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
近年來,不少消費者發現純棉面料的衣服越來越少了。
純棉面料的減少與棉價密不可分,據了解,目前國內收儲價格20400元/噸,今年5月13日,國際cotlooka指數折人民幣1%關稅價格14889元/噸,內外棉無稅價差約為4500元/噸。
“和全棉面料相比,化纖面料的價格要便宜很多。”杭州永安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俊說,其實用化纖代替全棉,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逐漸開始的,由于購買力減弱,價格更為低廉的化纖面料開始贏得越來越多的市場。
在面料企業集聚的泉州地區,企業對新型纖維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空前活躍,不少企業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新型纖維的使用和開發力度。
豪潤面料的負責人表示,中國紡織品非棉化趨勢明顯,未來將以開發功能性、差別化及具有舒適、環保特性的新型纖維紗線為主要方向,充分考慮纖維的加工性能,廣泛應用新型纖維進行純紡、混紡,最大可能拓寬新型纖維紗線的應用領域。
山東岱銀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牛仔面料領域有代表性的企業,在傳統以棉為主的牛仔面料遭遇到成本困境后,岱銀將非棉纖維在牛仔面料上的高比例應用定為主攻課題,并成功開發出了成分為棉38%、原液著色滌綸38%、吸濕排汗滌22%、氨綸2%的“原液著色牛仔面料”,取得原料和環保雙突破,并在2014春夏中國流行面料評審活動中獲得“最佳材料應用獎”。
然而,創新對很多面料企業來說只是看起來很美。
2008年,深圳惠程向長春高琦聚酰亞胺材料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經過5年的堅守,從原料到制品實現了全領域的產業化,2012年,惠程又針對服裝紡織行業的特點進行再研發,推出了軼綸r95服用紡織纖維,該纖維制作而成的orwinner面料具有耐熱、耐寒、防火、保暖等多種特性。
“研發新面料遠比想象中要困難、麻煩得多。且不說一款面料可能會研發三五年之久,僅是研發出來的新面料,要在生產上執行,便有許多難題。”魯芳面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魯芳面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東蒙集團旗下子公司,“一款新面料要制成成衣并被市場認可,除了成衣設計師的設計之外,還有可能要改造甚至更新生產設備,改變工藝。”東蒙生產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都要進行生產機器設備的研發、更新,而生產部門與設計、營銷部門的溝通也非常頻繁,部門負責人常會為一個新產品能符合大批量生產要求進行討論,一些爭吵也在所難免。最后,為了更好地配合新設備研發、更新服務,東蒙又投入巨資成立了州憶捷縫紉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然而,一旦產品被仿制,企業之前的巨額投入就可能打水漂。
2007年,江蘇斯爾克集團自主研發了“一步法”先進技術,企業負責人稱企業為這項技術投入了近5000萬元,但現在已經有幾十家企業在模仿生產,包括企業最核心的技術裝備,也被別家企業抄襲了去。
在我國最大的紡織品交易中心柯橋,一些門面簡陋的面料設計工作室顯得格外醒目。這里生意非常紅火,客戶不停進進出出。一家工作室的老板稱,花上幾萬元買幾套花型設計軟件,然后請些設計人員,一家設計工作室便開起來了。
“請您給我用軟件簡單改變一下這個花型。”在柯橋的面料設計工作室,經常能碰到這種客戶。 在柯橋中國輕紡城,面料模仿跟風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經營戶眼看別人的面料賣得很火,就拿著別人的花型去面料設計工作室“深加工”:簡單改變一下花型的細節,變換一下顏色,所謂的新花型就出來了。
“在紹興縣,真正有設計研發能力的企業最多只占15%。”當地的印象·迪賽印花設計工作室負責人馬小軍說。
“一些規模較小的面料企業根本就沒有面料產品開發人員,更別說什么設計師了。”國內一家大型面料企業的設計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有產品開發技術人員,但只會研究面料本身的結構,比如紗的捻度、組織結構、織造的工藝等,而面料的肌理效果、色彩、風格等則是很少涉及。即使是自己設計的產品也缺少新意,品種規格少,不能做到系統開發、系列生產。
