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走出去才有更大發展空間
浙江科爾集團斥資2.18億美元在美國開設工廠,這是中國紡織企業首次赴美建廠。經濟之聲評論:走出去,中國紡織業擁有更大發展空間。
據報道,棉紡織龍頭企業浙江科爾集團有限公司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開斯特郡開設其第一家海外工廠,投資總額為2.18億美元。報道說,合同已經從意向投資轉為實質生效,第一期工程將在2014年2月破土動工,預計2014年10月投產。
由此,科爾集團成為我國第一家在美國設立制造工廠的紡織企業。公司負責人介紹,去年底,他們就開始分別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國等國家尋找投資機會,最后將辦廠地點放在了美國。他們詳細地算了一筆賬,新廠大約需要500個勞動力,國內勞動力每年每個成本在5萬元左右,美國則需要20萬元,但國內勞動力成本逐年在上漲,美國這個水平已經維持了20年。公司每年棉花用量在15萬噸左右,國內平均每噸棉價要高于國外5000元左右,這樣算來,盡管美國勞動力比較高,但棉花原材料的就可以省下7.5億元。而且棉紡織耗電較多,國內每度電成本0.7元,美國只有0.3元。由于國內棉價大幅高于國際棉價,紡織企業走出去到海外辦廠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過去直接辦廠主要是在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直接到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去辦廠比較少見。有專家指出,目前東南沿海一些傳統制造業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但模式還是我國早期傳統制造業的模式,科爾集團到美國辦廠,可以給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示,隨著貿易壁壘等要素制約,土地、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企業到發達地區辦廠這種"走出去"戰略,可以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在資源、技術、品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壯大和改善。
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表示,此前制造業對外投資主要包括股權投資以及并購等,直接辦廠主要在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直接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辦廠的比較少見。隨著貿易壁壘等要素制約,以及土地、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估計以后直接對外投資會越來越多。
于國內棉價大幅高于國際棉價,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上升、再加上環保壓力以及需求不足,我國棉紡織企業的日子眼下并不好過,中棉行協10月下旬的調研顯示,下游市場需求未見好轉,企業訂單不旺,開工不足,銷售不暢。應該說,走出去勢在必行,但是這幾年企業出國辦廠都是到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市場,到美國去辦廠確實比較新鮮。
張立棟說,首先從單獨的個案來看,確實是比較少見,中國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到美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去辦場,這是比較新鮮的,但是你細看辦場背后一些因素的話,你就能夠發現它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投資行為。首先我們看到是匯率因素,我們現在知道人民幣是升值的趨勢是沒有變化的,最近是一美元兌換人民幣6.1,現在這個趨勢還再繼續,我們也能想起來去年有一條新聞叫做人民幣持續升值,時隔一年之后,投資海外市場房產就少花了十幾萬,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是去海外投資最有利的時機,這是從匯率角度。另外從其他因素考慮。首先我們看到這次設場是在美國東南部的南卡州,南卡州本身它是有一個紡織工業的基礎的,當年在上一輪大型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就是美國這些紡織企業轉移到了現在我們看到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就是說當時南卡州它是有一些基礎的,另外從南卡州工人工資水平來看,它的整個和美國全敬的工人平均工資來看,南卡州的工資水平是比較低的。當然了去辦場除了考慮勞動力這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從這家企業來看,它是要繞開,我們知道紡織行業一些貿易壁壘,美國貿易壁壘對于紡織品的貿易壁壘還是比較明顯的,要征稅從原材料到成衣,這個稅率階梯是不斷提升的,最高能達到20%,直接在美國辦場它就避開了這樣一個貿易壁壘,另外對于這家企業來說也是推動其國際化重要的步驟。
主持人:您提到了四個方面的原因,那您覺得像這樣走出去到美國去辦廠的經驗可以復制嗎?
張立棟:我覺得到美國去辦廠場,尤其像到南卡這些原來美國傳統制造業比較密集的地方去辦廠,事實上是越來越多的,我們今年已經聽到了類似的情況,包括印度的一些企業,像南卡州直接設場來做紡織業。另外順便我可以說一句話,也就是2000年左右,中國的海爾已經在美國也就是在這個洲,設在美國工廠就是在南卡州所以我想經驗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我們其他的制造業是不是根據你公司是不是有國際化的戰略。另外你公司的產品是不是受到貿易壁壘的困擾,我想這個也是要具體分析的。
主持人:就是還是不能盲目的沖出去,要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張立棟:可以學習,不一定復制。
主持人:特別要算好這筆精細帳,到底這個走出去劃不劃得來,這幾年傳統的制造業到新興市場或者到發展中國家辦市場,這個消息應該不新鮮,沿用的仍然是我們國家早期傳統制造業的模式,而這次大膽到美國辦廠的同時,也在探索新的模式,對于轉型升級顯然是更有利的,這可以給我們國家制造業的轉移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啟示嗎?
張立棟:我想對于制造業的轉移來說,可能除了以往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勞動力,包括土地等等一些基本要素的價格風險,但事實上未來可能來自于外部的風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集中于原有的要素,可能會發生在匯率,比如說匯率方面的因素、波動,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企業轉移產業,轉到了像越南、印尼等等這些國家,可能這些國家匯率非常的不穩定,最后造成了很大的一些損失,所以我想可能到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它會避免這樣一些問題。另外從法律層面來說,包括反壟斷它的一些法律貿易金額的措施來講,可能去美國,你真正是和反壟斷或者制造這些貿易壁壘的國家,你打到它的內部去,和它進行貼身的博弈,可能對于企業來說能夠學到更多這方面處理的技巧。
主持人:從剛才的分析來看,是不是對于浙江科爾集團2.18億美元在美國開設工廠,您還是挺看好的。
張立棟:是這樣,從前景來看,因為我剛才講到,這個地區,它是在美國的東南沿海,也就是說它是比鄰大西洋(6.98, 0.14, 2.05%)的,離中美洲、歐洲非常近,區域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另外有一個北美自貿協定的優勢,是在區域內貿易伙伴是免費的,能夠起到很好的降低成本的作用。
主持人:那做一個最壞的打算,您覺得他們有沒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難?這些困難是什么?
張立棟:也會有風險,包括剛才講的匯率風險,如果說我們現在知道人民幣是在不斷升值的,可能萬一在什么時候它出現貶值的時候,對于投資來說它就帶來一定的風險。另外從美國對于其他一些民營企業,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的潛力來看的話,包括它某些議員要提出國家安全的考慮,或者工會層面的干擾等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能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就是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了,我想這些風險因素還是存在的。
主持人:到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市場辦廠還是到發達國家去辦廠,哪個更好?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張立棟:至于去哪里去辦廠首先還是要算帳,對于企業來說,你的成本和收益到底是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并不一定說發達國家就是最好的,可能在發展中國家也許它的市場潛力會更大的。但是從企業,如果你是一個定位跨國企業,或者說有非常大國際戰略的話,可能在發達國家根據當地的一些生產條件或者它的法律條件允許的話,我想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