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服裝商努力尋求新市場
外貿訂單減少,原材料價格高企,工人越來越“難侍候”,現金流緊張?溫州做的服裝企業已經陷入危機,轉型升級更是艱難。“今年至少有100家服裝廠家老板跑路”,許多溫州市民如是告訴記者,與之相對,溫州的服裝生產商銷售商加起來也就只有2000多家。市場環境的周期性低迷并不意外。但在這一輪危機下,這個依賴發達的民間金融與低廉的成本優勢的城市,其服裝制造業再次暴露頑疾。溫州服裝如何過冬,也見證著品牌代工行業的未來。
受全球經濟下滑波及。據溫州市服裝商會經濟部部長張文介紹,過去三年溫州服裝產值增速為6%-8%,今年同期相比下降2%,最主要的原因是國際訂單下降。今年1-9月份出口服裝產值為14.8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39%。這對于主要依靠出口的溫州服裝制造業傷害無疑是巨大的。“目前溫州的外貿市場相對集中,歐洲與中東市場占了80%-90%。”。其董事長鄭晨愛亦是溫州服裝商會會長,他告訴記者,去年的外貿占總銷售額50%,主要出口歐洲跟中東地區,歐債危機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其次,伊朗等國今年匯率也在上漲,消費力也削弱不少。“今年外貿訂單下降20%,基本沒有盈利。而內貿市場還有5%的毛利率。”
同時,匯率與原材料不穩也給制造業帶來沖擊。“作為生產商,最需要是穩定的外部環境。”寧波一家中日合資的代工廠家總經理厲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簽下訂單,支付50%的訂金,確定設計方案及樣品,要1個月后才能買面料,2個月才能出貨,到貨才會收50%的余款,以簽訂單時的匯率結算。“如果這段時間,棉價上漲或匯率上升帶來的成本,只能由企業自己承擔。而國家出臺的鎖定匯率交易政策,因為手續過于繁瑣而遭大部分國外的品牌商排斥。”作為規模較大的廠家,出口主要由外貿公司代理,以人民幣結算,避免了匯率波動的影響,但大部分中小型廠家很難有讓利空間與外貿公司合作。
與此同時,溫州服裝商會也尋求新的服裝市場。吳一亨告訴記者,“俄羅斯與巴西服裝輕工業占比很小,潛在需求很大。但是這兩個國家是‘灰色海關’的環境,海關清關手續繁瑣、關稅混亂。這給了一些‘清關公司’尋租的機會。今年俄羅斯進入WTO可能會改善這個環境。”而相對規范的美國市場渠道則基本被韓國客商所壟斷,溫州廠家一般要先與其合作才能進入,這也降低了利潤空間。“我們目前向政府申請到美國做電子展示平臺,組織30家企業長期展示。展示費用由企業承擔,希望可以爭取一定比例的政府補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