國品牌的故事在中國這個大舞臺上還將繼續上演,日漸成熟的中國消費者對它們已從最初的盲目崇拜向理性選擇過渡。品質與誠信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法寶,丟掉了它,企業的品牌神話也將不復存在。如此,洋品牌也就從神壇上走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