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大講堂漸入佳境 淬煉公益品牌
2009年,上海世貿商城市場部為了更好地服務樓里的租戶,在繼“買家行”、“配對會”之后又推出了“世貿大講堂”項目。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支小小的“綠色麥克風”(世貿大講堂的標識是一支綠色麥克風)會聚集起一批忠實的“學員粉”,會打造成紡織服裝業者獲得新技術新趨勢資訊和知識的學習平臺,會形成一個在紡織服裝界極富聲譽和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世貿大講堂作為專業知識和信息交流傳播的重要陣地,它所舉辦的免費講座為行業進步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大課堂,成為廣大業者的精神家園。“世貿大講堂”系列講座常常無虛席,截止到2013年4月份,“世貿大講堂”已邀請專業機構、行業專家等擔綱主講,內容包括產業現狀和發展、時尚、技術、貿易、熱點等各個方面,共舉辦講座60期,聽眾超過4500人次。
從無到有 提供增值服務
2009年,上海世貿商城創立了世貿大講堂,旨在立足紡織服裝業,整合產業鏈上的相關租戶資源,幫助租戶建立互動聯系的平臺,為租戶提供增值服務。所以世貿大講堂的初期合作者及參會對象基本上圍繞世貿租戶展開。同時,為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大講堂舉辦初期有意識選擇與世貿商城的短期展會、市場日等中大型活動相結合的時段,既豐富了活動內容也聚集了人流人氣,改善了訪客群結構,到場的聽眾也從世貿租戶逐步擴展到紡織服裝展商、買家、設計師及行業內人士,品牌知曉度正逐步在行業內擴展、滲透。
世貿大講堂開設的5年之間,逐步累積并加強了世貿商城與行業內各權威知名專業機構(即課程提供者)的聯系,這些優質資源幫助大講堂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最有價值的各類信息,大大豐富了世貿商城的信息源和信息儲備。世貿大講堂還促使世貿商城的工作人員也深入研究和尋找符合需求的新課題,精心策劃課程,接受不同崗位業者對講座質量和效果的檢驗,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課程效果。
循序漸進 打造知識平臺
沒有高調的宣傳,沒有強力的推廣,世貿大講堂就是靠在世貿商城二樓一間可容納一百多人的會議室,用一場一場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的公益講座慢慢積攢起了一批忠實的“學員粉”。這些聽眾大多是紡織服裝企業不同崗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對于世貿大講堂精彩的主題喜愛有加,漸漸的,只要收到世貿商城發出的課程郵件或者在世貿商城官網上看到課程信息,就會有很多人踴躍回應,早早報名。一時間,聽課名額成了搶手貨,很多遠在江浙滬的業者在通過世貿展會或者同行朋友知道了上海世貿商城不定期有這樣的學習機會,也紛紛在網上報名成為了世貿大講堂的注冊學員。獲得名額的學員都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認真地聽每一堂課,課后還會把上課時沒能涉及的疑問拿出來請教老師。而沒有獲得聽課機會或時間不能配合的學員也會打電話給世貿大講堂項目負責人,要求聯系主講單位獲得學習資料。世貿大講堂滿足了他們對于新變化新趨勢新知識的渴求,他們多了一個可以充電的地方,一個和同行交流的平臺,一個可以求醫問藥的朋友。
世貿大講堂的學員都是有工作經驗和職場閱歷的老手,他們知道世貿大講堂從來不會把專題講座變成推銷會,也不會允許沒有專業水準的老師來魚目混珠,更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做簡單重復,來聽大講堂的課一定會有所收獲成了學員粉們的共識。而且這些勤奮的學員也不僅是被動地聽課,他們也會根據自己工作的需求主動與世貿大講堂負責人溝通交流,如此,在越來越了解聽眾的需求情況下,大講堂項目主管在主講人的選擇、課題的確定和內容的安排上越來越有前瞻性、主導性和系統性了。
2011年前后,生產成本一升再升,很多品牌企業放棄自己生產制造,開始轉型成“輕公司”,也要求原先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人員充當買手,為品牌尋找服裝供應商,整合貨品,這一轉型著實讓很多設計師有些不適應,2012年的買手課程就是“學員粉”們強烈要求下的產物。當時不管是服裝學校還是培訓機構都還沒有現成的買手課程,世貿大講堂負責人找到裝苑服裝學院的劉薇校長,希望雙方能合作開展相關課程。經過一番努力,當世貿大講堂發出信息:即將舉辦“買手課程”后,報名的電話幾乎打爆了。該課程的主講人是來自日本的著名服裝專家島田浩司,他對中國服裝行業現狀十分了解,精心準備的教案大受歡迎,課后的問答時間也被一拖再拖,學員們紛紛要求加場,并且還對買手課程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樣的例子不一而足,世貿大講堂不僅根據行業需求自編教材自創課程,四年來,世貿大講堂周圍還形成了一批核心合作伙伴: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上海服裝行業協會、法國PROMOSTYL、法國STYLE-VISION、法國Peclers Paris 、德國海恩斯坦研究院、澳大利亞羊毛發展公司、美國棉花公司、美國STYLESIGHT、日本黛森商務咨詢、日本大金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ITS)、韓國人才學院、上海裝苑文化服裝學院、FTD觀潮時尚網……世貿大講堂把這些專業領先、技術權威、有行業公信力的非盈利組織都攢在了一起,他們共同努力打造了一個紡織服裝行業的專業知識平臺。
漸入佳境 淬煉公益品牌
有了一波為推進行業發展出力盡責的好伙伴,有了一大批求知若渴的好學員,世貿大講堂正良性發展著。現在,世貿大講堂的項目組已經發展到提前一年做調研,了解行業的變化、預測行業的走向,再根據學員的需求,設計課程內容,排出第二年世貿大講堂的“課程表”。像德國海恩斯坦研究院、澳大利亞羊毛發展公司、法國PROMOSTYL、韓國人才學院都成了世貿大講堂的常客,每年什么時間安排哪位機構高層到滬開講早就已經成了工作例行安排。
目前,世貿商城的大講堂已形成了品牌效應,贏得了廣大業界同仁的認可。2013年,世貿大講堂的課程已經排定的就有17場。不僅在世貿商城開課,世貿大講堂還和合作方一起計劃把課程送到產業集群去,為更多的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知識更新服務。
上海世貿商城舉辦免費講座的初衷也許只是為了服務世貿的租戶,但世貿大講堂的發展現狀是——它逐步間接地擔負起了提升企業形象,擴大企業影響的職能,拓展了上海世貿商城的社會職能,為世貿商城的發展戰略提供了新的可能和空間,成為了上海世貿商城向全行業開放的一個提供知識服務,開展行業教育的平臺。
在傳統紡織服裝行業創新轉型的今天,世貿大講堂擔負了一部分“終身學校”、“城市教室”的社會責任,新穎、生動、直接的形式符合多數行業從業者求知的需求,是他們獲得新技術新趨勢的重要渠道。隨著在業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和增強,大講堂已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成為了上海世貿商城的一張文化窗口,一個服務名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