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企質量高、價格合適 企業最滿意
中國擴大棉花進口量,澳棉也逐漸成為中國紡織企業競相進口的目標。據統計,2010/2011年度到2012/2013年度,中國棉花進口總量增幅達到66.98%,其中澳棉在2011/2012年度進口總量達到70.81萬噸,占總進口棉總量的13.02%。2012/2013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量萎縮,澳棉的進口有所減少,但占進口棉總量比重依然在10%以上。
2013年上半年,中國展開棉花拋儲,截至7月22日,拋儲總成交量在317萬噸左右,借著拋儲搭配額的政策,美棉、印度棉進口量稍有增加。從歷年上半年同期數據來看,澳棉進口量比重在不斷提高,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加13.43%。目前正值澳棉收獲出口高峰期,歷年8—11月,澳棉進口量猛增,從國內紡織企業備貨情況來看,澳棉依然是紡織企業的“香餑餑”,只要價格合適,澳棉進口量還會繼續增加。
質量高、價格合適,企業最滿意
美棉以及印度棉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50%,這一點短期無法改變。究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美棉、印度棉產量較大,進入中國市場較為久遠,國內貿易商以及紡織企業與國際棉商都已經建立較好的貿易合作關系,貨源穩定,能抓住中國買家的心。二是中國有貿易企業進駐美國的棉花領域,有一定的話語權,棉價波動不會太大。
澳大利亞作為中國第三大棉花進口國,其產量只有90多萬噸,但其本國棉花消費占比很少,出口量占到90%以上。據USDA預測,2013/2014年度澳棉產量預估為98萬噸,出口量為91.4萬噸,占比93.26%。澳棉如此暢銷,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質量過關,二是價格合適。
所謂質量過關是指澳棉整體等級較高。據了解,澳棉以高等級棉為主,多為SM和M級。長度一般在1-5/32"到1-7/32"之間,強力在30—32g/tex,馬克隆值在3.8-4.5,棉花長度整齊度在81-83。參照美棉分級標準,澳棉等級都在2級以上。
所謂價格合適并非指的是絕對價格低,而是指相對價格較低。從棉花到岸價格來看,澳棉報價都在100美分/磅以上,1%關稅下港口提貨價為16100元/噸左右,滑準稅下到港價為16600元/噸,加上其他費用,澳棉進口成本大約在21000元/噸。從拋儲成交的情況來看,紡織企業還是愿意采購等級較高的棉花。但當前102美分/磅的價格相對而言較高,跌破100美分/磅以下詢盤會逐漸增多。
紡織企業忙轉型,注重質量非數量
2013年6月,我國棉紗進口14.53萬噸,同比增長34.15%;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154.21萬噸,同比增長50.4%。進口的這些棉紗多以低支紗為主,據了解,印度、巴基斯坦棉紗價格要比國內棉花現貨報價還低--國內32支普梳紗價格在26000元/噸以上,因此進口棉紗有著相當大的價格優勢。從國內紡織企業用棉需求以及棉花進口情況來分析,國內市場所需紗線等級較高,這也正是國內紡織企業轉型,提高競爭力的體現。同時,這也為等級較高的澳棉出口中國提供了機會。因為從美棉、印度棉、烏茲別克棉以及澳棉的成紗情況來看,澳棉細度偏粗,馬克隆值較高,成紗棉結少,能與其相媲美的是烏茲別克棉。美棉短絨率較高,印度棉污染嚴重,均對國內棉紗生產帶來一些影響。因此澳棉和烏茲別克棉的進口同比增速較快。
目前,國內紡織企業庫存處于恢復水平,生產高支紗的企業滿負荷運行,由于訂單不錯,未來還有擴建廠房的打算。國內棉紗產量在一季度觸及低點后向上反彈,同比增幅放大,重心略有上移。
由于澳棉自身品質較好,借著國內紡織企業轉型的“東風”,其進口相對優勢將逐步體現。在三季度國內用棉高峰期來臨之際,如果澳棉價格跌至100美分/磅下方,國內企業采購熱情將升溫,澳棉進口量也將大幅度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