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紡織企業能否在美投資建廠?
美國服裝行業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邁克·弗拉納根表示:“部分美國高端制造企業正在將生產線遷回本土,甚至一些有實力的海外買家也順應了這股潮流,如中國的科爾集團和印度的ShrivallabhPittie紡織集團等到美國投資建廠。人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由美國原材料制成的高級紗線、成衣等產品。”
分析指出,無論是紡織服裝產業還是其他制造業,回流都是一種趨勢,但并不是所有產品、企業都適合回流,這要依據生產產品的價值決定。只有擁有更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和具備生產這類產品能力的企業在回流大潮中才有利可圖。
那么,中資紡織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成功機會有多大?
利用美國優勢資源
隨著中國等亞洲市場的工人薪資、能源與土地等價格上漲,為了節約成本,愈來愈多亞洲紡織業者把工廠遷到美國東南部,使當地沒落數十年的紡織業起死回生。
國內棉紡織企業浙江科爾集團有限公司將投資2.18億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開斯特縣建廠。科爾集團是浙江省第一家直接對外投資的棉紡織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家在美設立制造工廠的企業。
浙江省棉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愛華表示,科爾集團在美國辦廠,主要是受到環境壓力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據說,美國新工廠的電費只有在中國的一半,并能得到當地政府支持。科爾公司預計將創造至少500個就業崗位。
無獨有偶,印度ShrivallabhPittie集團將在美國佐治亞州的斯克里文縣工業園區投資7000萬美元建廠,生產純棉普梳紗。ShrivallabhPittie集團董事長說,市場機會、熟練勞動力、品質棉纖維供應、可靠的電力供應和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是吸引集團投資的重要原因。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分析,中資紡織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的盈利機會較大,相比國內更具優勢。“雖然美國的人工成本相比中國較高,但是棉花成本優勢較強,美國政府對棉花的補貼力度較大,價格幾近中國棉價的一半。此外,美國本土的生產技術更加成熟,便于掌握美國市場需求直接銷售。”他說。
除成本、技術優勢外,一些美國本土采購商還向制造企業傳達了一個信息——“回到美國,我將采購更多產品”。沃爾瑪就明確表示愿意在美國本土采購更多產品,因為這樣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更快。“美國制造”的標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距離優勢將縮短貨物運轉周期。
中企投資需量體裁衣
金融危機爆發后,以紡織服裝業為代表的美國制造業加速復蘇。在此過程中,美國政府成了強有力的推動者。2009年~2012年,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購買美國貨”《制造業促進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等多項政策來幫助美國制造業復興,并逐漸體現出了政策效果。
“想分美國這杯羹的企業很多,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研究員白明指出,中資企業不應光看機會,還要看到挑戰。“有些產業可能對當地原有產業造成沖擊,會遭遇美國投資保護主義的審查。很多企業是通過并購‘走出去’的,但收購來的企業多是經營不善的,并購后要承擔其負債和人員安置。還可能遭遇勞資糾紛和不熟悉當地法律法規帶來的麻煩,這些都是地雷。”白明說。
朱慶驊表示,中資紡企在美國投資建廠需對美國法律進行深入了解,在不觸及法律的情況下進行生產活動,避免勞資糾紛;在投資之前對投資所在地進行詳細調查分析,掌握當地的市場情況;進行本土化發展,根據當地市場需求調整發展戰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