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買奢侈品為何最喜歡“比價”的問題
奢侈品叫衰的聲音這兩年沒停過。今年開年,不少針對此現象的報告紛紛出爐。有數據顯示,去年不少品牌并沒完成計劃中的開店目標,一份調查中提到的47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店數已從2012年的280家減至2013年的100家左右,降幅超3成。且有品牌表示,2014年會繼續放緩開店速度,重點在于維護已有的店鋪。
另一個現象也已在去年出現—奢侈品牌通過淡化logo來提升消費層次,但依然不能完全抵消整體消費的下降。于是,大家著眼于研究中國消費者的心態,比如最新的“2013年奢侈品行業報告”中提到了,如今消費者對奢侈品“價格”的關心遠遠超過“口碑”以及“真假”問題。
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于百度搜索,其中提到,消費者最關心的奢侈品門類是包包以及手表,其中“價格”是高敏感搜索詞,在包袋的搜索中,14.2%是關于價格的,而只有1.4%提到真假問題,0.9%的搜索關心口碑。手表也是如此,關于價格的詢問高達15.7%,其他都是個位數。
當然,我們可以這樣解釋,真假問題在網上很難獲得直接解答,這并不是最有效的途徑,至于口碑,中國已經過了初級的培育期,很多人是有目的地花錢,關于品牌他們早已做完篩選。但無論怎樣,價格的敏感性越來越高無法被我們忽視,代購如此火熱以及國人跑海外購物多年不衰就是明證。
“我在巴黎買的一只MMM的包包,正價7000多元,國內15000多元,即使在最低的5折期淘到貨,也不比國外正價便宜,這樣的差距,我不比不行。”小路春節選了歐洲游,購物是必然環節,“出國前我就在各個網站比過價格了。”
奢侈品消費的整體下滑以及國人對價格越來越敏感,讓不少品牌頓感中國的生意不好做,但不少業內人卻認為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其實奢侈品消費最熱的2011年,在業內普遍被認為“不太好”,之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這樣賣東西,所以在2012年后奢侈品消費趨于平穩,甚至有些下滑,反而被一些大佬認為,終于正常了點。
“雖然高銷售是我們的福音,但我們更希望在一個健康的市場里,因為那可以活得更久。”某高端鐘表品牌高層曾私下對記者說。有報告顯示,可能若干年后,我們也會像日本一樣,LV人手一只大有可能。高品質的產品可以讓更多人享用,并不是壞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