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飆升 紡織業謀變之策略
從破8到破7,如今6的位置也岌岌可危,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5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114,與上周四創下的6.2082的匯改高點僅相差32個基點。
人民幣匯率這幾年瘋狂飆升,為人民幣國際化路線增色不少,但不可忽略的事實是,人民幣外升內貶,使眾多出口企業飽受“摧殘”,而作為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業,首當其沖受到“傷害”。
與匯率“搶時間”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國內紡織出口企業影響很大。“我們的每筆訂單先以下單時的匯率確認價格,但是紡織品的生產周期比較長,從下單到交貨收款大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其間,匯率一旦升高,企業將受到很大損失。”長河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剛對《中國貿易報》記者無奈地表示。
李剛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企業簽訂合同時的匯率是6.3,以5%的利潤為基準價,如果交貨的時候,人民幣升值到6.2或者更高,企業的直接損失就將達到1%以上。而如今,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品的利潤本就不是很高,一筆10萬美元的訂單,利潤也就幾萬元人民幣而已。
“為了將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我們只有和匯率搶時間了。”李剛對記者笑稱,“現在匯率升得快,我們都不敢接訂單了。”
長河工貿有限公司只是身陷匯率困局企業的一個代表,許多紡織企業都沒有逃脫上述命運。
作為最早一批到廣東做紡織生意的香港人,曾祥已經在紡織領域摸爬滾打了40多年。他回憶說,以前用100港幣可兌換120元至130元,而最近一次,他用100港幣只能兌換77.8元,人民幣兌港幣升值30%以上。
現在,“做紡織業出口沒有什么利潤了,我們公司只得停止加工貿易生產。”曾祥表示。
目前,受勞動力價格上升、國外市場需求疲軟、人民幣匯率不穩等因素制約,中國在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已逐漸喪失。而新興的南美市場(墨西哥、巴西、智利)、北歐市場以及非洲市場的需求增量并不能有效緩解傳統市場的冷清。
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3月當月,中國進口大幅回升,而出口增速放緩,逆差為8.8億美元,這是中國外貿13個月來首現逆差,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企業出口的艱難。
人民幣外升內貶
雖然人民幣匯率對外不斷飆升,但在國內卻面臨著貶值的尷尬局面,這使國內物價上漲迅速,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讓紡織企業的處境“雪上加霜”。
“現在,工人工資比前幾年漲了兩倍,普通工人工資為3000元/月,技術工種的工資會更高。”李剛對記者說。
而紡織業另一成本“大頭”——原材料,也同樣在漲價。由于中國實行棉花(20175,70.00,0.35%)進口配額限制,所以,國內紡織企業主要使用的是國內棉花。但目前,國內棉花的價格比國際價格每噸高出3000元至4000元,這對紡織出口加工企業造成極大困擾。
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相關數據顯示,未來,國內外棉價差進一步收縮概率較大,預計影響中國棉紡織業全球競爭力的負面因素將減弱,這或為紡織業出口注射一針強心劑。
但即便如此,就目前而言,紡織企業生存壓力依然巨大。所以,近年來,不少紡織企業開始轉移生產基地,從最初的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西部地區,如今,許多企業更是已經把產業鏈遷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地區。
李剛對記者感慨說,目前,國內紡織企業價格無法與東南亞國家相提并論,后者生產一件衣服的成本比國內低好多,所以許多訂單也流失到那邊。“不過這也好,公司不用為匯率變動傷腦筋了。”他只能這樣聊以自慰。
企業或可換個活法
“政府曾經想了很多辦法為外貿企業找出路,如轉型升級,做品牌戰略,但根本不管用,對企業而言也是杯水車薪。其實,只要能夠控制人民幣升值幅度,外貿出口自然就能向好的方面發展了。”一位紡織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過,“人民幣匯率變動不能避免,這是國家戰略,也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階段。”財經評論家秦羽對記者表示,既然人民幣不斷升值,企業為什么不做進口呢?現在,中國企業可以從國外買到便宜的產品,銷往國內,或者可以進口低價的原材料,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并出口,或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出口企業可以接一些短單、小單,或者與可以進行人民幣結算的國家做生意,進行戰略轉移,換條路,企業或許就能起死回生。”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不過,雖然中國紡織業未來發展仍然困難重重,但值得高興的是,業界對于市場環境的預期還是好的。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信息表明,2013年,中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總體好于上年。外需環境相對平穩,內需市場基本面依然良好,且隨著宏觀調控措施落實及市場信心恢復,內銷增速仍有提升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