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行情低迷 皮革行業在高壓下穩步增長
面對國際市場低迷、生產成本提高、人民幣匯率上升等諸多風險,我國皮革業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實現平穩增長,收入、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下行壓力加大。2013年1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銷售收入5386.5億元,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且累計增速逐漸下滑。利潤總額313.5億元,增速回落4.5個百分點,增速不及銷售收入增速。今年1至6月,我國皮革行業出口375.8億美元,同比增長12.3%,而近期出口同比出現下降,出口高速難以為繼,增速將逐步放緩。
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變非一朝一夕之事,針對目前皮革行業的現狀,由中國皮革協會和亞太區皮革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3中國國際皮革展、中國國際鞋類展和中國國際箱包、裘革服裝及服飾展“(ACLE/CIFF/MODA),于9月4日至6日同時在上海浦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中國皮革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國際皮革展已連續成功舉辦20余載,多年的積累使主辦方已掌握了數萬條國內外優質買家信息,希望通過展覽,帶動展商內銷、外貿全面發展,實現買家與展商的合作共贏。據悉,今年的展會面積同比增長10%,達到9.2萬平方米,展館由過去的7個增加至8個,參展商數目超過1100家。
中國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目前,我國皮革業貿易進出口額居世界首位,今年1至6月,我國皮革行業進口39.7億美元,同比增長5.9%,雖然增速回落,但仍被國際業界視為其進一步開發的重要市場。
在此次ACLE/CIFF/MODA展上共有19個國家參展團參加中國國際皮革展,其中包括首次參展中國國際皮革展的美國皮革業聯合會的國家參展團。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從美國進口皮革7775萬美元,同比增長19.6%,如此高的增速,令美國貿易商想要進一步發掘中國市場潛力。
同期我國從歐盟進口皮革6.1億美元,占中國皮革進口總額的37.7%,是中國最大的皮革進口市場。據中國皮革協會介紹,此次參展的德國參展團的展覽面積增加了13%,達到500平方米。另外,有著豐富皮革資源的土耳其對中國市場也熱度不減,參展團的展覽面積繼去年增加25%之后再度增加22%,達到2500平方米。
參展商尤其是制革企業的參展商反映,展會不僅為他們的銷售提供了獨特的便利條件,同時便于他們從參展商處采購產品,是皮革企業理想的商務平臺。
發展環保:尋求變革貫通
皮革業的發展不能脫離環保這條主線,生態皮革因而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記者了解到,在中國皮革協會主導下成立的“真皮標志與生態皮革合作聯盟”,為皮革業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與共贏搭建良好的平臺,不僅凸顯了行業品牌的生態環保價值,還促進了皮革行業品質、品牌、環保的協同發展,打造綠色生態皮革產業鏈條。在展會上可以看到,東明、興業、開元、泰慶等知名生態皮革企業悉數登場,與百麗、奧康、康奈等真皮標志企業聯袂出展。
{page_break}
作為鞋、包等產品的重要原材料,皮革與合成革具有重要的互補功能。記者了解到,眾多的合成革企業越來越重視ACLE/CIFF/MODA這個產品展示和市場拓展的優質平臺,他們在打出環保口號的同時更有價格上的優勢,占據了將近2個展館,面積擴展至2萬多平米,在帶來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同時,也為下游制品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
科技比拼:展現一技之長
展覽不僅僅是產品的展示,更是科學技術的比拼,業內倍受關注的先進技術在本屆展會上都有所展示。皮革化工和皮革機械將成為未來中國皮革業騰飛的兩翼,為皮革業實現綠色變革做出重要的貢獻。
在展會上看到,寶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的“制革準備和鞣制工段廢液全封閉循環系統”實現了從浸水到染色,全部廢液充分循環再利用,基本零排放,目前在多家大型制革廠進行了數百次的循環,達成了經濟環保的雙贏局面。
在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化工是品質保證,促進行業發展得更好,而機械則是動力所在,助推企業多、快、好、省地發展生產。在本屆展會上匯集了皮革行業尖端生產技術和設備,代表了國內最先進的技術。記者從瑞星皮革處了解到,該企業投入使用噴涂化料自動配料系統后,不僅效益大幅提高,因色差等原因造成的成品返工率也減少了3%。
在不斷研發新品、拓展渠道、塑造品牌之時,科技悄然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助推皮革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以制鞋業為例,其已發展成包括人體生物力學、人體工程學、骨骼醫學、高分子材料學、化學、環境科學、統計學、美學、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纖維技術等多種學科與技術的工藝,加大科技研發是制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