{page_break}
因此,在國內面料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做不了的面料,只有做不了的價格”。
“我覺得應該是‘既有做不了的面料,更有賣不到的價格’。國內的面料企業模仿能力很強,但說到創新設計能力和做工精致方面的能力就很匱乏了。”杭州銘和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鄭挺說,依靠價格競爭的產品是沒有前途的,這幾年一些企業認識到了產品開發的重要性,加大了產品開發力度。
“開發的沒有拿到訂單,模仿的倒是依靠價格拿到很多訂單。一個企業做的好不行,靠的是整個行業要做的好才行。”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沈雪峰說。
在認識到這一現狀后,一些有研發能力的面料企業更加注重新產品的保護,有的甚至不惜屏蔽掉一些客戶,來換取產品版權不外泄。
魯泰色織布產能占全國近50%,是全球最大的色織布生產商。公司核心技術免燙色織布面料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產品70%以上出口,除了國內商業環境的原因外,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考量的范圍之一。
湖南華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針對客戶共同參與開發的新產品,企業實施一對一銷售,在當季不向其他客戶推薦,針對自主開發的新產品,當訂單量較大時,企業會與委托外加工的工廠簽署保密協議,嚴禁工廠將公司產品對外銷售,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
河北日伊豐達的老客戶圣羅蘭家紡,其出口到日本的大衣印花產品大部分由日伊豐達設計開發,花型的技術含量比較高,受合約的限制,從花型設計到最終呈現,所有流程都是封閉式的,日伊豐達只能做這一家,不能做第二家,次品要全部回收,花型與留下來的面料要全部銷毀。
“國內面料與進口面料沒有質的差距,甚至像魯泰、魯藝等大企業的產品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領先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國產面料和進口面料的差距在于設計。”
著名設計師郭培的玫瑰坊,使用的面料大部分都是意大利、法國、歐洲以及日本的面料。“一些國外面料企業,僅紗線就有2000多種,不僅選擇余地大,而且能滿足個性化需求。”郭培認為,進口面料之所以那么吸引國內的服裝企業,是面料的創意、花樣、色彩和肌理等的極其豐富,也就是面料所蘊涵的藝術性更多。
湖北美倉公司設計中心主任涂愛芳表示,“說面料設計缺乏原創性和獨特的風格,缺少時尚因素導致面料不夠時尚,作為面料設計師我承認這是實情。”
“國內設計師設計面料,很多還是從技術上做起,而國外設計師更多的是從花樣、質地、手感效果來做,他們甚至從紗線開始設計、選擇,再到面料的技術工藝、設計。”她表示。
這一點,石獅的紡織企業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今年的海博會現場,來自石獅本土企業的多個面料新品和多項新技術讓人眼前一亮,更有很多企業增加創意元素,從而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普通褲子的出廠價只要幾十元,而這件出廠價卻高達幾百元。原因就在于這件褲子,在面料的印花設計上更時尚更有創意,因此附加值更高。”華奇公司董事長黃莎莉拿著兩件不同設計,卻同樣使用冷轉移印花技術的樣品說。
但任何一種技術優勢都不可能長久,“新技術總有一天會過期的,核心的東西還在于設計與創意。”黃莎莉表示,盡管技術上領先,但華奇卻居安思危,已經簽約了好萊塢著名電影服裝設計師約瑟夫·保羅,向時尚作品的設計轉型。
如今,隨著服裝行業快時尚的大行其道,在以小批量、多品種為特點的訂單零碎化趨勢下,面料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快速反應和時尚創意,成為與科技研發同等重要的核心競爭元素。
一場圍繞著服裝企業需求的戰爭打響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