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快時尚遭遇“審美疲勞” 新年縮減開店計劃
一味依靠模仿的快時尚品牌遭遇發展阻力。
以“快、狠、準”著稱的國際快時尚品牌近兩年成功捕獲年輕消費者的心,一度成為深圳服裝市場的香餑餑,然而這股強勁的勢頭到年底呈現出走下坡路的情形。記者近日采訪獲悉,過去急速擴張帶來的問題正在逐漸顯現,消費者對快時尚的青睞度急速下降,不少國際快時尚品牌縮減原本的開店計劃。業內人士認為,銷售遇阻、質量問題頻現,快時尚在風云變幻的時尚道路上似乎越走越偏,難以繼續“快”下去。
● 新年縮減開店計劃
“快時尚正在走下坡路,市場認可度下滑,很多品牌都在縮減開店計劃,2014年深圳市場這類品牌增速肯定會放緩。”京基kkmall商場聚集了H&M、ZARA等國際知名的快時尚品牌,近日該商場的副總經理向記者透露了他的擔憂。
事實上,過去的兩年中,消費需求低迷之時,一眾快時尚服裝品牌表現搶眼,銷售額不降反升,品牌快速在中國擴張。根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數據顯示, 截至2013年6月,四大國際快時尚品牌:UNIQLO、ZARA、H&M和C&A在中國門店總數已達523家,其中2012年后新開的店鋪數量為207家,占到總數的40%左右。從門店總數來看,中國已然躍居成為主要國際快時尚品牌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ZARA和UNIQLO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場,H&M和C&A亞洲最大的海外市場。
2013年初,深圳零售市場開始遇寒,部分購物中心正是靠快時尚品牌為商場增加人氣,與國內大眾品牌的冷清相比,快時尚一度成為商家的救命稻草,如今,這根稻草也靠不住了。
記者獲悉,這一趨勢在國內的幾個一線城市也有所顯示。與前年徹夜排隊搶號和短時間售罄相比,去年11月H&M攜手設計師Isabel Marant發售的限量款在北京首次遇冷;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MANGO去年來在上海、南京等地頻頻傳出閉店的消息。
● 質量問題廣受詬病
與傳統服裝品牌相比,快時尚具有更新速度快、頻率高,追隨潮流的特點,一度讓時髦的消費者趨之若鶩,扎堆采購。然而隨著消費者逐步深入地接觸國際高端時尚品牌,依靠模仿的快時尚就遇到發展阻力。業內人士表示,一味的模仿改造終于遭遇“審美疲勞”,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快時尚品牌的服裝質量也廣受詬病。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70款“快時尚”服裝的檢驗結果,ZARA再次列入黑榜。
H&M、ZARA等不斷曝出產品質量問題,有的是色牢度不合格,有的是甲醛含量、pH值超標,還有的是面料標識成分與實測不符。據不完全統計,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ZARA至少13次登上質量黑榜,UNIQLO在6次以上。
一位百貨資深人士認為,大多數快時尚做工粗糙,有些消費者購買過后僅僅穿幾次就無法再使用。導致其近年在國內快速攻城略地的原因主要是大型商業項目的大量出現,他們對大體量的境外品牌存在需求,但這種需求是來自于開發商,而不是消費者和市場本身。
● 個性消費或成新趨勢
深圳購物中心同質化問題逐漸顯現,快時尚品牌首當其沖,曾有業內人士稱,沒有一兩家國外快時尚服裝品牌企業進駐都不好意思自稱購物中心。
從深圳最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可以看到,快時尚品牌依舊是不可缺少的組成,但開發商也有意識地開始引進更加獨特和質量有保證的品牌。2013年在東門末開業的華潤1234SPACE就引進了設計師品牌Chictopia、CHEAP MONDAY等。在業內人士看來,獨立設計師的服飾正逐步走進普通消費者的衣柜,成為未來的消費趨勢。
“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個性,快時尚盡管新潮,但越來越大眾化了,設計師的品牌更獨特也更能體現個人的品位,會更受歡迎。”從事時尚行業的劉先生認為,快時尚因開店多,消費者對其熱度在降低,將來設計師品牌會更加符合消費者對潮流的追求,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