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復蘇之路
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爵士和英國商務部長文森坎布爾(Vince Cable)這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人,卻在去年十一月同時現身,堪稱英國國產紡織品復興的好苗頭。“新曙光”——二人在一次會議中就“重建英國紡織制造業”提出了一個頗具樂觀意味的議題。會議上,英國紡紗、紡織、編織和后整理產業中的佼佼者之間展開了對話,他們中有Johnstons of Elgin,Abraham Moon和W T Johnson,盡管紡織服裝離岸外包的數量激增,但他們依然為生存下來的英國企業構筑了聯合戰線。
會議傳達了出這樣的訊息,在英國存在具有生存能力的,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繁榮發展的紡織品市場。但這需要更多的英國本土品牌,以及國內主要分銷商的特別關注,并給予它們更多的訂單。
這一訊息實在鼓舞人心。舉例來說,哈里斯斜紋呢是最具代表性的英國布料。這些布料僅使用在外赫布里底群島出產的蘇格蘭羊毛進行紡紗、染色并進行編織,現在正被大量的品牌和分銷商采用。諸如Topman,John Lewis,Marks and Spencer,Brooks Brothers,United Arrows以及東京的Freak’s Store,這些不同連鎖店和商店中的男裝夾克使用的都是這種布料。幾年之前,耐克(Nike)曾使用它制作球鞋,而現在,哈里斯斜紋呢深受包括加拿大的Viberg,法國的Aigle,Clarks,Converse,Vans,Alfred Sargent以及Dr Martens在內的眾多品牌所喜愛。它甚至被用于英國設計事務所Kahn Design特定的路虎衛士(Defender)的內飾設計之中。
服裝產業同樣表現出對英國制造的興趣。在過去四年中,人們對于擁有英國國產服裝的興趣日漸濃厚。“www.makeitbritish.co.uk”和“www.manufactureandindustry.blogspot.co.uk”這樣的獨立運營網站反映了這種趨勢,但這些網站的出現也提醒人們,在消費者和店鋪、品牌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鴻溝,人們對于貨品和制造者的情況所知甚少。只能說,不列顛工廠不乏優秀的制造者,可惜他們都不太擅長營銷之道。
人們通過口碑相傳尋找優秀的生產者,而那些最優秀的廠家因終年忙碌而無需開發新客戶。2010年,在擔當英國時尚與紡織品協會(UKFT)行政總裁的短暫任期內,我建立了一個英國生產商的數據庫,并命名為Let’s Make It Here (www.ukft.org/letsmakeithere/)。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嘗試,目的是為英國現有的制造商建立全國名冊,在紡織服裝制作的每個階段中涉及的公司都將被收錄其中。這個數據庫對于制造商是免費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查詢。但是,很多享有盛譽的工廠告訴我說:他們并不想被列于其上,因為會收到太多的咨詢——有的來自想要打樣的學生,也有沒錢的小設計師,不會對英國物價買賬的跨國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被劃分為“浪費時間”的人。
大力度的產業支持
盡管如此,關于英國制造業復興的話題還是吸引到一些重量級的支持者,比如自我標榜“掃貨女王”的Mary Portas。這位曾經的Harvey Nichols的視覺營銷師現在成為了一個高調的電視人,她策劃了一期關注大曼徹斯特區一家前女式內衣工廠的電視節目,這家工廠現在開始重新生產Kinky Knickers品牌的女式內衣,這些內衣的零售價為10英鎊。現在House of Fraser, Liberty,Marks & Spencer,ASOS,Boots,Selfridges和John Lewis都是它的承銷商。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需求量早已超出了這家原本只有14名機工的小廠的生產能力,許多款式經常性斷貨。
從非娛樂的角度來應對這個議題的是80歲的自由民主黨貴族,Alliance勛爵。他是新曙光會議召開的主要幕后推動者。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David Alliance”。這位出生于伊朗的企業家17歲時帶著14英鎊來到英國,最終建立起Coats Viyella,這家企業一度躋身世界最大的紡織企業之列,在2003年最終倒閉之前它雇傭了65,000名員工。Alliance勛爵倡導復興英格蘭西北部的紡織制造業,并呼吁政府對此提供幫助。他是自由民主黨的資助者,因此至少他可以指望該黨的Vince Cable充滿同情心地聽取他的雄心壯志。但大多數評論者都認為英國當局或其他任何人都不會在未來幾年內給予制造業實質性的金融投資。
紡織服裝產業中的點滴進步看上去都要依賴自力更生。現存的英國制造商們正在通過一系列可喜的舉措緩慢地提升英國制造的產量。May Trading是一家享有盛譽的男式外套制造商,廠址位于倫敦東部,斯特拉特福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其董事Matt Lea剛剛在這個區域開辦了第二個制造車間。他原有的車間每季度可以生產約15,000件服裝,而新的工廠在2013年秋季完全投產后,生產水平會略有提高,大約每周能生產400到700件夾克。Lea也是英國傳統男裝品牌Common People的合伙人,該品牌“代表一種對于傳統的回歸,通過注重品質、工藝以及就地取材,為消費者提供獨具魅力的現代產品”。
“我們全部外套與長褲都是在英國本土制造,到2013年秋季,我們還將在此生產大部分針織品和襯衣。”Lea表示。“Common People在日本,中國香港和美國的銷量都很好,如同美國制造或法國制造標簽對于那些老字號品牌上一樣,英國制造的標簽對我們同樣很重要。”
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爵士和英國商務部長文森?坎布爾(Vince Cable)這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人,卻在去年十一月同時現身,堪稱英國國產紡織品復興的好苗頭。“新曙光”——二人在一次會議中就“重建英國紡織制造業”提出了一個頗具樂觀意味的議題。會議上,英國紡紗、紡織、編織和后整理產業中的佼佼者之間展開了對話,他們中有Johnstons of Elgin,Abraham Moon和W T Johnson,盡管紡織服裝離岸外包的數量激增,但他們依然為生存下來的英國企業構筑了聯合戰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