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智能熱中的“冷思考”
智能熱正在點燃行業新的熱情,激發企業新的活力,因為它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賦予我們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與此同時,從概念到現實,我們應該對智能和智能化有一個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認識,才能促進縫機行業健康有序地跨入智能化的新時代。
一、正確定位,立足轉型升級
從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來看,智能化將成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旋律,它具有“背景更大、范圍更廣、層次更深、水平更高、效率更好、模式更新”的重要特征。因此,縫機行業的智能化建設,必須做好頂層設計,進行長遠謀劃,將其定位為:
1、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必然過程。眾所周知,信息化已經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代表著先進的生產方式、服務理念和商業模式。智能制造就是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使制造成為“智能”。智能化裝備所具備的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等功能,都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產物。
2、促進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轉型的根本目是提升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實現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益的轉變。智能化的推進,將顯著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極大地改善行業的經營狀況。同時,加快嵌入式系統芯片,可編程控等智能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也將大大提升產品質量。
3、加快實施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產品智能化,研發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和營銷網絡化,是產業升級的實現路徑和重要標志。尤其是產品智能化,本身就體現了知識、技術、應用和產業的全面創新與融合,將有力地推動傳統制造業在脫胎換骨中,向先進制造業跨越。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智能化肩負著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使命,是縫制機械改朝換代的宏偉工程。因此,目前在產品中采用某些智能技術,增加一些自動控制功能,只是智能化建設初始階段的原始積累,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二、以人為本,把握需求導向
當今世界,智能技術正在向生產制造領域快速傳播,包括向家庭生活廣泛滲透,應用范圍之廣、影響力之大,皆緣于其實用高效,便捷靈巧的魅力。20年前,變頻(一種智能技術)空頻的誕生,讓我們在居家生活中直接感受了這種魅力。20年后的今天,“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智能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牢牢把握實際需求的導向,據說家電行業將從功能細化入手使產品更加智能。例如,眼下冰箱、烤箱,設有不同的儲存溫度或烹飪溫度,以適合不同食品,但未來的智能冰箱、烤箱會幫助使用者辨別不同的食品特征,提示怎樣的儲存或烹飪最適合,甚至可讓冰箱提示用戶“牛奶要過期了”等等。至于研發中的智能手表, 堪稱是一種顛覆性的產品。據介紹,蘋果正著力研究一款基于ios系統的智能手表iwatch,讓芯片貼近人體,內置溫度,溫度,紅外感應器,可檢測人體血糖 、血壓等參數,身體疲憊時提醒你休息,有疾病征兆則會發出相應的警告。毫無疑問,縫制機械的智能化,同樣必須堅持以“縫紉工為本”的原則,使縫紉作業省時省力省心,真正達到巧奪天工的完美境界。注重實用性,不搞“玩概念”,智能技術才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三、持續創新,努力實現超越
近年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智能化建設的推進速度相當快,以自動縫制單元為代表的智能產品正呈多點開花的勢頭。但客觀地講,同歐洲或日本的同行相比,我們起步晚了點,起點也不高,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跟隨式發展的固有套路。在智能熱迅速升溫的同時,同質化的現象已有苗子。特別是個別熱門機種,多家企業扎堆跟進。初看風光無限,其實也有后憂,智能熱不能停留于表面上的轟轟烈烈。智能化要真正“化”起來,必須從一開始就拓寬發展思路,引入更多自主創新的元素。
有業內人士通過調研后發現,目前有不少服裝企業,原來進口的自動縫制設備因模具不能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生產而閑置成為擺設。原因可能并不復雜,智能并不萬能,有時甚至“無能”。這說明,從概念到現實,智能技術也要不斷進步和完善,智能產品更要逐步改進和提高。
因此,發展智能產品,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自主創新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新舞臺。對立志趕超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而言,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持續創新,才能在智能化建設中,實現從跟隨式發展到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進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