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臺國產棉花采摘機上海問世
在經歷近兩個月的現場試驗之后,我國第一臺本土棉花采摘機在上海面世,根據上海市科技委員會網站的一份聲明。
在一個小時內,這臺棉花采摘機采摘了20英畝的棉花,凈采摘率達到95%,同進口機械的成績類似。
棉花采摘機的發展需要精度,這是因為種植的棉花高度不同。棉花采摘機依賴職能傳感器,自動調整采摘角度。
去年,我國生產了684萬噸棉花,這意味著這種新型棉花采摘機有700億元的市場空間。
目前,我國的棉花生產勞動力成本超過1000元/畝,占總生產成本的50%多。
相關鏈接
棉花采摘即收官 市場調控腳步近
2013年度新棉采摘工作目前已基本結束,棉花收儲也進入尾聲。經過又一輪的棉花收放儲,可以說當前棉花調控政策的弊端盡顯。不斷增高的植棉成本,讓棉農期盼著棉花能賣個好價錢;而20400元/噸的收儲價,又制約著加工企業的收購“底線”,無論是棉農還是棉企,都想盡快打破這種模式,讓棉花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而讓人興奮的是,2014年國家將不再實施棉花收儲政策,對于呼聲高漲的棉花直補,也將在新疆開始試點。各方釋放出的信號讓人有理由相信,棉花市場實現市場化調控的腳步正在臨近。
近兩年,我國現行的棉花收儲政策給用棉企業帶來了不小壓力,加上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用工、生產成本的上漲,及國內外棉價差的影響,國內棉紡織企業競爭力大幅下降。而讓人興奮的是,一直飽受詬病的棉花政策問題,終于在近期傳出了利好消息。2014年國家將不再實施棉花收儲政策,對于呼聲高漲的棉花直補,也將在新疆開始試點。雖然目前國家還沒有下發的正式的文件來證實這一消息,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已經是“敲定”的事了。
同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業內人士指出,這對于解決棉花的市場配置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引。加之此前取消棉花收儲政策的傳言,似乎有理由讓人相信,今后棉花市場開始從政策干預的調控方式走向市場調控,也許棉花價格真的能實現“市場說了算”。
棉花采摘基本結束 加工企業利潤“縮水”
今年是GB1103.1《棉花細絨棉鋸齒加工》新標準實施的第一年,國家嚴格把關棉花收儲質量,棉企、棉農深感“心里沒底”,導致收儲進度緩慢。同時,不少棉花加工企業表示,今年棉花加工利潤減少。
目前,2013年度新棉采摘基本結束,棉花收儲也進入尾聲。據中國棉花協會調查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棉農平均采摘進度99.6%,較去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交售進度77.7%,同比減慢5個百分點;11月棉農籽棉平均交售價格為8.26元/公斤,同比上漲2.3%。調查棉花總產顯示,全國2013年棉花總產量為677萬噸,同比減少12.5%。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