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的成本優勢或將不再 紡企不飛“東南” 轉戰歐美?
日前,色織布龍頭企業魯泰A宣布擬投資800萬美元在柬埔寨新建年產300萬件襯衣加工廠。像魯泰A這樣,在東南亞設廠的企業已經不是一兩家了。自2004年以來,在中國制造業逐漸外移的過程中,為了享受較低人工成本和原料價格,已經陸續有近200家服裝企業將生產基地“搬”到了東南亞。
多數企業向東南亞轉移是看重其勞動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低廉,但是東南亞國家的勞動技術水平不高,而且管理難度較大,生產效率偏低,此外,還不得不承受這些國家的“罷工事件”之苦。目前,東南亞國家對提高工資的呼聲日益激烈,對企業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將大幅降低,中國品牌再往東南亞轉移的數量勢必有所減少。
為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運動品牌代工的全球最大制鞋商寶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陸續將部分生產線向印尼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這次柬埔寨發生的罷工事件,對寶成在當地的工廠多少帶來一些影響。2013年以來,盡管寶成營收基本維持穩定,但是由于人工成本的持續調漲,對其營運表現造成了一定影響。
據悉,經過協商,柬埔寨多家鞋服制造廠即將把工人的月薪從80美元調整到100美元。當被問及是否受到了東南亞此番“罷工潮”的影響,江蘇省一家服裝企業的相關人員表示,“暫時還沒聽到那邊有這方面的消息。”
隨著人工成本上漲要求的日益加劇,東南亞的成本優勢或將不再。但是已在東南亞建廠的企業短時間內或不會掉頭回國,這些企業在東南亞已基本穩定,雖然勞動力成本有所提高,但是相比國內而言仍較低。
就在制造業企業糾結是否“飛”往東南亞時,棉紡織龍頭企業浙江科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爾集團”)卻宣稱欲斥資2.18億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開斯特郡開設其第一家海外工廠,而這也是中國紡織企業首次赴美建廠。
科爾集團辦公室主任黃國剛稱,項目對外投資主要是為了應對國內棉紗產業勞動力、能源等成本的高企問題,避開國際市場對我國紡織產業設置的貿易壁壘,推動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
據悉,科爾集團的此次動作是在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與美國之間做了一番對比之后做的決定。公司負責人表示,雖然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高,不及東南亞國家有優勢,但是可以在棉花原材料、棉紡織耗電等方面找補回來。
科爾集團到美國設廠,可以為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示。比較而言,到歐美國家建廠的潛力更大。一方面,我國紡織服裝業對出口的依賴度高,而出口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到歐美建廠,對于有外貿出口業務的服裝企業而言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在歐美建廠有利于打開市場,而在東南亞建廠銷售到國內或歐美國家運輸成本較大;另一方面,歐美國家除了勞動力成本高于東南亞國家,在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均顯著優于東南亞國家。這種“走進歐美”的戰略,對推動紡織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發展完善自身資源、技術、市場以及品牌競爭力等方面都會有積極影響。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美國南卡比鄰大西洋,靠近中美洲和歐洲,是一個傳統制造業比較密集的地方,到此建廠有很明顯的地域優勢。另外,這里還有一個北美自貿協定的優勢,其規定在區域內的貿易伙伴是免費的,這就能夠為外來企業起到很好的降低成本的作用。這種經驗可以學習,但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到歐美去辦廠,并不是萬無一失的。現在正是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時候,萬一什么時候開始貶值,就會出現匯率風險。而且,相關部門出于對國家安全等方面的考慮,或許會采取一些措施進行限制。因此,是到東南亞國家辦廠還是到發達國家去辦廠,并不能用孰優孰劣來衡量,企業要視自身情況以及戰略而定,看哪個市場更適合自己再做選擇。”李錦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