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市難起波瀾 棉價差有望繼續收窄
目前,我國棉花產業面臨諸多困境,表面上看是棉農和紡織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實則為以收儲、進口配額政策為主的國家調控和市場調控之間的矛盾。近期棉花市場內外盤走勢分化嚴重。
近期棉花市場內外盤走勢分化嚴重。美國棉花供應偏緊導致美棉持續反彈,6月初至今上漲幅度超過15%,而國內棉市主要受控于政策,走勢較為平穩,本月累計上漲幅度不到1%。由于基本面情況差異,內外盤價差走勢有望收窄。
全球棉花供需格局逐漸好轉
自2009/2010年度以來,全球棉花持續增產,2011/2012年度全球總產超過2700萬噸。2012/2013年度棉花產量同比小幅下降,但仍處于高位,2013/2014年度由于種植面積減少,棉花產量有望進一步下滑。消費方面,由于經濟不景氣,消費需求減弱。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報告,全球棉花消費量由2009/2010年度的2590萬噸降至2011/2012年度的2250萬噸左右,當年供給過剩超過450萬噸。2012/2013年度開始,全球經濟逐步穩定,消費需求開始出現一定改善,預計2013/2014年度棉花消費量有望達到2400萬噸,但全球棉花總體仍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庫存消費比繼續小幅走高。
除中國外,全球其他地區供需格局呈現好轉局面。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預估2013/2014年度中國以外地區庫存消費比將連續第二年下降,降至48%,處于歷史中低水平。目前,棉市逐漸進入年度更替階段,全球流通棉花資源量有限,短期供應緊張。美棉本年度出口數據持續靚麗,庫存處于低水平,新年度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生長狀況不及往年,利多美棉,ICE期棉持續反彈。
國內棉市難起波瀾
國內棉市仍屬于“政策市”。為穩定國內棉花生產、經營,保護棉農利益,保證市場供應,政府已連續三年實施棉花收儲,2011年度累計收儲棉花313萬噸,2012年度累計收儲棉花651萬噸,2013年收儲政策已基本確定,繼續敞開收儲。目前國儲庫存量超千萬噸,足夠國內一年的消費,較長時間內國內棉市仍將由政策主導。
消費市場弱復蘇。據中國海關數據,5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為229.72億美元,同比增5.21%,增速出現回落,4月份同比增速為18.52%。1—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031.19億美元,同比增13.79%,較上月增速下降近5個百分點。國內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仍然改善不大,5月份國內服裝零售額同比增長依舊處于較低水平,增速僅為3%,但相比上月有所好轉。
國內棉市供給基本由政府控制,政策主導下的棉價走勢將呈現相對穩定的特征。此外,由于全球經濟仍處于弱復蘇階段,消費需求難以有效釋放。因此,國內棉市中短期內難起波瀾。
內外棉價差有望繼續收窄
自去年6月份開始至今,內外盤價差持續高達3000—4000元/噸,配額內進口利潤豐厚,因此紡企更青睞外棉。近期由于內外盤基本面的差異導致棉價走勢出現分化,美棉持續反彈,內外棉價差有所收窄。目前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報價99.06美分/磅,滑準稅折人民幣16268元/噸,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c328為19318元/噸,進口利潤較月初下降約800元/噸,不過配額內利潤仍有3000元/噸,外棉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我國進口棉數量有所下降。據海關統計,2013年5月,我國進口棉花34.58萬噸,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351.25萬噸,同比減少73.92萬噸。2013年1—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14.18萬噸,同比減少43.56萬噸。
目前,國內外棉市基本面情況較為明朗,最大的不確定性仍來自于中國。由于中國控制了全球近60%的庫存,政府若在進口、拋儲乃至2013年度收儲政策上做一些調整,都將對全球棉市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若政府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未來外棉仍有反彈空間,內外盤價差將進一步收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