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華人制衣廠那些莫須有罪名
據報道,2009年,西班牙內政府對巴塞近郊的小鎮Mataró華人制衣工廠實施突查,以“黑社會、綁架、勒索”等子虛烏有的罪名大肆進行宣傳報道,歷經了整整四年之后,該案最終塵埃落定——Mataró事件中的被傳喚的近190多名衣工廠負責人經過調查之后,均洗清了“黑社會”的罪名,拿到了被當地政府查扣了近四年之久的護照。
然而,Mataró事件的影響,卻使得當地的華人衣工廠急劇縮減,剩下的衣工廠面臨著各種壓力舉步維艱、難以維持。為了避免“Mataró事件”的再度發生,解決華人衣工廠現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整合行業規范,近日當地從事衣工廠的華人召開會議,擬成立“西中紡織制品進出口協會”,以凝聚當地華人的力量。
據了解,巴塞羅那近郊的Mataró是西班牙歷史悠久的棉紡、針織基地,自一百多年前,這里的棉紡織品就出口到歐洲各個國家。據當地的一個老僑民告訴記者:“本世紀初的時候大量從事衣服制作業的華人開始涌入Mataró,然后逐漸形成規模,從事棉紡、針織制作行業,一直到2006年的時候達到頂峰,當時最鼎盛的時候當地曾經有過近四百多家華人的制衣工廠。”
然而,2009年西班牙內政部的一次針對當地華人制衣業的行動,打著鏟除華人“涉嫌綁架、販毒、勒索的黑社會”的名義,派出大量防暴警察,強行傳喚并扣留了大量從事制衣業的華人,使得當地的華人制衣業大受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據當地一名老華僑告訴記者:“就是從2009年開始以后,這里的華人衣工廠開始衰減,從當時的近四百家企業一直衰退到現在殘存的十幾家,關鍵是在經濟危機和當地政府持續不斷的檢查雙重打擊之下,這十幾家華人制衣工廠現在也難以維持。”
據了解,影響殘存制衣工廠最嚴重的因素是因為在經濟危機的狀況下,西班牙供貨商嚴重的拖欠資金行為,使得當地的所有制衣工廠不同程度地出現資金“被拖欠”的情況。據華人制衣工廠負責人于先生告訴記者:“現在Mataró剩下的衣工廠,有三、四家規模還算可以,剩下的都是規模小一點的工廠,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Mataró所有的華人衣服工廠,都有被拖欠的情況,少一點的兩三萬歐元、多一點的十來萬歐元都非常正常,已經見怪不怪了。”
由于貨款被拖欠,導致當地的華人衣工廠內部以及衣工廠與西班牙供貨商之間的矛盾滋生,曾發生多起因衣工廠業主帶著工人前往供貨商公司鬧事索要拖欠工資事件。但往往就算是這樣,被拖欠的工資依然無法要回。
據于先生告訴記者:“沒辦法的事情,老外可以申請破產,一破產什么都要不回來。前不久我們這邊一家衣工廠,被一個老外拖欠了四萬多貨款,一直好幾年了都沒有給,找到供貨商,供貨商說沒錢付已經申請破產了,結果當時衣工廠老板就急了,因為這四萬多被拖欠的貨款還有大量的工人工資沒有支付,所以衣工廠老板只能賴在供貨商家里要賬,但供貨商叫來警察,警察反倒把衣工廠老板帶走關押了兩天多。”
由于無法索要回被拖欠的貨款,大部分衣工廠不得不以惡性競爭、拖欠工人工資的辦法周轉資金,這一情況同樣激化了衣工廠的內部矛盾。據于先生告訴記者:“沒生意申請倒閉的供貨商資金要不回來,有生意的供貨商拖欠資金又不敢要回來,生怕因為索要了資金得罪了供貨商以后不再供貨,所以這里的很多衣工廠老板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越是被拖欠資金,越是要四處找活兒干。資金不到位,只能從先從工人工資上縮水,所以就造成了工人工資被拖欠,工人和老板之間也矛盾激增,可以說現在請一個熟練工人非常難,相比較之下,這幾年工人的待遇一直在提升,但就是沒有人來干,因為都知道待遇提升是一回事,能不能給是另外一回事。”
