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分析:女裝行業市場區域特征突出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女裝品牌的數量有著極高的增長率,但女裝品牌的區域性較強,在全國范圍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女裝品牌相比較男裝品牌而言,市場占有率還是相對較低且消費群體不穩定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也相對偏低。
1、女裝市場區域特征突出,尚未取得全國性品牌突圍。
中國女裝品牌具有強烈的區域色彩,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能在全國形成規模和影響的品牌。例如杭州女裝產業,帶有濃重的江南文化氣息;武漢女裝倡導顏色鮮艷、色塊深厚;深圳、廣州則因毗鄰港澳吸取了港澳的時尚元素和設計理念。這些區域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開始直接有選擇地向目標城市發展。中國地域遼闊,風俗各異,南方女性和北方女性在穿著習慣、體型氣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對國際流行時尚的接納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異,中國女裝經過多年發展依然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目前國內女裝高端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品牌占領,能走出"國門"的女裝品牌廖廖無己。
2、以少女裝系列為開發重點,中老年女裝品牌呈現"盲點"。
中國女裝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已經基本滿足了女性衣著的需要,但是只有少女裝相對有個性。據《中國服飾報》統計:女裝市場占有率前十年的品牌主要以年輕女性為主,其顏色、款式和尺寸均不符合中老年女性。中老年女裝品牌成為女裝行業發展的"盲點",后勁不足且明顯缺乏個性。
3、中國女裝設計力量相對薄弱,品牌定位模糊。
1)中國女裝整體設計力量薄弱是中國女裝業難以取得長足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設計師是女裝的"靈魂"。女裝就像一扇門,開啟它需要設計師的靈性。而女裝具有設計求新穎、時效性高、周期短、變化快等特點,這務必要求企業具有很強的設計力量和應變市場等方面的能力。僅僅靠走翻版、抄襲的發展路線,注定了中國女裝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風格。如果掩去中國女裝的商標,此品牌與彼品牌產品定位趨同現象突出,互補性差.,缺少自有設計概念。
2)中國不少女裝企業是夫妻搭檔家族式管理,優秀服裝人才難以進入,即使進入后期難以適應企業環境,服裝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中國女裝企業離國際一體化的道路尚遠。與西方相比,國內女裝企業研究品牌文化、品牌戰略的較少,他們更關心自己的品牌能不能進哪家商場,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加盟商,忽略了品牌塑造與品牌定位。相比歐洲著名品牌的文化積淀,中國女裝品牌在設計先導、品牌文化、時尚理念方面差距很大。
4、在青島服裝加工中,內衣生產的集中度較高,且有一批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的品牌:而時裝方面,深圳、杭州、虎門的女裝也已蔚為大觀并各有特色,但生產的集中度一直較男裝產品低,且品牌穩定性較差、生命周期較短。
5、設備工藝及相關配套滯后制約了中國女裝的逢勃發展。
1)部分女裝企業工藝技術及設備較落后;面輔料的配套跟不上服裝業的發展,生產高檔產品的面料在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
2)企業間的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的質量仍不穩定。國家質檢總局對10個省市的177家企業的77種女裝產品質量抽查的情況看,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為70%。 1.6中國女裝"價格戰"愈演愈烈。
由于中國女裝盲目款式模仿,銷售形式到最后無非就演變成了大打價格戰、終端的促銷戰。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女裝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女裝庫存嚴重,周轉慢;女裝企業相互進行價格戰,消費對女裝品牌的忠誠度較低,市場份額不穩定。如要突破格局,女裝企業自身應修煉內功,加速轉型和找到自身的定位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