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企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日前在紹興縣濱海工業區采訪時了解到,不少新企業增添設備提升循環,老企業壯士斷臂淘汰舊設備削減能耗污染,這些新項目從一開始就定位走國際最頂尖循環設備之路,達到企業小循環,從而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與環境競爭一起提升的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日前,環發、舒美、盛鑫、新發、海通、金祥惠等一大批新投產印染企業,紛紛投資數百萬元進行廢水膜處理,處理過后的水達到工業用水標準,重新用于印染工藝;紅綠藍、志仁、百麗恒、寶紡等印染老企業則紛紛淘汰落后染色線,投資數千萬元,新上數碼印花、蠟染等生產線,用水量與污水排放濃度降低一半以上,在綠色循環中求新生;華夏、迎豐等新搬遷印染項目重起爐灶,一開始就走最高端線路,購進氣流缸等國際頂尖設備,環保安監等要求一步到位,并啟用鍋爐煤改氣。其中,迎豐印染占地60多畝,但總投資達到3億元,是以前投資的5倍以上,該企業脫胎換骨,購進了最先進的廢氣處理、廢氣熱能回收設備,設備投入比例比以前高出三倍多。
“以前是管委會要我們搞循環經濟,現在是企業主動去搞。這些年來,先搞循環經濟的企業,都得到了發展。循環搞好了,能耗就會下降,排放指標就會達標,產品質量就會提高,企業發展才能長久。”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董事長陳宇鳴說。最近幾年,該企業被授予國家數碼印染產業開發基地、綠色印染研發基地稱號,并在全市率先進行定型機煤改氣。難怪一家法國國際著名服裝商業零售集團采購部負責人說,這是他見過的最干凈的廠房。
近年來,濱海工業區(馬鞍鎮)突出走循環化綠色發展之路,成功列入了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浙江省發展循環經濟示范單位和中國綠色印染研發生產基地,一條循環化之路悄然鋪開。印染企業總技改已投入數百億元,中水回用、定型機廢氣治理及回用、余熱回用等十八般武藝全用上,去年萬米布排污下降能耗。計劃通過五年循環化改造,總投資71.2億元,減少SO2排放6000多噸,COD排放5600多噸,資源產出率提高63%,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7%。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