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技術制約紡織機械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阻礙我國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最大困難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技術落后,這不僅直接導致了目前能源需求大,消耗了大量能源卻產出不高、能效低下,而且還對生產環境和資源造成巨大壓力。二是人才嚴重短缺,工業化的快速推進,需要的是國際化、高科技含量的復合型人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轉型升級需要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創新創業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紡機企業要實現轉型升級決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林子務認為,雖然目前我國的紡機企業對先進機型的制造已經由過去的形似升級到神似階段,在技術上跨了一大步,升了一級。但這種升級進度還不能讓人十分滿意,這主要表現為我們的產品在穩定性、自動化程度和能耗等方面與國外差距并沒有縮小到國人所企盼的范圍。他認為,國內企業在紡機產品的研發定位方面還應該多下功夫。
在設備的穩定性方面,國內紡機新品總是比外國落后一拍。究其原因大多數是自動控制、電路控制設計水平和電子元件品質不高。蘇拉(金壇)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監顧學軍認為國外紡機在電路的設計上,特別是輔助保護電路設計比我們高出一籌。例如國外企業對過流保護、缺相保護、反轉保護、過熱保護、過載保護、環境溫濕度輔助保護項的設計十分看重,有時候甚至超過了主電路設計的重視程度。
“不論是緊密紡還是高效工藝,中國的各種研討會不知開了多少,消耗了大量精力、財力。而十分有價值的幾大類新型紡紗高技術卻很少以這樣的大力度進行討論和宣傳,為什么呢?”這是一位意大利紡機設計人員的質問。林子務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紡機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產品研發定位確實需要行業牽引,需要把握研發重心和紡機前沿輿論導向,讓有限的時間、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而這些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