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錠總數突破1.2億 紡機產業規模亟待改變
以速度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在過去是符合當時市場需求的,因此獲得了快速發展,但自金融危機后,這種增長方式正在成為造成行業運行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世紀末,棉紡壓至3120多萬錠,但“2010年總錠子達到1.2億錠,21世紀以來新增8557萬錠”。新世紀以來的棉紡紗錠總錠數是上世紀的384.62%。民間統計為1.3億錠左右。目前,我國擁有的棉紡紗錠總數已經超過全球紗錠總數的一半以上,但這些紗錠總體運轉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筆者實地調研過多個紡織新工業園,能夠將設備開齊的企業并不多。有的企業白班大部分設備能夠開起來,中夜班則僅部分開車;有的企業卻開一部分,停一部分;有的企業為了防止停機生銹,只好交錯開、停。這樣就使紡織企業連續三班運轉帶來的設備空調等能耗綜合利用的優越性得不到完全發揮。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招工難;二是工人薪酬成倍增加;三是棉花缺口大且價格高于進口棉;四是即使原料夠,紡織企業都開滿車,產品會造成嚴重的積壓,使企業運行效益變差。在這種情況下,已有一些新工業園難以維計,甚至出現了轉讓新工業園的現象。這是規模擴展太快形成的后遺癥。
怎樣的速度、規模最適合當前紡織行業的發展?我認為合理的速度就是要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相適應。正因為有些紡機負責人在進入21世紀以后,一直把“寶”押在高速度和大規模發展方面,認為量大可以取勝,而疏忽了“適者存,逆者亡”的市場法則。所以才出現全行業范圍內的規模快速膨脹的局面。當然這種發展是不會持續的,因為它無后勁,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此外,我國外需紡織品何時能夠走出陰影,還是個未知數數。所有這些因素,造成了全行業紡錠部分空置。有人估計,目前全行業棉紡錠3班倒開滿車的實際錠數可能在0.8億左右。換言之,全行業1/4以上棉紡錠閑置現象不會在短期內改變。
在這種大環境下,不論是紡織還是紡機企業只好采取薄利多銷的生存策略。當然在推銷產品的過程中,企業間常會出現惡性競爭。對于紡織企業而言,產品降些價,吃些虧總會賣得出去,因為無論是服用、裝飾用,還是產業用紡織品,都是非耐用商品。而紡機產品是耐用商品,在紡織加工行業產能空前飽和和過剩的大環境下,不少規劃中的紡織工業園,已經停建或改弦易策,只有少部分紡織企業在擴大產能。這就使得大多數紡機企業的產品銷售變得十分困難。于是,有些紡機企業幾年前暫時擱置主業,開始從事房地產、建筑設備、載重車等箱體或某些農業及其他行業機械制造,以渡時艱。但筆者認為,紡織機械企業以速度規模、薄利多銷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不會長久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紡機企業將面臨四種生存和發展選擇:一是分化出一批有轉產能力的企業;二是一批創新能力弱又無轉產能力的小企業將面臨淘汰;三是一批有規模和創新能力的骨干企業將得以更科學的發展,成為行業的脊梁;四是產生一批行業內轉產企業,如轉產麻紡、非織造布、廢紡回收及紡織機械手機器人等專屬新類機械。
目前,這四類現象已部分開始顯現,我認為這既是市場整合中的正常分流現象,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