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夾擊實體零售 零售業將改變形態
目前,傳統零售業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以下3個方面。
一、網絡零售的快速發展。網絡零售憑借成本優勢和對消費者消費方式的影響,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巨大沖擊。2013年,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1.85萬億元,相當于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
據有關機構測算,網絡零售取得的交易額中60%屬于線上交易取代線下消費。比替代消費更重要的是,網絡消費帶來了消費觀念和習慣的改變,如80后、90后這些年輕消費群體已經習慣運用便捷的網絡選購、物流配送模式進行消費。
二、隨著工業自銷、品牌商自建渠道的快速發展,有一大批品牌商正走出百貨店、超市,不再向傳統零售業租賃柜臺、交進場費,而是以自營、加盟的方式自建渠道。該模式由于銷售成本和經營成本都有所降低,可以給予消費者更多實惠,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各類專營店的銷售額增長9.9%,利潤增長9.2%,遠高于百貨、超市業的增長。
三、隨著零售業業態調整的加快,迅速發展的社區便利店受到消費者青睞。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第四季度,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13.8%,是各類業態中增速最快的,在全行業毛利率普遍下降的時期仍保持了0.8%的增幅。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擴大內需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重大的結構調整。“我們要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
對此,向欣認為,消費市場在持續擴大,但消費潛力并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尤其是服務消費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商品的消費會達到一定的極限,而需求會更多地轉向服務消費。那些與個性化、體驗式有關的服務消費,如信息、養老、健康、旅游文化消費等需求都有待進一步釋放。
這種消費環境也為實體零售業帶來了變革的方向。“互聯網會重塑零售業,零售業今后也將以新的模式和面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改變的只是形態,但零售業不會消亡。”向欣表示,零售業存在是必然的,但零售企業如果堅守傳統的模式,就會被歷史淘汰,被消費者拋棄。
向欣指出,傳統商業目前已進入全面調整時期,要對現在的形勢有充分的認識,進入轉型、創新的階段,要立足全視角進行脫胎換骨的變革,在經營理念、技術手段、運營模式等方面力求革新,尤其是在服務消費方面探索轉型。
與此同時,商務部也將繼續推進零售企業的轉型,做好政策支持、規劃引導、營造環境等方面的工作。“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商務部正在牽頭研究內貿流通體制改革方案,今年會啟動相關試點項目,其中包括推動商業企業的改革和重組。”向欣表示,對于零售業的發展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除了總結發現典型、摸索經驗規律進行行業推廣外,對于行業中存在的過度開發、浪費土地資源等突出問題,也將加大規劃引導力度,讓大型商業規劃與城市規劃對接。
此外,商務部也會加緊健全行業規范,有效運用市場力量、社會力量,營造法制化、規范化的商業環境,打擊侵權假冒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開展科技、綠色、環保、標準化流通設施改造,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