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周轉資金接到更多的活計,使得工廠順利運轉下去,Mataró殘存下來的華人以工廠紛紛以降低價格的形式招攬生意:大型的衣工廠降低接貨價格以能夠從供貨商那邊獲得為數不多的資金用于周轉,小型的衣工廠則降低價格,能接多少是多少用于勉強維持生計。{page_break}
據當地一名制衣廠老板告訴記者:“競爭激烈到連幾十件球衣的活兒,不管大小型的衣工廠都要搶著競爭。你能出一歐元一件,我就出0.8歐元或者0.7歐元,反正都大家都覺得只要有活兒就能夠生存下去,也不管別人生死、不管同胞不同胞了。”
同時,自Mataró事件之后,被媒體“黑社會”化了的當地華人制衣業一直沒有得到平反,甚至這一刻板的印象導致在事件發生后近四年時間里,不斷有政府的各種部門以各種理由針對性地對當地華人制衣業進行檢查,使得當地制衣業業主們苦不堪言。
據當地一名制衣廠老板告訴記者:“經常來檢查,什么黑工檢查、衛生檢查、交通檢查、防火檢查、稅務檢查等等,各種檢查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有違規被發現,輕則幾萬,重則甚至百萬歐元的罰款都有。這邊的做衣服的所有人,隨時隨地都感覺腦袋上懸著一把劍,時時刻刻都會掉下來。”
前不久,針對四年前的Mataró事件政府搜捕行動最終有了最后的定論:西班牙政府以“打擊黑社會、剝削勞工、販賣人口”而組織的這一次行動最終以缺乏有效的證據而敗北,當時被控訴的一百多名華人中,九十多名在當地從事華人衣工廠的華商最終洗清冤屈。然而,面對這一“喜訊”,依然生活在Mataró、從事著制衣工業的華人們卻喜不上來。
據一名衣工廠老板告訴記者:“自09年的事件之后,Mataró的華人制衣業飽受打擊,在當地抬不起頭來做人。可以說當年的制衣業的很多人走地走、散地散,現在能夠維持下來的也只能夠說是養家糊口。現在這個事件有了一個最終定論,但有什么用,刻板效應在當地這么長時間,一時半會兒是消除不了的。可以說,平反雖然平反了,但華人在當地多年的成績,全都毀掉了。”
面對經濟危機的挑戰以及改變事件引起的刻板影響,從今年四月份開始,Mataró的幾名華人開始籌備組織成立一個旨在能夠團結同行,為行業服務的僑團。據發起人孫思鵬告訴記者:“由于當年的各自為陣,使得我們蒙受了不白之冤整整四年多,現在Mataró華人又面臨著經濟危機的挑戰,各種情況不利于華人制衣業的發展。如何能夠在經濟危機嚴重的洗牌時期經受住挑戰,同時使得行業規范經營,重新獲得當地人以及當地政府的認可,我們Mataró華人必須要團結起來,成立一個切實為當地華人說話、辦事的組織,共同商量應對現在面臨的困境,這是非常必要的。”
21日,在孫思鵬的號召下,Mataró現從事制衣行業的十多名衣工廠代表舉行了會議,就如何成立協會、協會的主旨和意義進行了討論。在歷時兩個多小時的會議上,衣工廠代表們回憶了當年Mataró事件的經過以及造成的影響,紛紛表示贊同成立一個華人協會為當地制衣行業引導發展。
據孫思鵬告訴記者:“Mataró協會的成立有別于其他西班牙的協會,必須要把當地華人制衣業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合實際地整合好現在華人制衣業里遇到的各種問題,與當地政府加強溝通和聯系,同時也引導行業回復到一個利于發展的軌道中來。雖然現在行業正在處在一個經濟危機洗牌階段,但引導行業規范我們必須要走出去的一步,使得行業中的華人企業能夠保存實力,順利經營下去。”
據了解,已經注冊完畢的中國西紡織制品進出口協會現在正在籌備階段,籌備完畢之后協會將根據現在Mataró華人制衣業的現況,將情況匯報至中國駐巴塞羅那總領館、當地政府等部門并與之商討華人制衣業的發展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