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飛寄語“真維斯杯”分賽區決賽
在“真維斯杯”重要評委席上從來不缺“金頂獎”,至少近10年來的歷屆得主都曾在這里戰斗過,而大賽對新鮮血液的補充能力更是強悍,去年剛摘此桂冠的曾鳳飛如今已是本屆大賽東部和西部分賽區的主裁判長,借助這一平臺適時發聲的訴求格外強烈。
更何況,曾鳳飛原不是首度來訪,早在2006年他就擔任過真維斯總部所在地南部賽區評委,而他本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得獎專業戶,2003年獲得“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稱號奠定了事業基礎,四屆獲得“中國最佳男裝設計師”榮譽成就了個人品牌含金量,他的現身說法對即將在9月投入分賽區決賽的選手而言無疑是最實用的忠告。
將情感融入作品是一種質的跨越
記者:7年后歸來成為“真維斯杯”東部和西部賽區主裁判長,您對剛剛結束的大賽初評印象如何?對即將開始的分賽區決賽有哪些忠告?
曾鳳飛:“真維斯杯”帶給設計師們的不僅是一個放飛夢想的平臺,更使這些有夢想的設計師們有了為實現夢想而奮斗努力的動力。“真維斯杯”今年的參賽稿件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往年要高出許多,尤其在主題詮釋、設計感、時尚流行性、使用功能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距離分賽區決賽越來越近,希望各位選手充分做好復賽前的準備工作,特別是要在詮釋設計主題,面料和色彩之間的互動搭配,以及版型、工藝制作、服飾品搭配是否到位等方面多一些思考,使設計符合時代與主題的要求。
記者:您對本屆大賽主題“樂潮”如何理解?
曾鳳飛:對于主題的理解在每個設計師心中可能各不相同,但我覺得總體上應該大同小異。就字面意思理解,“樂”代表了快樂或者音樂等;“潮”則是一種新奇、潮流的代名詞,這樣對“樂潮”主題的詮釋也就跟一種愉悅的心情、音樂、潮流等詞匯產生關聯。本屆參賽選手們為了更好地詮釋他們所理解的主題,在設計作品中更多體現出了層次感、音符感,設計風格清新自然,讓人心生愉悅,如旋律般讓人為之動容。
記者:站在一個職業設計師的角度,您對于成衣環節的優秀作品有何期待?
曾鳳飛:看到今年的參賽作品,我由衷地欣喜于選手們已經跳出固有的設計模式,懂得將情感融入到設計作品中,這是一種質的跨越??傊?,我很期待此次決賽中入圍選手們所呈現的成衣作品,希望在成衣作品中能發現更多令人欣喜的亮點。如今很多年輕的設計師具有豐富的爆發式創造力,我很愿意去挖掘他們的潛能,能使他們的才華充分的展現在市場價值上,幫助他們盡快完成社會角色的轉型,有機會我也喜歡和他們有很好的交流與合作。
“50%才華+50%機會”渴望深度表達
記者:您在微博中提到“50%才華+50%機會”的成才理念,這對于參賽選手有哪些借鑒意義?他們該如何以成熟的心態規劃未來職業生涯?
曾鳳飛:“50%才華+50%機會”是我一直信奉并堅持的人生信條,空有才華沒有機會,得不到施展的平臺;機會近在眼前而自身能力有限,也無法很好地抓住機遇成就一番事業。所以我認為,才華和機會必須同時兼具才能挖掘人才的無限潛力,才能得以施展才華。
每個進入決賽的“真維斯杯”選手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在參賽過程中對最終成衣作品要做出有深度的表達,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需要用認真的思考、專業的角度來完成設計。不論比賽結果如何,對設計師本身來說都會取得一個跨越性的進步。賽事以外,選手們首先要明確自己是否堅定了從事服裝行業的信念,因為這是一份痛并快樂的需要有奉獻精神的事業,之后才能以更成熟的心態去規劃自己的職業設計生涯,才會有明天、后天、未來。
記者:在目前學校教育缺乏專門休閑裝課程的情形下,一個大賽倡導“休閑”概念長達22年意義何在?今后是否需要更豐富的技術手段來繼續完善這一概念?
曾鳳飛: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并不會只局限于單一的設計品類,大賽倡導的“休閑”并不是一個很局限的概念,而是在力圖用主流時尚的簡約風格闡釋一種積極向上、爭取自我發展空間的精神狀態,展現的是一種休閑的穿著理念。
“真維斯杯”倡導“休閑”概念,在這20多年來為整個行業培養輸送了眾多專業人才,現在他們大多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中堅力量。當前各個專業院校為了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對剪裁、面料、結構、色彩等課程都有極好地完善和提升,更多地讓學生掌握造型結構的理論知識。“真維斯杯”大賽的開展,使在校生全面認識到“休閑”這一理念,并通過參加賽事而得到進一步的實戰鍛煉。設計需要技術,技術需要科技,科技需要設計。這是一個循環過程,相信“真維斯杯”在這一過程中必然還有意想不到的發揮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