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制造大探討
在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中,制造商控制了生產的原料和技術,很容易成為供應鏈的主導力量。相比之下,經銷商影響價格的能力較小,經銷商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增加銷售量,從而增加自身的收入。
而在現代產業鏈中,隨著大型連鎖銷售企業的出現,產生了下游的強勢零售商。
大型零售企業日益快速發展,零售商在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某些產品市場上已經開始充當渠道領袖的角色。
同時,零售商作為供應鏈中最接近消費者的一環,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由此,展望中國零售業的未來狀況,可以看到逆向整合時代已經來臨,隨著沃爾瑪、家樂福等超級終端的出現,傳統的零售業被制造業整合的時代必將結束。
新型的零售制造業將會反過來形成“逆向整合”,制造業將會處于被零售業整合的地位。
在國際和國內,零售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如何?制造零售業和零售制造業兩者角色的轉變如何?我國目前零售制造業發展前景怎樣?帶著諸多問題,記者采訪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
問題:在供應鏈時代,零售制造業指的是什么?
陳立平:簡單舉個例子,像宜家就是屬于定制型的產品銷售,它既是零售商,同時又是制造商,從零售到制造,建立了一體化的體系。
問題:國際上,零售制造業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首先在哪些領域?
陳立平:零售制造業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主要出現在家具、服裝等領域。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興起折扣店(那時的折扣店在日本是一種價格破壞,因為它用最低的價格來銷售商品),這時零售制造業就開始盛行起來,因為當時經濟不景氣,老百姓收入降低,需要買到高質量低價格的商品。
呼應這種需求,日本戰后第二次流通革命開始了,主要的旗手就是以優衣庫為代表的一些日本的品牌。
問題:至此,以零售制造業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就出現了?
陳立平:是的,這就完全擺脫了原來那種模式。日本的商業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有兩種轉變,一種是由集客轉向建立顧客關系的轉變,一種是從積貨(即批發,從制造商那里進貨、采購)向整個供應鏈轉變。
問題:具體來講,零售制造業都有哪些特點?
陳立平:像優衣庫、百元店、無印良品等都是通過零售商發起,具體形式就是由零售商設計、制造、銷售,從這個意義上就叫做零售制造業。
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零售制造業的出現是世界發展的一個潮流?
陳立平:對。零售業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追求低價格零售業,在這方面,零售制造業出現的意義就顯得很重要。國際上像日本的服裝品牌,歐洲的ZARA、瑪莎等幾乎都是整合供應鏈,從而形成新的業態,這也算是零售的經營模式創新。
問題: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陳立平:這和我們國家的零售業態創新速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另外經濟發展也有一定影響。國內現在是向高價格零售業發展,而歐洲、日本等由于這些年經濟發展,及消費者購買行為變化、老齡化等因素,開始向低價格零售業發展,向折扣店發展。
國內因為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一些高端超市、高端專賣店、品牌專賣店等,當然,這也是很多國家經濟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
未來隨著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追求高質量低價格也是消費者一個基本的選擇。比如網絡商城的發展等,但是國內在業態創新方面,就是由零售商來進行業態創新,然后通過整個供應鏈創造低價格零售業這方面的事例還是非常少。
問題:你的意思是,目前國內主要是制造零售業而不是零售制造業?
陳立平:也可以這么理解。制造零售業主要指的是制造企業開設的專賣店、直銷店等,屬于制造商向零售領域的伸展,這點和國外是不一樣的,國外是由零售發起的整合供應鏈的一個過程。
問題:國內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零售制造業?
陳立平:肯定是的,這是世界零售業近十年來的發展潮流。中國又具有這方面先天的優勢,因為中國制造推動了世界零售制造業的發展,很多零售制造業都是在中國制造的,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環境和條件。
目前中國的日用品制造是世界最發達的,世界上很多品牌,像優衣庫、ZARA、宜家等都是在做中國生產的,這么好的條件,我們為什么沒有做好做大,這還是反映出中國流通行業存在的問題。
問題:這些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還是企業本身也有問題?
陳立平:既有大環境的問題,也有零售業本身創新能力差的問題。大環境來說,目前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費升級的一個環境。
從零售業角度來看,目前存在的入場費、引廠進店、百貨店的保底倒扣這種等各種模式,導致流通成本太高,這些問題顯示,目前國內最需要整合供應鏈,建立一種新型的零售模式,這是目前面臨的很大的一個問題。
目前歐美國家的零售制造業已經形成風潮了,而我國還屬于積貨的時代,還不屬于整合供應鏈時代。
積貨就是采購商品,但目前連采購都沒做到,就是坐在家里等別人找上門來去租柜臺。這和國外的零售制造業很明顯的差距。
問題:理想中的零售制造業是一個什么模式?
陳立平:零售制造業主要就是根據顧客需求進行設計。需要強調一點的事,零售制造業并不是對所有的零售業都適合,像化妝品,藥妝等就不太適合。
而以服裝鞋帽為主的百貨店、專賣店等或者說以策劃商品為主的業態就比較適合。在國際上最典型的行業就是服裝、家具等,在綜合零售業當中,日本的百元店這種業態還是比較適合。
但是大思路是這樣的,就是整合整個供應鏈,包括現在超市的農超對接,也是在整合供應鏈。
問題:那目前國內的情況如何呢?
陳立平:國內的角度應該叫做制造零售業,像雅戈爾、波司登等,他們從制造商發起,向零售領域發展,這里面有一個區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