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繭絲綢行業未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從去年開始,因原料價格波動,勞動力上漲、產品庫存增加等因素影響,山東不少繭絲綢企業面臨著集中的成本挑戰。由于出口困難的情況短時間內難以改善,這些以出口為主的繭絲綢企業不得不重新拾起曾經并不太關注的自主品牌,轉向國內發展。然而,現實情況是,當這些企業轉身回望國內市場之時,市場呈現的是成本高、銷量少的局面。
冬季來臨,按照慣例,床品中柔軟保暖的蠶絲被將迎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然而市場中的蠶絲被出現了成本高、銷量少的尷尬局面。在泉城路某大型商場床品銷售區,10余個品牌的蠶絲被價格標注從幾百元到近萬元不等。以含100%桑蠶絲的產品為例,價格均在2000元以上。一家紡店店員表示,“從前年開始蠶絲被價格就開始節節高升,今年省城市場中的蠶絲被價格普遍上漲一至兩成”。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中不乏萬元蠶絲被。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監測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來,國內生絲價格一路上漲,9月份價格攀升速度加快。據繭絲交易網點現貨報價,10月商檢3A生絲價格約為36萬元/噸以上,相比去年年初的16萬元/噸,漲幅超過一倍以上。
市場中涉“絲”產品價格高位運行,令眾多繭絲綢企業愁眉不展。山東淄博一家紡企業負責人透露,因歐債危機影響,今年山東“絲”企出口歐美市場量少說也要減少五成。山東淄博海潤集團生產銷售負責人表示:“現在已經不接6個月以上時間周期長的訂單,基本靠賣一兩個月訂單周期的現貨。”
今年以來企業虧損嚴重,目前企業所需的5A級生絲價格飆升至39萬元每噸,照目前形勢看,生絲價格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只怕接過訂單,到時原材料價格又漲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年來由于國內繅絲加工生產能力增長過快,造成產能過剩,煤電水、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的走高是繭絲價格高位的誘因,繭絲綢行業處在高價成本、高端生產、高端需求的“三高”時代。絲綢之路控股集團董事長凌蘭芳曾經提到,最近10年時間,棉紡、毛紡甚至包括麻紡行業,勞動生產率都有了極大提高,人均看臺率,人均產紗量,人均產值和創利都有數倍和十數倍的增長。可是絲綢,除了絲織和印染效率有所提升外,前道工序、繅絲幾乎沒什么提升。10年前人均年產絲量為550公斤,到現在只不過提到850公斤左右,增長一倍都不到,可是人工成本卻翻了兩番。
這也讓不少想轉投國內市場的生產企業一籌莫展:“價格降不下來,轉向國內也沒銷量。”某企業負責人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